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是否愛你,取決於你對這3件事的態度

去年看了一部央視出品的親子紀錄片《你聽見了嗎》。鏡頭前孩子們對父母愛的暖心獨白,觸動心絃:

孩子對父母的愛,往往是世間最質樸無瑕的情感。

自降臨於世,他們便毫無保留地將愛與信任,託付給父母。

反觀父母之愛雖深沉,卻常不自覺交織着期望與條件,諸如“做個好孩子”、“成績好”、“聽話”等,這些似乎成了愛的隱形門檻。

隨着孩子的成長,他們會逐漸構建起獨立的思考與感知體系,對父母的言行,也會有更加細膩、深刻的體會。

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那些能夠被愛好好滋養的孩子,往往也會習得愛的能力,並將這份溫暖,反哺於父母。

孩子的情感反饋,猶如一面明鏡,清晰地映照出親子關係的真實面貌。

而你的孩子是否真正愛你,往往取決於你對這三件事的態度。

身爲父母的你,是否這樣對待過孩子?

當孩子想和你分享他的奇思妙想時,你卻沉浸在手機的世界裡,以“嗯”“是”“不知道”敷衍或不耐煩的態度迴應着,或是以一句“與學習無關,別說了”,熄滅孩子交流的熱情。

當孩子感到父母無意傾聽他們的心聲時,孩子便會關上心門,築起一道隔閡的牆。

樊登曾分享過自己在機場偶遇一對母女的故事。

在等飛機時,身後傳來一位媽媽數落孩子的聲音,言語間充斥着不耐煩:

沒一會兒又指責道:“這麼簡單的題,才考98分,你丟人不丟人?”

而小女孩全程神情緊繃,一言不發。樊登見狀,忍不住打破僵局。

他讚美了小女孩:“98分已經很高了,挺棒的。”

但孩子的媽媽仍在挑剔:“那麼簡單的填空都不會填,在水裡什麼什麼的,她寫個爬呀爬,正確答案是在水裡遊呀遊。”

樊登順勢耐心引導孩子說出她的想法。

原來小女孩之所以寫“爬呀爬”,是因爲她曾觀察過烏龜在陸地上和水裡近似於“爬”的動作。

這一番交流下來,媽媽的態度也緩和了下來,孩子神情也不再緊繃,之後母女倆還進入了溫馨和諧的對話。

耐心傾聽,是打開孩子心扉的鑰匙,既能化解誤會,也能促成心與心的交流。

因此,父母需要重視孩子的心聲,給孩子表達自我的空間,方能讓愛與理解流淌其中。

我有一位極爲擅長傾聽的朋友,她和孩子的關係處得很好,孩子有很多心裡話也會跟她說。

那天,我在接孩子放學的路上,湊巧與她相遇。

於是,我們相約前往附近的公園小聚,也讓孩子們好好放鬆下。

期間,她的孩子跟她訴苦,說起在學校和同學鬧彆扭了,還有上課時間太長,下課又不能去操場玩,覺得好累。

而她則全程耐心傾聽,沒有絲毫打斷或干擾。

等孩子說完後,她才分享自己的看法。但她也不說教,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肯定,理解和引導。

全程母子倆的對話,自然而流暢,如沐春風。

這一幕詮釋了傾聽的力量——賦予孩子表達的勇氣,也讓親子間的交流更加順暢。

亦如教育家卡爾·威特所言:

“父母的傾聽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受到重視,得到關心。”

當父母以平等的姿態,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時,實則傳遞的是無條件的愛與支持。

這也會讓孩子更加樂意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說出內心的真實想法。

因此,父母應當學會轉變角色,從監督者變爲傾聽者,從命令者變爲支持者。

在孩子需要傾訴時,無論話題內容如何,都要給孩子足夠的耐心,讓孩子感受到愛與被重視。

這會是親子關係的潤滑劑,也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石。

上個月,廣東湛江街頭髮生了一場令人揪心的事故:

一位3歲孩子躺在馬路上撒潑打滾。

母親屢勸無果後,憤怒離場,將情緒崩潰的孩子留在危險之中。

隨後,一輛黑色小轎車駛來,因視線盲區未能及時發現地上的孩子。

此時,驚險的一幕發生了,車子從孩子身上駛過。

又萬幸的是,這起事故沒有釀成生命危險,但這注定給幼小的孩子帶來了難以承受的身心傷害。

這條令人心痛的新聞,也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父母在面對孩子情緒問題時,可能存在的誤區與疏忽。

作爲成年人,我們往往習慣於用理性的思維去壓制孩子的情緒。

卻忘了孩子也如幼時的自己一樣,會因一點小事就哭鼻子,不高興。

其實,當孩子情緒失控時,他的內心也正經歷着一場風暴。

而冷漠的轉身或嚴厲的斥責,只會加劇他們的痛苦。

《真希望我父母讀過這本書》這本書也提到:

