破除尖端製造“詛咒”,鈦合金我國終於實現自產?湖南國企立功了
得益於這兩家湖南國企的突破,國產大飛機C919又少了一項“卡脖子”技術。
此前,湖南金天鈦金與漣源鋼鐵成功製備出寬度2040毫米、卷重10.7噸的超寬幅鈦帶卷。這一技術突破,不僅改寫了全球鈦合金產業格局,終結了我國高端鈦合金依賴從美國進口的歷史,更爲國產大飛機C919鈦合金鋼板的自給自足,提供了可能。
那麼,寬幅鈦帶卷究竟有何優勢,爲什麼說破解了鈦軋製難題,我國鈦合金才真正意義上實現了“自產”?
一、國產鈦工業:起步雖早,大而不精
1948年,美國杜邦公司合成世界首塊海綿鈦,標誌着鈦工業的誕生。1954年,從“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我國便着手鈦合金的技術攻關。
就起步時間而言,中國鈦工業發展並不落後於西方國家。然而可惜的是,在後續長達60年的時間裡,中國鈦合金產業都處於一種“大而不強”的尷尬境地。
從上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美國、日本等國根據適用環境的不同,相繼開發出數十種鈦合金。期間,由美國阿勒格尼(ATI)推出的高強度鈦合金,成功將鈦合金耐熱溫度從400度提高到650度。反觀國內方面,直到80年代初,仍停留於海綿鈦產能不足的困境中。
要知道,軍工、航空用鈦佔到鈦材總消費量的80%以上,國產鈦合金行業的落後,不僅直接拖累了中國尖端製造業的前進步伐,乃至軍工企業的發展。
在經歷了長達40年的“降成本、提產能”後,21世紀初,我國鈦合金工業終於在產能、工藝方面,基本抹平了中外差距。但在一項鈦製造工藝上,卻依然落後於俄羅斯、美國、日本等鈦工業老牌強國。
這項工藝便是鈦帶卷軋製工藝。
二、爲什麼國產鈦合金總跟不上國際步伐
所謂鈦帶卷,是以高品質海綿鈦爲原材料,通過帶卷加工方式生產的鈦合金板材。就產業銜接關係來看,鈦帶卷是由鈦金屬向成品鈦合金過渡的中間環節。而當前中外鈦合金的產業差距,集中體現在鈦帶卷的軋製加工環節。
那麼,爲何一直以來國內的鈦軋製技術跟不上外企步伐呢?2個原因。
1、鈦金屬的特殊性
鈦金屬之所以勝任如此多的應用場合,原因在於其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質。比如在強度上,鈦合金分別是鎂、鋁合金的1.6倍和1.3倍;熱導率方面,鈦的熱導係數僅爲鋁的7.2%;因此,由於鈦的親氧特性和低熱導係數,鈦金屬又具備極強的抗腐蝕特性。
然而在鈦軋製環節,以上優點全部變成了缺點。
由於金屬強度極高,鈦軋製對加工環境的溫度、力度、溼度有着非常苛刻的要求。即便是零點幾度的溫度偏差,都會導致鈦帶卷出現斷裂。爲深究一道裂紋產生的原因,技術團隊可能要花費幾個月、甚至數年時間。
2、外企“路障式”技術壟斷
在技術壟斷方面,以Timet、RTI、VSMPO-AVISMA爲代表的海外巨頭,採取了相當“聰明”的專利佈局思路。以美國最大的鈦軋製企業Timet爲例,該企業的鈦技術專利申報,有意採用了“路障式”策略。
Timet在中國佈局的專利數量,僅佔其技術專利海外申報量的8%,但集中分佈於產業鏈中游。其各個專利間的聯繫並不緊密,但每一份專利,都精準鎖定在合金材料成分配比、加工成本控制等環節的技術突破節點,導致後來企業在距離研發成功的“臨門一腳”才發現,眼前橫着一道Timet早已設好的專利路障。
三、金天鈦金:歷時14年,攻破行業難題
鈦金屬的天然特性,和外企的技術堵截,更凸顯了湖南金天鈦金與漣源鋼鐵,打破寬幅鈦軋製難題的不易。
在過去14年的技術攻關中,金天鈦金始終堅持自主研發、創新發展,經歷無數次枚舉式工藝探索,成功跳過外企專利壁壘,相繼打破歐美企業在寬幅熱軋鈦帶卷、冷軋鈦帶卷和鈦焊管領域的加工技術壟斷,此次探索成功的2040毫米超寬幅鈦帶卷,更將國內鈦軋製寬幅極限擴增一倍,一舉將國產鈦帶卷技術帶入國際先進行列。
四、結語
時至今日,鈦帶卷已廣泛用於軍用飛機、民航客機、潛艇、核電站等高新技術領域。
由金天鈦金開發的精密鈦帶,相繼參與我國“深海爬遊機器人”、“華龍一號”核電設備等多個國家級建設項目,併成功勝任抵禦海水侵蝕的關鍵使命。
而更令人欣喜的是,金天鈦金的技術團隊成員幾乎全部由80後、90後青年才俊組成。
國家未來高端製造業,後繼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