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60萬也難留住銀行金領

值得一提的是,當銀行人想努力擺脫這體面的“枷鎖”時,也有很多畢業生認爲銀行這份工作不可多得,寧願擠破頭也要捲進來。

銀行,似乎成了一座“圍城”。

作者 |周奕航

編輯 |韓忠強

來源|市界(ID:ishijie2018)

未經授權不得二次轉載

最近,各大金融機構的個人養老金業務開展得如火如荼。符合開戶條件的銀行紛紛上線養老金業務,“搶人大戰”正式拉開帷幕。

值得注意的是,個人養老金賬戶兼具“唯一性”和“長期性”特點——在同一時段內,用戶只能選擇一家銀行開通賬戶;開戶後,每年存入資金的上限是1.2萬元,可以享受遞延納稅優惠政策,賬戶中的錢能用於購買理財產品或基金投資,但一旦存入,退休後才能將錢取出。

因爲稀缺,所以寶貴。如果銀行能在“搶人環節”獲取大量用戶,就意味着提前鎖定了長期資金。在後續的業務開展過程中,就能以較低成本實現理財產品的發行、銷售以及其它銀行養老服務。

高質量的客戶,穩定的存款流,長期強制的儲蓄時長,面對這樣的誘惑, 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紛紛鉚足力氣攬客。“我們今天不去營銷,明天就會成爲別人的客戶”。在銀行的工作羣,充斥着各種各樣“雞血式”口號。

爲了完成開戶任務,銀行員工們通過買渠道、找外援、羣友互助的方式,幾乎用盡了渾身解數。但在繁重的任務面前,他們有苦難言,只能將壓力和委屈默默咽回肚裡。

1.

/“做不完的任務”/

爲了在搶人大戰中拔得頭籌,各家銀行推出了各式各樣的優惠活動。在郵儲銀行開戶,可以參加抽獎活動,最多可拿500元;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等也宣佈開戶贈送微信立減金,鼓勵大家來“薅羊毛”。

▲市界整理部分銀行開戶福利,數據來源:手機銀行活動頁面

“就像回到2019年的ETC大戰。”銀行員工李琳表示:收到個人養老金開戶任務通知後,心情瞬間跌入谷底。

“難就難在很多活動的禮品已經沒有吸引力了。現在大家警惕意識越來越強,很有可能是費勁解釋半天,最後換來客戶一句話:貪小便宜吃大虧。”

談起在銀行的工作感悟,劉麗苦笑:“這幾年沒什麼特別的變化,但臉皮確實是厚了不少。爲了完成任務,我盤活了一切可用人脈。親朋自然不必說,朋友圈裡的點贊之交也要爭取,每次需要衝業績的時候,甚至還要拜託多年沒聯繫過的同學朋友支持一下。”

與劉麗的努力相比,90後小夥朱震對任務的態度則十分佛系。本次養老金任務,他評估了自己的完成情況——一天只開了一個戶,那個人還是我自己。

“每天會分到5個開戶任務。中午和晚上分兩次彙報開戶進展。像我這樣掛零的排名經常會被通報,而且少不了要被領導一對一約談了。”

從目前情況來看,各家銀行向員工分配的開戶指標有所不同。有的銀行要求員工每日保證5戶,有的則拉長時間線,下達了一個季度完成100戶的命令。

至於完不成開戶任務會導致什麼結果——朱震表示,雖然現在還沒有公佈明確的懲罰措施。但績效肯定是沒救了,甚至還可能會影響年終獎的評估。

北京的馬哈稱自己是“大冤種”。“太難了。對於無法完成任務的人,我們行按照20-100元/戶罰款。有的銀行雖然沒明確說會罰款,但如果長期不能完成,會在當月的績效工資和年終獎中有所體現。”

在與多名銀行員工的交談中,我們發現,銀行確實越來“內卷”了。要求員工本人開戶是基礎操作,已經發展到讓員工務必聯繫親朋好友開戶的程度了。

到目前爲止,農業銀行的金子已經完成了開戶任務,但她卻遲遲不敢放鬆。“只是開戶而已,東拼西湊暫時完成了。我聽說已經有銀行要求客戶在賬戶裡存錢了,如果下週突然下達這個命令,就不好辦了。”金子的語氣中充滿擔憂。

“走投無路”的大家開始想各種辦法尋找開戶渠道。有償、互助······甚至在某電商平臺,出現了幫忙完成個人養老金開戶任務的生意,單戶價格在70-100元之間。最離譜的是,由於供不應求,現在店鋪開始批量銷售,至少要100戶起賣的程度。

小馳是一名畢業後進入某城商行工作的應屆生。剛剛畢業不久的她,擁有的人脈非常有限,以至於每次派發任務的時候,總是需要自掏腰包來完成。買基金和理財是基本操作,金鈔和保險就更不必說了。

2.

