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把孩子培養成姜萍, 還是“土豬拱白菜”張錫峰?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中專女生薑萍在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預賽中,打敗了一衆名校高材生,位列第十二名,成了這個夏天當之無愧的焦點。

大家拿着放大鏡審視着這個女孩“劇本都寫不出”的成功,試圖總結出一個逆襲的故事,如何能被複制。

作者:芒來小姐,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級婚姻家庭諮詢師,公衆號:“芒來小姐”(ID:ydsakyml)。如果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爲星標”哦!

贏在天賦,

更贏在熱愛

中專女孩姜萍並不是阿里巴巴數學競賽中第一個火了的草根選手。

去年入圍決賽的“快遞小哥”孫金元,當時也引起過一番討論。孫金元白天送快遞,晚上學數學,僅用了2周就證明了棘手的歐拉常數公式。

只可惜,孫金元的故事並沒在輿論場上激起水花,但姜萍的話題度格外高。

連着幾周,各地網民紛紛前往姜萍的家鄉江蘇淮安打卡。爲了保護姜萍隱私,當地不得不把她保護起來,免受網友打攪。

“17歲、中專、女生、天才”這幾個關鍵詞之下,關於她的話題經歷了一場涇渭分明的“摩西分海”:

支持她的人,認爲她是百年一遇的天才少女,是中考失利後涅槃重生的偶像。

反對她的人,從她板書裡找到解題過程的漏洞,質疑她暗箱操作作弊造假。

關於輿論場上的一切,姜萍都沒有任何迴應。她如期出席了6月22日舉行的決賽,並完成答題。據悉,決賽試題難度類比數學博士考試,8月將公佈最後的結果。

無論她是否能拿到決賽的好成績,作爲中專女生能站在這樣的舞臺上,不卑不亢,不受外界影響,已經是一種勝利。

爲什麼姜萍會受到那麼多追捧?

《南風窗》的報道里提到一句話:“姜萍”變成一個符號被擲入網絡,它代表的不再是一個人,而是一種人,一種生存方式。

一種什麼樣的生存方式呢?那就是:沒有功利心的熱愛。

姜萍初中就喜歡數學,中考失利後,中專專業選了服裝設計,還是出於對“對稱性美”的喜愛。

她與數學結緣並沒有轟轟烈烈的故事,是在興趣的驅動下,自然而然投入時間精力,也不會去考慮去成名成家,考試加分。

還有姜萍的數學老師王潤秋,明明可以追求更功利的職業機會,卻只是做了一名普通的數學老師。

真正的熱愛是這輩子可以忍受平庸,忍受無法成功,忍受犧牲和被物化,但不能忍受停止追求熱愛一小時。

很多人覺得,姜萍的成功無法複製。她在數學上呈現出來的天賦實在是非常人所能及。 但事實上,在她身上依然有我們普通人值得借鑑之處——在熱愛驅使下不斷深挖潛能,最終構成一個強韌內核。

一個孩子,如果能有這份堅定和內核,未來即便不是一個特別成功的人,也會是一個特別自洽,特別幸福的人。

考上浙大的男孩

如今卻後悔了

姜萍爆紅的同時,另一位曾經上過熱搜的男孩又走進了網友的視線。

他就是 張錫峰。

2021年,作爲衡水中學高三生的他,在《超級演說家》中暢談人生理想,一句話格外振聾發聵:“我就是一隻來自鄉下的‘土豬’,也要立志拱了大城市的白菜。”

這番言論雖然給他帶了不少網絡攻擊,但依然有很多網友被他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感染,認爲他憑藉努力考上浙江大學,他擁有 強烈的“改變命運”的渴望激勵了大家。

3年過去,當初意氣風發的張錫峰“眼裡沒有光了”。

在一則近期採訪中,他談到大學生活的迷茫:“我很痛苦,我學的過程就很痛苦,我不是快樂的。”

談到自己的專業計算機系,他說:“覺得計算機賺錢,當時也不懂,大家都說這個好,就非常盲目地選了這個……學計算機後悔了,挺後悔。”

他不喜歡計算機,但找不到其他熱愛的事,嘗試過做AI項目、拍短視頻、做遊戲主播,都堅持不下來。

“我現在的狀態就是活着挺好,死了也沒事。”

如今的張錫峰雖然擁有了浙江大學畢業生的金字招牌, 但他連第一步該邁向哪裡都不知道,同學都陸續找到工作,甚至已經小有成就了,他還在“擺爛躺平”。

張錫峰把自己的失意理解爲:“從小隻知道讀書做題,根本沒有想過去培養別的。”

“不想考研,高中學夠了。”

“不是個學習的料,學習沒有給我帶來鑽研的快樂,只有痛苦。”

張錫峰雖然獲得了夢寐以求的文憑,但也代表了很多孩子的狀態:努力達成了外界投射給他的目標,但自己的內核卻一直空空落落的,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

正因爲如此,他很難從枯燥的學習過程中體會到樂趣,更容易被金錢、房子、車子等外界物質因素動搖,急於用掙到更多錢來填充內在空虛。

他是優秀且悲傷的,而姜萍是平凡且快樂的。是什麼扼殺了張錫峰的快樂與熱愛?又是什麼,讓姜萍如此癡迷數學甘於平凡?

