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欲攀珠峰,爲何伊萬卡的小叔子願做“墊腳石”?

《紐約時報》記者曾問英國探險家喬治·馬洛裡:"登頂珠峰困難重重,要面對極寒、強風、陡巖,隨時可能失去生命,爲什麼還要挑戰?"他回答:"因爲山在那裡。"

從數據來看,刷新登頂珠峰紀錄的並不是探險家,而是散居在喜馬拉雅山兩側的夏爾巴人。爲保證各國的登山者順利登頂,夏爾巴人不僅每年要重新搭建"登山之路",鋪設安全繩從大本營到峰頂,還要將大量裝備和補給一點點地背上山。

他們纔是真正征服珠峰的人,且只談工作不談理想。如果我們將AGI比作珠峰,Sam Altman就是探險家,而他的夏爾巴人嚮導則是Josh Kushner。當然,他還有一個廣爲人知的身份,伊萬卡·特朗普的小叔子。

近期,OpenAI正籌備新一輪融資。公司能否達到1500億美元估值,取決於其能否改變非營利結構,取消針對投資者的利潤上限限制。據報道,本次融資的領投機構是由Josh Kushner主導的Thrive Capital,將投資10億美元;現有投資者如Khosla Ventures及微軟等預計繼續參與;英偉達和蘋果等新面孔也計劃加入投資行列;Tiger Global正考慮加入融資,紅杉資本也正在探討以迴歸投資者的身份重返OpenAI融資。

過去五年間,OpenAI的80%資金來源都要歸功於微軟。但從去年開始,又一位"金主"Thrive Capital浮出水面。

爲何Josh Kushner無懼"燒錢黑洞",堅定地站在Sam Altman這邊?答案藏在Thrive Capital飛速增長的秘密中。

Josh Kushner的投資往事

Thrive Capital的投資策略並不多見:反對廣撒網,不怕在資本密集領域下重注,集中力量押注頂尖者。

PitchBook數據顯示,自2020年以來,Thrive共投資了165家公司,而a16z僅在2023年就投資了200家。Josh Kushner的老朋友,金融科技公司Visible的CEO安德魯·博羅夫斯基補充道:"你可以選擇10筆小型投資,也可以瞄準一個行業巨頭,抓住最大的機會。"

該策略頗具爭議,運氣不好就會變成孫正義的WeWork。不過,"好運"Josh Kushner目前的投資生涯可以用一帆風順形容。

Thrive Capital創立於2010年,啓動時的種子資金是500萬美元;2011年募集二期基金,即首隻機構基金,規模爲4000萬美元;2012年的三期基金達到了1.5億美元。

2012年,Thrive就已經與紅杉等頂級VC共同參與Instagram的B輪融資,估值5億美元。幾天後,Facebook宣佈以10億美元估值收購Instagram。轉眼間,Thrive的回報翻倍。

2014年,Thrive領投在線支付公司Stripe的新一輪融資,該輪融資規模約7000萬,Stripe估值爲36億美元。2021年3月,Stripe估值已經達到950億美元。今年7月,Stripe估值降爲700億美元,但Thrive的回報也接近20倍。

同樣地,Spotify、Reddit、Twitch、Robinhood、GitHub、Slack、Fanatics、Plaid、Skims……等獨角獸背後均有Thrive的投資。

這兩年,隨着OpenAI橫空出世,Josh Kushner也開始下重注。

2023年初,Thrive領投了OpenAI新一輪融資,投資近1.3億美元,當時OpenAI估值爲270億美元。10月,Thrive決定以860億美元的估值購買OpenAI員工股份。此前,Thrive多次通過買老股積累頂級初創公司的大量股份,包括約10%的Github股份以及更多的Stripe股份。

前段時間,Thrive宣佈完成第九期旗艦基金募集,募資額超過50億美元,這將是今年募資額最高的VC基金之一,僅次於上半年a16z新募集的72億美元基金。

今年3月份,Benchmark合夥人Miles Grimshaw重回Thrive,據說是他可以在Thrive做更多階段,不同規模的投資,這比Benchmark更靈活。