/“逃不掉的圍城”/

在各大社交媒體平臺上,不少銀行人分享了自己工作前後的對比照片,並笑言:五年前我貌美如花,如今我已人老珠黃。

有着三年銀行工作經驗的李達剛剛提交了辭職報告。談及感想,李達表示:銀行並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樣美好。晨會、培訓、外拓······重複的工作內容,高強度的工作,每天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忙得像個陀螺。

“生命不息,任務不止。”李達告訴市界:養老金任務算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本想再堅持一下,但一想到後續還會有各種各樣的數字人民幣、金鈔和保險任務····感覺自己厭倦了這樣的生活,還是快刀斬亂麻,果斷一點比較好。

事實上,像李達一樣有辭職想法的人不在少數,但真正執行的人卻是少之又少。擺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個艱難的選擇:離開銀行後,會有更好的發展嗎?至少留在這裡,還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吧。

“還能怎麼辦呢。”劉麗表示:不是沒想過辭職。但權衡利弊後,發現自己的面子一文不值。所以即便是翻爛通訊錄,“衆叛親離”,也得硬着頭皮做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當銀行人想努力擺脫這體面的“枷鎖”時,也有很多畢業生認爲銀行這份工作不可多得,寧願擠破頭也要捲進來。

銀行,似乎成了一座“圍城”。

據中國教育部統計,2022年高校畢業生人數約爲1076萬人,較2021年增長167萬人。對於畢業生,尤其是財經類院校的學生來說,他們之所以青睞銀行,是因爲具有穩定性強的優勢,同時收入也在行業內處於中等偏上水平。

2022年的秋招,競爭異常激烈。某財經大學的畢業生佳禾告訴市界:現在秋招已經基本結束了,但從學校的就業情況來看,拿到銀行offer的人屈指可數。

“過去幾年很多人想卷大廠。但今年受多種因素影響,大廠和一些有名氣的私企機會較少。還沒有找到工作的同學們分成了兩派,一部分考公,剩下的一心想進入相對穩定的國企和央企。

就這樣,原本用來保底的銀行,在今年卻意外成了香餑餑。

自9月份校招開始,佳禾就把符合條件的銀行全部投送了一遍。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並不樂觀:有些本科畢業就可以參加的崗位,如今的研究生學歷卻連簡歷關也過不了;有的參加筆試後石沉大海;好不容易進入了幾家銀行的面試,如今秋招快要結束了,依然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

▲佳禾參加的多場銀行面試,來源:用戶提供

同樣的崗位,去年200人報名,能招收100個;今年2000人報名,只收30個。學計算機專業出身的笑笑,投了許多銀行的金融科技崗位。“我覺得在後臺工作,營銷任務會少很多。”

但結果卻給了她當頭一棒——去年點擊就送(發送簡歷立得offer),今年甚至連崗位都沒有開放。

對於笑笑來說,這或許也是個好結果。從部分銀行的反饋來看,即便是從事後臺工作的人員,也收到了不同程度的營銷任務要求。

3.

/“鐵飯碗”還香嗎?/

早在以前,銀行可以說是“鐵飯碗”一樣的存在,擁有體面、穩定、高薪等一系列讓人豔羨的特徵。

然而近年來,隨着互聯網金融的橫空出世,加之地產波動等因素。尤其是利率市場化後,各家銀行發展速度放緩,一些營業網點甚至出現了“關停”的情況。

2022年上半年,以國有銀行爲例,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郵儲銀行的員工較去年年底分別減少了3933人、4875人、1801人和3243人,合計共減少13852人。

人員規模縮減的同時,部分銀行員工的薪酬也出現了調整。2022年8月,平安銀行調整了零售業務的薪酬——以往的4月-12月,公司會按照5%的比例預發的季度績效獎金,但從今年三季度開始,預發放比例調整爲3%。

通常情況下,銀行員工薪酬由基礎工資、績效工資、六險二金以及季度獎、高溫補貼、過節費組成。平安銀行一再強調,薪酬調整隻是對預發給員工的季度獎金進行了打折,從15%調整到9%,但並不是真正的降薪,後續會根據員工的KPI的實際完成情況進行獎金的發放。

雖然平安銀行只是調整了發放比例,但對於一線員工尤其是剛入職員工來講,這樣的調整可能會對他們當月和當季收入產生不小的影響。

任務多了,壓力大了,到手的薪水可能還變少了。是銀行這個“鐵飯碗”不香了嗎?

東財Choice數據統計,2021年,在15家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中,招商銀行以60.38萬的人均薪酬位居榜首;相比之下,國有銀行的薪酬水平相對較低,其中農業銀行因30.17萬的人均薪酬墊底。浦發銀行員工平均薪酬居中,爲45萬。

事實上,爲了與信息化、網絡化環境適配,在低利率環境下尋找到新的增長點,銀行也在近些年來持續尋找着轉型之路。9月份,由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2022年度中國銀行業發展報告》顯示,銀行正在向綠色金融和科創金融方面持續發力,未來將以科技賦能激活轉型動力。

“銀行員工流失確實是客觀存在的現象,但這並不意味着我國銀行業正在收縮。”銀行分析師王娜認爲,銀行正加速推進發展轉型,不斷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進而推進管理運營的全面數字化革新。

(文中均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