內核強大的秘密

熱愛,是內化“生命中各式各樣不同”的能力。

內化是一種本能。小鴨子看鴨媽媽潛水,次數多了,也依樣畫葫蘆學會潛水,這就是內化;

孩子接觸到別的思考模式,接觸多了,更新了自己舊的思考模式,開始用更好的方式做決策,這也是內化。

內化,意味着知識的咀嚼吸收、靈活運用。比較理想的內化,是孩子將某個對生命有實際積極推動作用的東西,完全融入生活,一點一點堆疊量變,最終引發質變,生活在持續發光發熱中邁向新的臺階。

內化是熱愛的前提和基礎,孩子之所以會長期喜歡一件事,因爲他圍繞這件事做了大量前期準備。

比如,喜歡寫作的孩子,大量時間接觸天馬行空的文字、漫畫、遊戲、旅行風景,把多種產生創造力的模式吸收過來,爲己所用;

喜歡數學的孩子,接觸各式各樣的數學題型、解題思路、思維模式、思考模版。這使得他們比其他孩子更有天賦,這份聰明使他有機會接觸更多知識、更多正反饋、更多伯樂。

孩子生活過程中吸收的各式各樣的東西,其中一部分成就了她的熱愛,選擇哪部分成就熱愛,標準就是積極情緒。

能夠接觸生命中各式各樣的不同,內化這些不同並加以實踐,產生並表達大量情緒——快樂、悲傷、焦躁、興奮……然後在不斷感受中穩定下來,選擇性地內化那些能讓自己產生積極情緒的東西。

孩子的過往經驗和知識體系告訴他們做什麼比較開心,他們就會持續性內化與之相關的東西,並在反覆咀嚼實踐中,讓這份熱愛越來越卓越。

所以,熱愛是一種選擇。

或許你要問:既然孩子反覆接觸一樣東西就可以內化出熱愛,那我逼孩子讀書,爲什麼他不熱愛讀書呢?

這恰恰是因爲孩子沒能內化,他沒有從學習這件事中感受到很多積極情緒,反而感受到很多消極情緒——緊張、恐懼、焦慮、自卑……

出於人類趨利避害的本能,潛意識裡孩子不願意讓這部分進入自己的生活,所以拒絕內化它們。

公衆號穀雨星球曾報道過一位爬藤成功的孩子,他小時候被診斷智障,但成長過程中找到了對寫作的熱愛,後來表現得非常有力量,哪怕冒着很大風險,他依然勇敢表達觀點。

被人問起爬藤秘訣時,他說:“爬藤是藝術,不是技術……我們要成爲完整的人,而不是完美的人。”

可見,孩子除了學會學習,也學會各式各樣的東西,成爲一個能好好安置各種情緒、創造積極情緒的完整的人。

孩子能在成長過程中,自由內化那些讓自己感到積極情緒的東西,同時這些東西也對生命成長有益。

當孩子的內核積極、自由且完整,熱愛就會發生。

父母掃清障礙

孩子找到熱愛

爲什麼有些孩子沒法好好內化?他們到底遭遇到哪些阻礙?

我認爲最重要的一個阻礙,就是父母太容易“受驚”,他們爲孩子成長過程中一點點風吹草動感到焦慮,把這些消極情緒倒灌給孩子,爲緩解自身焦慮試圖控制孩子。

我常聽一些成年人說:小時候他們最受不了父母“變臉色”,看到爸媽不開心就會覺得是自己做錯了什麼,努力想要做點什麼讓他們開心起來。比如告訴父母“長大了我給你們買大房子。”

但其實他們根本不想說這些話,因爲說這些話的心情太緊張、太沉重、太壓抑,他們反感排斥。長大之後,他們再也不會做這些表達了。

父母有意無意施壓阻礙了孩子吸收對自己真正好的東西。

熱愛誕生之前,孩子需要一個穩定鬆弛的環境,好去觀察那些真正讓自己心情愉快的人和事。

如果父母實在控制不住焦慮,那麼退而求其次。讓孩子多親近自然,允許孩子嘗試各式各樣的事情。

孩子年幼,允許他們在地上打滾、趴着玩玩具、打翻牛奶、弄髒衣服……這可以讓孩子邁出獨立的第一步,觀察總結自己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和世界有着怎樣的關係。

孩子大一點允許他們反駁父母、有自己的隱私、適度“不務正業”、在底線之上做一些叛逆的事情……這可以讓孩子的自主性越來越強,主動完成一些創造。

除此之外,父母也可以從“父母”的角色離開,在孩子面前做回自己,做一些想做而不是該做的事。

這不但能讓孩子內化父母的熱愛,吸收父母創造快樂的方式,也能減輕父母的焦慮,增強家庭和睦氛圍。

當父母掃清孩子追求熱愛的障礙,作爲一種本能產物,熱愛自然而然就會發生,孩子也有機會穩定地堅持在活出自己的路上,一點點走向卓越。

長按複製ID, 添加好友, 申請加入

高中羣管家微信號: guanjia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