總之,除了對 Fab和"榨汁機笑話"Juicero看走眼,Josh Kushner完全用實績證明了自己不僅出身好,長得帥,老婆漂亮(超模小KK),在事業上更是人生贏家。

2023年1月,五位投資者用1.75億美元收購了Thrive3.3%的股份,其估值達到53億美元。

Josh Kushner持有Thrive的96.7%股份。彭博社估計,他的資產淨值高達37億美元。都不用加上其它資產,身家已遠超他爸和哥。

爲何被Sam Altman青睞

這兩位同齡人結識於2011年。彼時,Kushner剛剛創立Thrive,Altman還是YC的CEO。

直到2022年3月,兩人在一場活動中重新建聯。

談話剛開始,Altman就開誠佈公:OpenAI不一定能成功,因爲公司任何技術優勢都可能被迅速抄襲,導致利潤被壓垮。甚至連利潤也可能沒有。

但Kushner認爲OpenAI是世界上最好的AI公司之一,而且由最好的團隊領導。因此,即便OpenAI的估值非常高,他也願意"與最好的公司並駕齊驅"。

接着就是我們都知道的故事了。

在此之前,Altman也對Kushner大加讚賞:"他的投資風格和我很像。他對高質量的公司和創始人做出了堅定的押注,不太關心其他投資者的想法。即使企業進入困難時期,他也總是保持忠誠並給予創始人支持。我非常認同。"

適道介紹過Altman的投資風格。他在"我爲何成功"中寫道:"你的事業天花板取決於你的人才網絡。第一,廣結善緣,儘可能多地幫助他人。我最成功的4次投資,有3次是我曾真誠幫助過的創始人。雖然已經是10年前的事情,但後期超高回報的投資幸運地發生在了我身上。第二,在合作中保持自己的好名聲。不虧待每一個共事者;與他人慷慨分享收益,這會給你帶來10倍的回報;知人善用,讓每個人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等等。"

含着金湯匙出生的Josh Kushner同樣是用誠意打動創始人,並促成最終的成功。

表面上Kushner投資Instagram是因爲好運氣。實際上,他與Instagram創始人Kevin Systrom結緣始於"好運爆發"的前一年。

2011年初次見面後,Kushner就經常打電話爲Systrom提供產品的點子、送節日威士忌,還會安排晚餐。

一年後Instagram爆火,Kushner自然成爲了他最值得信任的人。Systrom說:"我當時才28歲,在硅谷誰都不認識。大人物們爲了拿到我公司的大額股份爭奪不止。唯一在我需要提問、合作,或只是作爲朋友時,一直在那裡的人就是Josh。" "我之所以選擇從Thrive融資,並不是出於幫助他的想法。而是因爲,他一直在與我們共同努力。"

結果在那次關鍵融資輪中,Instagram從四家風投那裡獲得了資金。三個是頂級機構:Benchmark、紅杉和 Greylock,第四個則是名不見經傳的Thrive。

有媒體推測,Kushner成功的背後有一個最大秘密——他知道在風投領域,交易機會取決於創始人的推薦,不要表現得過於精明和刻薄,而是要玩長期遊戲。

例如,當The Browser Company創始人Josh Miller將公司從Thrive拆分後,Kushner返還了一部分股權。雖然代價高昂,但也會在未來幾年內帶來聲譽回報。

GitHub創始人Chris Wanstrath點贊過Kushner的善良:我認爲做一個善良的人比做一個強硬的人要困難得多。這需要耐心,如果這很容易,那就不是一種美德了。

Josh Kushner還有一個特點,重視投後管理。他一直宣稱,自己不僅想投資初創企業,還想一起打造它們。

例如,去年11月OpenAI政變時。OpenAI首席運營官Brad Lightcap馬上給Kushner打電話;OpenAI 首席技術官Mira Murati則向微軟CEO Satya Nadella求助。

Lightcap 預計投資人可能會驚慌失措。結果Kushner非常淡定地表示:"我的首要任務不是處理與Thrive有關的任何事情。你好嗎?公司怎麼樣?我支持你們。我能提供什麼幫助嗎?"

