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貨消費趨向精緻多元
春節臨近,年味漸濃。看看網購平臺,年貨福利持續上新;逛逛商超集市,優惠折扣活動不斷。傳統與新潮交織,線上與線下融合,年味裡的消費市場暖意融融。傳統旺季疊加“以舊換新”政策東風,促進消費潛力不斷釋放,激揚澎湃發展活力。
過年的儀式感,從置辦年貨開始。今年年貨買什麼?有人追求生活用品性價比,有人更注重消費商品的情緒價值,還有人主張理性消費,不爲“過年”而買,只爲“需求”消費。其實,大衆年貨消費理念已悄然發生變化,不僅在乎節日關懷和祝福的心意表達,而且追求體驗升級的新意,吃喝玩樂更趨精緻多元。
新需求催生新消費。近年來,線上年貨節逐漸興起。電商平臺紛紛推出年貨促銷活動,不僅方便快捷,而且爲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和更優惠價格。“2025全國網上年貨節”啓動以來,各地、各電商平臺圍繞春節期間餐飲購物、文娛旅遊等消費熱點舉辦各具特色的配套活動。除堅果零食、年宵花等傳統年貨外,以運動手錶等爲代表的健康品類產品銷量大漲,創意擺件、搖錢樹樂高等單品熱賣,泰國榴蓮、雲南藍莓、智利車釐子、俄羅斯帝王蟹等食材也很受歡迎。
新鮮新潮之外,非遺年貨也備受關注。乙巳蛇年春節,是“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後的首個春節。各地聚焦“非遺”特色,開展年貨購物月活動,如湖北推出雕花剪紙、襄陽香包,內蒙古主打烏拉特刺繡、布里亞特娃娃,青海精選河湟剪紙、河湟皮影等。敲年鼓、印春貼、猜燈謎、舞龍獅……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展出的“過年——春節主題展”上,多姿多彩的民俗活動爲遊客帶來沉浸式體驗。非遺年貨在傳承和創新中不斷髮展,展現獨特魅力。
購新補貼激發“換新”活力。年貨市場購銷兩旺,得益於政府和市場“兩隻手”協同發力。從2024年前11個月的數據看,“以舊換新”等政策帶動汽車、家電、家裝廚衛等產品銷售額超1.3萬億元。其中,綠色、智能產品備受青睞。近日,中央財政已經預下達2025年消費品“以舊換新”首批資金810億元。1月15日,商務部等5部門印發購新補貼實施方案,明確買手機等數碼產品每件最高補貼500元,買冰箱等12類家電產品每件最高補貼2000元。這些政策對消費者和市場都是重大利好。
年貨經濟不只是“買買買”,也是觀察經濟發展態勢的重要窗口。從商品生產銷售到物流配送服務,是對整個產業鏈運轉的考驗和檢視。同時,這裡有消費理念的變化、消費體驗的升級、消費服務的演進,更有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隨着一系列促消費政策全面有效實施,各種展覽、展演、展銷等活動精彩呈現,市場供給端不斷給力“上新”。期待城鄉融合更加便利,消費環境持續改善,爲消費者帶來更多驚喜和滿足。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李萬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