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卷激烈 北汽藍谷4年虧損近千億

北汽藍谷近4年累計虧損超過220億元人民幣(約合新臺幣971億元)。圖爲四川雅安新能源超充站。(中新社)

大陸新能源車市競爭激烈,有「新能源汽車第一股」之稱的大陸車企北汽藍谷預計2023年淨虧損超過52億元(人民幣,下同),近4年累計虧損超過220億元(約合新臺幣971億元),盈利仍具挑戰。而在大陸本土車企迅速發展下,日本的汽車等機械行業多數認爲,中國的經濟形勢或趨嚴峻。

作爲北京汽車集團控股的上市公司,創立於2009年的北汽藍谷是大陸首獲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企業,也是華爲智選車模式的合作伙伴之一。該公司15日晚發佈業績預虧公告,預計2023年公司淨虧損57億至52億元;公司此前已連續3年鉅虧,自2020年至2022年分別虧損64.82億、52.44億和54.65億元。

談及虧損原因,北汽藍谷指出,一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越發激烈,公司爲不斷提升綜合競爭力,在技術研發、品牌管道建設等核心能力上持續投入,對短期業績產生一定影響;二是公司產品銷量仍處於快速提升期,規模效應暫未顯現,導致產品成本階段性偏高。

據《券商中國》此前引述業內人士分析,當前大陸新能源車企面對業績或毛利潤虧損的情況,有一定的客觀因素。主因在於,企業持續轉型電動化投入較大,只有銷量達到規模效益時,企業的虧損面可能纔會改善。未來隨着產業鏈規模不斷增長,新能源車企的經營情況會有所改善。

與此同時,中國日本商會15日公佈向會員企業進行調查的問卷結果顯示,在2024年的經濟形勢預測中,回答「下降」和「略微下降」的企業達到39%,高於回答「持平」(37%)及回答「改善」和「略微改善」的比例(25%);關於2023年的投資額,則有近5成日企回答減少或不進行投資。

「中國經濟的前景不明朗」,商會副會長宮下正己同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按行業來看,在汽車等機械行業,多數觀點認爲經濟形勢比較嚴峻;在精密機器等耐用品行業,認爲景氣會改善的積極回答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