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尿太惱人! 醫師教這招可撐2~3小時
頻尿不會要人命,但就是生活品質變不好。(圖/pixabay)
從事機場地勤工作的男病患,時常需要輪班,值勤時間更得常常忍住尿意;但是隻要下班一放鬆,就會頻頻跑廁所,返家一個多小時的路程就得上1~2次,在家看出電視劇,每到精彩處也會尿急跑廁所,就連和太太行房到一半也會涌現尿意,讓他不堪其擾。經過多次就診發現,原來是工作壓力導致頻尿。
「頻尿這種事情既不會死、也不會要人命,但就是生活品質變不好,」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男性學及婦女泌尿科主任陳煜一語道出頻尿患者的痛處。而且有時頻尿不光是器質性的問題,不少病人是因爲心理壓力或焦慮情緒所引起。
頻尿:小便次數多+每次尿量少
醫學上對頻尿的定義爲,一天小便8次以上,而且每次的尿量都不多,陳煜說。一般來說,膀胱平均容量約450~500cc,大部分人在膀胱積存尿量250cc或膀胱容量一半以下時,還可以忍受;但若每次小便只有250cc、甚至200cc以下,而且頻率很高,就算是頻尿,代表膀胱會不自主收縮,膀胱彈性下降或容量減少。
醫師強調,如果每次尿量很多,就不能稱爲頻尿,可能水份攝取太多,或長時間待在冷氣房,無法排汗,導致尿量較多,甚至可能是尿崩症。
心因性頻尿:副交感神經亢進,膀胱不自主收縮
除了生理因素,例如吸K他命、懷孕後期子宮壓迫膀胱,或器官病變如尿道發炎、膀胱過動症而造成的頻尿,很多頻尿其實與心理狀況,如承受壓力、焦慮或憂鬱有關。
陳煜解釋,膀胱有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如果感覺神經反應太強烈,一點點訊號就會傳達給大腦中樞或脊椎,告訴膀胱要收縮。運動神經則掌管膀胱肌肉收縮,如果太過敏感,也容易頻尿。
例如第一次上臺演講、剛踏入職場,緊張焦慮的情緒都會讓人想跑廁所。不少人也有外出旅行容易夜間小便的經驗,平常在家可以一覺到天明,但到陌生環境,即使水喝不多,晚上還是要起牀小便。陳煜臨牀也遇過,有病患相當敏感,碰到冷水、甚至聽到水聲,就會想要跑廁所。
國外曾統計發現,住在城市的居民因頻尿而求醫的人數比住在鄉下的人來的多,顯示都市人可能承受更大壓力。陳煜在臨牀上也發現,心因性頻尿的患者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尤其工時長、工作需要輪班、日夜顛倒、高壓的族羣更明顯。
如何改善心因性頻尿?
不過,醫師光從幾分鐘的問診時間,不容易察覺病患的頻尿原因來自心理問題,必須從多次問診、觀察病人的眼神、言談、肢體動作、瞭解病史、甚至工作或生活狀況等,發掘潛在的問題。有時給予輕量的鎮定劑,就能明顯改善頻尿狀況。
●找出壓力源
這類病患除了頻尿,往往還會伴隨其他問題。例如假設是工作壓力引起的頻尿,病人通常工作表現較差,很難專注做一件事,睡眠品質也較差,情緒較不穩定。陳煜建議,病患可以先自我檢視,最近是否有讓自己感到壓力的事情。
然而,有些病患不會自覺、甚至不曉得自己有壓力;而且壓力又可分成急性壓力和慢性長期累積的壓力。
精神科醫師陳豐偉指出,急性壓力會造成自律神經系統較高亢,腎上腺素、壓力荷爾蒙分泌過多,馬上出現頻尿反應,但通常只是一時的狀況,譬如面臨壓力、煩躁、焦慮,突然想要上廁所,但壓力過了,頻尿的狀況也就自然消失。
慢性壓力則在無形中漸漸影響自律神經系統或泌尿道神經系統,變得比較敏感、頻尿。病人長期容易焦慮、泌尿道系統過度敏感,存在慢性頻尿的狀況。
陳煜曾遇過一位男病患,爲了改善經濟狀況,長達6年同時兼兩份工作,沉重的壓力已內化成他生活的一部分而不自覺,卻飽受頻尿的困擾;在醫師建議下,男子休息幾天去度假,無形中的壓力獲得舒緩,也不再需要頻頻跑廁所。
●設法紓解壓力
治療心因性頻尿,根本解決之道還是降低焦慮、排除壓力。陳豐偉建議,如果是急性壓力所引起,應設法避免壓力來源或離開現場,緩和情緒,或轉移注意力。一來可以降低焦慮程度,二來讓大腦不要注意到趕快去小便的訊號。
若是慢性壓力,則可以從日常生活調整起,包括適度運動,例如練瑜珈、氣功,維持良好睡眠習慣,睡好、睡飽,並養成正常的生活規律。如果自我紓解的效果不佳,可以尋求專業醫師協助,否則嚴重頻尿也可能演變爲憂鬱症。
●轉移注意力、小便訓練
只要沒有出現感染,心理引起的頻尿可以嘗試轉移注意力,專注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使大腦忽略膀胱的訊號,不會一直想着要上廁所,比起單純要求頻尿的病人憋尿,越要忍、卻越忍不住,反而會有不舒服感覺。
例如有些嚴重頻尿的病人,平常15分鐘就要跑一次廁所,但如果看一出喜歡的電視劇或電影,或專注在一件工作上,可以連續2~3小時不上廁所。或者有些人一上長途車就想小便,此時可以看一部小電影或一本書,分散注意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