因此,父母應該摒棄成人的偏見與急躁,以同理心深入孩子的內心,用溫暖的擁抱、柔和的話語,安撫孩子焦躁、不安的內心。

當孩子因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生氣時,我們可以試着幫孩子說出感受:

這樣的迴應,不僅是對孩子情緒的理解,也給孩子的情緒降降溫,引導孩子學會表達和處理情緒,而非被父母簡單地壓制或忽視。

我也經歷過孩子哭鬧不止的頭疼時刻,也經歷過最初直接制止,到後來學會理解、接納孩子情緒的轉變。

以前,每當孩子哭時,我會本能地急於安撫,甚至用嚴厲的話語試圖讓她停止哭泣。

後來,我轉變了育兒觀念,我會允許孩子有情緒。

也和女兒聊過:“哭泣、憤怒或是任何情緒,都是可以表達出來的。不過釋放之後,也要學會去調整。”

如今孩子有時起牀,也會伴有情緒低落。

但她會表達出來:“媽媽,我剛起牀,沒睡好有些難過。你別理我,讓我一個人哭下,等下就好了。”

孩子的情緒如多變的天氣,作爲父母,我們應當成爲孩子情緒的“氣象站”,學會理解、接納孩子的情緒,而非急於評判或制止。

過程中孩子也會逐漸明白,情緒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正常反應。學會面對並妥善處理情緒,也是自己成長的必修課。

在人生的浩瀚征途中,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掌舵者。

而來自父母的愛與信任,會賦予孩子無限力量,以穿越風雨,抵達幸福的人生彼岸。

我曾採訪過美食領域的諸多博主。其中,一位95後博主至今讓我印象深刻。

當問起她最想感謝的人是誰時,她脫口而出:

“我的媽媽。”

“如果沒有媽媽的支持,我很難堅持到現在。”

她大學讀的是法學專業,但對美食也頗感興趣。

畢業時面對職業道路的分岔口,她鼓足勇氣向媽媽表達了自己想要從事烘焙的念頭。

她的媽媽當即表示支持她的選擇。幾天後媽媽還偷偷給了她一個驚喜,送了一臺新烤箱給她。

初涉烘焙界,她做了很多失敗的麪包、蛋糕。但即便如此,仍能換來媽媽的讚美:“味道真不錯,你做得越來越好了。”

正是這份愛與信任的力量,讓她從6年前的一個青澀新手,成長爲擁有衆多粉絲的美食博主。

這位博主的媽媽,不僅沒有干涉孩子的選擇,還以開放的心態給孩子自由探索的空間。

也應了《如何讓孩子成年又成人》書中的那句:

那天,刷朋友圈時,看到友人更新了一條動態。在她生日這一天,收到了兒子送給她的生日蛋糕和花束,還曬了一張她和兒子合影的照片。

依稀記得之前她和我聊起過她的兒子。她說她的兒子上初中時,成績差了很多,也出現了厭學情緒。

她擔心兒子連高中都考不上,所以狠抓兒子的學習,給他安排了不少補習班。但也許是逼得太狠了,兒子不堪重負。

有次竟面目猙獰,咬牙切齒地對她說:“你是不是想要我死?”

那次兒子的情緒失控,猛地讓她醒悟了過來,不能再逼兒子了。

孩子的身心健康,比什麼都重要。

後來,兒子雖然沒有考上高中,但去讀中職時,選了個自己喜歡的專業。也因爲熱愛而投入,每年都拿獎學金,人也自信開朗了很多。

父母以開放的心態,尊重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是幫助孩子學會自我成長的重要一步。

這遠比任何外在的成就更加寶貴,因爲它會讓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的成長路徑。

當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支持,以及身後暖暖的目光時,那份安全感與信任感也將成爲孩子人生旅途中,最堅實的後盾。

在親子關係的構建中,樊登有句話頗爲打動我:

父母通過耐心、理解以及尊重的態度,把愛植入孩子的心中。而擁有了愛的孩子,也會以獨有的方式回饋給父母:

或許是一個溫暖的擁抱,一句深情的“我愛你”,又或是孩子在成長中的每一次改變與進步。

所謂的父母與子女間的愛,也正是這樣一場彼此傾注、雙向流動、雙向奔赴的暖心旅程。

十點讀書開視頻號啦!

金牌主播夏萌出鏡,帶你重讀經典

從唐詩宋詞到中外名著,短視頻裡學知識

歡迎點贊關注

本期解讀:寒露

作者 | 晚秋,寫作者。公衆號:晚秋的時光屋

主播 | 楚翹,治癒系主播。喜馬FM:楚翹_詩歌之王。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