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轉重理工輕人文現象 中研院長:培養菁英人才 打破兩者界線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天完成審議中央研究院114年度預算。(林志成攝)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天審查中央研究院預算,多位委員提及現在臺灣社會「重理工,輕人文」的現象,希望中研院能提出一些具體做法來扭轉這種局面,讓更多學生願意就讀人文社會科學領域。
中研院長廖俊智迴應,「重理工,輕人文」是全世界的走向,要扭轉這種局面,應先從培育菁英人才方面着手,因此中研院設置「人文社會博士生菁英獎學金」,鼓勵對人文社會科學有興趣學生投入。
對於學生如何選擇就讀理工或人文領域,廖俊智表示,應該依興趣。他說,未來理工和人文的界線會愈來愈模糊,念理工的人要有人文素養,讀人文社會科學的人要有基本的科技知識,年輕時依興趣選擇就讀領域,但將來不能太侷限當初選擇的科系,而是一輩子要不斷學習、終身學習、自我學習,才能因應世界的變化。
教育部統計,112學年,大專校院就讀科技類學生數爲51.4萬人,佔46.9%最多;社會類及人文類各爲37.4萬人(佔34.1%)及20.7萬人(佔18.9%);與107學年相較,科技類學生數雖減少2.5萬人,佔比反增3.6個百分點,社會類及人文類的學生佔比各減少2.9個百分點、0.8個百分點。
民衆黨立委吳春城表示,現在不只大學人文科系招生受影響,連高中語文資優、人文社會資優班報名人數也逐年減少,由此可見我國「重理工,輕人文」的現象嚴重。
民進黨立委陳培瑜也說,近年理工科系與人文科系招生數量顯著失衡,部分明星高中人文班、語文資優班陸續改爲分散式招生或直接停招的情形屢屢發生,對於我國人才培育是一大隱憂。她期望中研院研議未來我國人文領域研究發展的方向及規畫,給人文社會領域有興趣的學生更多的未來想像。
國民黨立委萬美玲表示,中研院爲我國最高研究機關,除編列人文社會科學培育人才及支持研究相關計劃外,應積極提升「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各所的研究預算及產出,藉此吸引學子投入人文社會學科,扭轉我國當前重理科輕人文的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