如此溫暖人心的話語。接下來的五天,Brad Lightcap將Kushner視爲導師,兩人不分晝夜的通電話,維持公司運轉,直到Altman迴歸。

在眼下的融資輪,Kushner沒有在初期投資後便退居幕後。相反,他繼續爲OpenAI引入資金,甘願做"夏爾巴人"。這一做法在風投界並不多見,通常投資者在初期入局後會減少積極參與。此舉也將Thrive和OpenAI深度綁定。Kushner的個人能力在這場資本競賽中顯得尤爲重要。

巧用SPV規避風險

Josh Kushner將Thrive定位爲堅定信念的投資者,即使競爭對手正在撤退,也願意加倍投資。

爲了應對風險,Thrive會通過設立特殊目的實體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來籌集部分資金。SPV可以將多個投資者的資金彙集到一個基金中,專門用於對某個初創公司的投資。這種方式在風投領域日益普遍,允許風投公司避免其常規基金因過度持有單一公司的股份而面臨過大風險,同時也讓LP有直接參與大型企業的投資機會。

去年,Thrive通過SPV籌集了7億美元,用於購買Stripe股份,其中投資者包括加州公共僱員退休系統(CalPERS)。

在牽頭完成OpenAI股份收購要約,使公司估值達到860億美元后,Thrive又創建了SPV,爲其LP提供了更多投資OpenAI的機會。這種操作方式不僅爲投資者帶來了直接收益,也讓Thrive在OpenAI的未來發展中佔據了更有利的位置。

儘管SPV通常會收取高額費用,但在某些情況下(如Thrive對Stripe投資),Thrive選擇免除這些費用。Thrive的LPs包括普林斯頓大學的捐贈基金、General Catalyst以及CalPERS。

隨着Kushner幫助Altman籌集數十億美元,他在OpenAI的話語權將進一步提升。知情人士指出,這種關係的加深,或許還能讓Thrive在Altman未來的新項目中佔得先機,包括他提議的芯片或數據中心業務。這將爲Thrive帶來絕佳的行業前哨陣地。

The Information數據顯示,過去兩年中,Thrive僅官宣了三筆對生成式AI公司的投資,分別是由前谷歌研究人員創辦的Essential AI(爲企業開發AI模型)、專注於爲機器人構建AI模型的Physical Intelligence、以及OpenAI。此外,Thrive今年早些時候參與了對Scale AI的10億美元投資,推動這家數據標註初創公司估值達到140億美元。

同樣地,也有一些風投將其AI投資集中在少數幾家初創企業上。例如,早期風投機構Menlo Ventures,其於去年年底牽頭設立SPV,用於投資Anthropic,投資額升至 10 億美元。Menlo Ventures的合夥人Venky Ganesan 表示:"我們堅信,未來風投的大部分回報將由AI產生。"

相比之下,紅杉和a16z在過去兩年內,均分別主導了超過20輪生成式AI領域的融資。

結論

Josh Kushner延續"好運"的最大前提是OpenAI能持續領先。

除了不斷流失的頂尖人才,近期OpenAI"唱衰論"不絕於耳。

有一種說法認爲:除非OpenAI進行重大創新,否則Meta和Google很可能在消費者AI領域搶佔先機。

未來成功的關鍵不在於炒作或炫目的展示,而在於現實世界中的用戶採用率和使用模式。例如,ChatGPT周活躍用戶與月活躍用戶比例爲40%,而Meta和Google的平臺——如Instagram、WhatsApp、Gmail和Chrome,不僅擁有龐大的用戶基礎,而且參與度極高。這些平臺不僅僅是APP,更是數字帝國。它們已經準備好了深度整合AI並有效利用。因此,對於AI領域的創業者和投資人而言:AI領域的真正競爭,關鍵在於能夠建立並維持強大且活躍用戶基礎的巨頭,而非炫目的技術大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