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報裡的中國經濟丨拆解藥企年報:產品放量,國產創新藥支棱起來了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季媛媛 上海報道過去十年,中國醫藥創新產業快速增長,當前與全球市場同步進入了調整期,在此背景下,醫藥市場交出了2023年成績單。
根據現有公開數據,截至4月8日,已有230家A股醫藥公司披露2023年年報,其中118家公司歸母淨利潤實現同比增長,佔比超五成。醫療器械、化學制藥、中藥三個細分領域的公司表現突出。
從財報數據中可以發現,在政策支持下,國產創新藥進入收穫期,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優質創新企業脫穎而出,加速佈局創新藥市場已然成爲新趨勢。
根據麥肯錫的預測,未來五年,中國創新藥市場增長仍然可期,預計市場規模將從當前的200億美元增至500億美元,繼而成爲全球第二大創新藥市場。
有券商醫藥行業分析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一方面,因大多數延遲和中斷的治療需求在2023年集中釋放,新冠疫情對醫療醫藥市場的影響逐步退去,診療和醫藥市場迴歸到疫情前的發展水平;另一方面,資本投資迴歸理性,在生物醫藥賽道的佈局更爲謹慎。也是在此大背景下,醫藥企業不論是從管線佈局還是到商業推廣,都更加回歸臨牀導向。
當前,對國內頭部創新藥企業而言,機遇大於挑戰。
創新產品迎兌現期
2023年,儘管面對新冠項目收入銳減、全球生物技術企業融資難等挑戰,不少藥企依舊獲得了較好的市場表現。
以藥明康德爲例,2023年公司收入邁進四百億規模,達到403.41億元,同比增長2.5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96.07億元,同比增長9%;剔除新冠商業化項目,在手訂單同比增長18%,來自全球前20大製藥企業客戶收入同比增長44%。也是基於此,藥明康德預計,儘管面臨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公司2024年收入將達到383-405億元。
雖然當前CXO賽道存在不少挑戰,但不少業內人士仍堅定地看好中國的製藥和CXO市場。尤其是在多方利好推動下,中國生物技術公司仍堅持其在全球市場中的定位,開發創新產品並推向全球市場。另外,具有良好科學基礎的公司也將繼續吸引投資,且與全球製藥巨頭之間的早期合作正在增加,以釋放國際化潛力。例如,面臨全球試驗需求的變化,中國的IND和NDA活動仍然保持活躍,與跨國公司合作不斷增加,且交易環境更加寬鬆。
基於此,不難發現,核心產品放量也成爲2023年藥企財報關鍵詞。三生國健2023年業績稱,公司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10.14億元,同比漲幅22.84%;歸屬於上市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爲2.95億元,同比漲幅497.63%。營收增長主要原因是產品益賽普加快市場滲透,帶來銷量增長。
復星醫藥財報則顯示,2023年營業收入414.00億元,抗腫瘤領域產品收入76.38億元,同比增長37.99%。具體而言,2023年共有6個創新藥的8項適應症獲批上市,漢斯狀(斯魯利單抗注射液)、漢曲優(注射用曲妥珠單抗)、蘇可欣(馬來酸阿伐曲泊帕片)等重點創新產品收入保持快速增長。漢斯狀於報告期內實現收入超11億元,同比增長230.20%;漢曲優收入超27億元,同比增長58.19%;蘇可欣收入超9億元,同比增長19.67%。
談及2023年的業績表現,復星醫藥董事長吳以芳在3月30日的業績會上回應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問時表示,2023年公司主要靠創新藥市場表現拉動了業績,目前,公司80%的業務主要集中在創新藥上,主要圍繞抗體藥物、ADC藥物等方向展開,小分子藥物、CAR-T、RNA賽道公司也保持一定的合理性投入,其中,在疾病領域上抗腫瘤佔據50%比例,擴展適應症以及聯合用藥展開,總體來看,後續聚焦創新轉型依舊是復星醫藥瞄準的方向。
應對創新挑戰
根據Evaluate Pharma統計,2021年全球醫藥研發投入同比增速接近14.6%。從絕對值來看,全球醫藥研發投入從2014年的1440億美元增至2021年的2380億美元,複合增長率爲7.3%,預計2021-2028年全球醫藥研發仍將以2.6%的增速穩步增長,
我國醫藥生物企業研發開支持續增長,單季度表現仍有波動。據西南證券梳理,我國A股醫藥生物企業研發投入持續增長,2021年研發投入額1022.8億元,同比增長49%,此後受投融資等因素影響增速略有放緩,2023Q1-3研發投入額達739億元,同比下降3.7%,單Q3增速,同比下降45.8%,較Q2下滑明顯。
這也是由於創新研發投入並非易事。復星國際執行董事、聯席CEO陳啓宇在4月9日召開的第七屆醫藥創新生態大會上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生物醫藥創新佈局目前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一是資金,資本市場的資金支持着產業的供應量,對企業、對整個行業都有約束力。相反,資金供應緊張也會倒推企業更謹慎地做創新選擇題——正是由於資源有限,就要求對創新質量、差異化、價值做出甄別;二是全球環境,這決定了企業天花板的高度及版圖大小,特別是對創新藥而言,市場價值的差異較大;三是醫保定價,背後是產業在價格博弈中的定價能力,決定了創新藥在中國市場的價值實現度,要有差異化和獨特性能力的創新產品,纔有較強的議價能力。
“這幾個方面的問題,是企業做創新藥時需要綜合考量的,有多少資源,能做多大的市場,能不能做出價值來。”陳啓宇表示,實際上,對於創新藥企而言,當前面臨的資金鍊、商業化等困境,短期是“痛苦”的,但長期來看,在某種意義上也有更大的好處,即“‘卷’的能力要‘卷’到一個高水平上去”。
圍繞創新高質量發展,連日來,北京、廣州、珠海等多地也相繼發佈支持創新醫藥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政策從研發到應用再到資金都爲創新藥品的研發、生產、推廣提供了全鏈條保障。
例如,廣州方面指出,從資金層面直接支持創新研發,給予創新豐厚的報酬,增加了創新藥械現金流的收入方式,爲創新注入了新動力。北京則是以政策賦能新藥審批+藥事會進院提速創新進展。
“以前資金量大,醫保支付的瓶頸也還沒出現,biotech企業發展很快,可以在短時間內做出商業化產品,但‘快’的背後其實更多的是跟隨、重複、同質化,沒有考慮國際化。現在出現了挑戰,行業格局在快速變化,相信以後同靶點開發重複依然會在,但重複度不會那麼高。”陳啓宇進一步指出,現在行業出現的變化是創新能力國際化、源頭創新等方面的變化,即使是跟隨創新,也強調更快速,相信未來中國臨牀水平、基礎科研能力、創新能力可以快速迭代到下一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