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險資頻頻舉牌上市公司,中長期資金入市有何偏好?

長期資金入市,兩家藥企同一日被險資舉牌,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11月13日晚間,國藥股份(600511.SH)、上海醫藥(601607.SH)雙雙公告被舉牌,舉牌方爲新華保險及其一致行動人。

今年以來,險資在A股和H股權益市場上舉牌動作頻頻。據第一財經不完全統計,2024年以來,險資已15次舉牌上市公司。

東海證券非銀首席分析師陶聖禹對第一財經記者稱,險企舉牌醫藥,一方面順應長期資金入市號召,推動FVOCI資產佔比提升;另一方面,也有利於完善保險在“醫、藥、養”方面的滲透和佈局,提升保險定價的有效性和精準性,進而提升產品競爭力。

除了險資之外,社保基金、養老保險基金、企業年金等長期資金的入市也備受市場關注。對此,多位業內人士建議,擴大長線資金的投資範圍、投資渠道,爲長期資金安全設立“保障金”。

險資頻頻舉牌A股和H股

根據公告,11月12日,新華保險通過二級市場集中競價交易的方式增持國藥股份149.9915萬股股份,佔比0.2%。

增持後,新華保險持有國藥股份3824.4446萬股,約佔該公司總股本的5.07%。新華保險的一致行動人新華資產發行的組合類資產管理產品持有國藥股份1800股,佔比0.0002%。新華保險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國藥股份3824.6246萬股,約佔該公司總股本的5.07%。

同日,新華保險也增持了上海醫藥A股999.9836萬股、H股150萬股。

增持後,新華保險持有上海醫藥A股約1.49億股,約佔該公司總股本的4.02%;持有上海醫藥H股3789.59萬股,佔比約1.02%。新華資產發行的組合類資產管理產品持有上海醫藥A股22.23萬股,佔比約0.01%。新華保險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上海醫藥5.05%的股份。

對於此次增持的目的,新華保險稱,此次投資基於自身投資計劃安排和對上市公司投資價值的分析,意在分享醫療健康行業未來發展的長期紅利。

今年以來,險資繼續加大權益市場的投資,在A股和H股權益市場上舉牌動作頻頻。據第一財經不完全統計,2024年以來,險資已經15次舉牌上市公司。

其中,長城人壽是舉牌主力,年內舉牌了無錫銀行、城發環境、江南水務、贛粵高速以及綠色動力環保。

同時,紫金財險舉牌華光環能,中國太保旗下子公司舉牌華電國際電力股份、華能國際電力股份;瑞衆人壽舉牌龍源電力H股(年內3次出手)和中國中免H股;中郵保險舉牌安徽皖通高速公路。

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稱,險資舉牌的行業涉及電力設備、銀行、環保、交通運輸等行業,被舉牌方具有高ROE、高分紅、高股息等特點。就港股而言,相較A股有一定折價率,險資舉牌能夠以更低的成本分享分紅現金流;且針對於港股紅利稅問題,機構投資者通過港股通投資H股,連續持有H股滿12個月取得的股息紅利所得,可依法免徵企業所得稅。

作爲一個重要的中長線資金來源,保險資金近年來的資金運用餘額呈現增勢。根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數據,2024年二季度,保險公司資金運用餘額爲30.87萬億元,同比增加10.98%,年化財務投資收益率爲2.87%,年化綜合投資收益率爲6.91%。其中,財產險公司、人身險公司投資股票的比例分別爲6.49%、7.01%。

如何加大中長期資金入市力度

除了保險資金之外,社保基金、養老保險基金、企業年金等長期資金的投資情況也備受市場關注。

今年以來,支持“長錢長投”的政策不斷出臺。新“國九條”提出,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持續壯大長期投資力量。主要舉措包括:大幅提升權益類基金佔比;建立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快速審批通道;優化保險資金權益投資政策環境;完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政策;提升企業年金、個人養老金投資靈活度。

9月26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也提出,要分類施策打通各類中長期資金加大入市力度的堵點,加快完善“長錢長投”的政策體系。同日,中央金融辦、中國證監會聯合印發《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建設培育鼓勵長期投資的資本市場生態,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支持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穩健發展,完善各類中長期資金入市配套政策制度。

根據Wind數據,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社保基金重倉逾560只股票,合計持股599.47億股,第三季度增加了5943.40萬股。

年金方面,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企業年金投資了20只股票,累計持倉數量爲5760.24萬股,第三季度增加了24.68萬股。其中9只股票獲得企業年金持股在1%以上。

陶聖禹告訴記者,長期資金配置一般要滿足資產負債多層次的匹配,包括久期、收益預期等。從股票配置來看,由於保險產品大多爲20~30年繳費期,且保障期大概率有穩定的支出壓力,因此股票配置上需要能提供長期穩定收益,且標的波動較小的資產,現階段估值較低、股息率較高的紅利資產更受長期資金青睞。

根據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於10月12日發佈的社保基金2023年度報告,2023年,社保基金投資收益額250.11億元,投資收益率0.96%(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投資收益率爲1.02%)。

另外,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三季度相關情況,截至9月底,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託投資規模1.9萬億元;下一步將指導各省份按時完成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年度委託投資計劃,擴大基金委託投資規模。

那麼,如何吸引更多中長線資金入市,還有何完善空間?

對此,陶聖禹認爲,一方面可以進一步完善考覈機制,將保險資金3年長週期考覈拓展至所有長期資金,推動產品管理人聚焦價值投資、長期投資;另一方面可以將長期資金與個人養老金做進一步深度融合,擴大個人養老金產品範圍與繳費上限,吸引居民更深度地參與到長期資金體系建設中來。

“從根本上解決市場的結構性矛盾,必須完善多層次市場體系,特別是要大力發展專業化、市場化的機構投資者隊伍。其中,培育壯大養老金、保險資金等中長線資金力量,是至關重要的一環。”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團隊稱。

李迅雷團隊提出三點建議:第一,擴大長線資金的投資工具範圍,可以考慮放寬對股指期貨、國債期貨的使用限制,可以允許長線資金投資於掛鉤股指的結構性產品;第二,進一步拓寬長線資金的投資渠道,可以進一步放開對長線資金的海外投資限制,在投資方式上採取“直接+委託”模式;第三,爲長期資金安全設立“保障金”。國家層面應儘快設立A股市場平準基金,這是對發展壯大耐心資本和鼓勵長期資金入市最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