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原股份”憑什麼能穿越豬週期?

豬週期是一個既簡單又神奇的東西,似乎像緊箍咒一樣,始終揮之不去。

一般從豬仔到長大出欄,規模養殖是一年以內,就算是散養戶,也不會超過2年。

所以像牧原這樣的養殖大戶,業績每隔一兩年,就要大幅度波動一下。

可能很多人會想這樣一個問題,如果逆週期養豬,是不是就會大賺一筆?

理論上是的,但實際上很難。

任何商品的價格都是由供需關係決定的,養豬的人多了,豬肉價格就會降,很多人就會虧錢,然後就不養了,市場上豬肉少了,價格就又會漲起來。

這麼多年一直都是這樣來回折騰。

如果在價格漲起來往前一年開始養,正好出欄的時候在價格高位,自然就賺了。

但問題是這個價格週期並不固定,可能是一年,也可能是一年半等等。

那等到可以出欄的時候,價格還沒恢復怎麼辦?難道繼續養幾個月?

這樣的話養殖成本又會吞噬掉很大一部分超額利潤。

因爲當豬的體重到了一定程度,生長是會變慢的,但是食量卻不會變小。

所以要精準的踩中這個時間點,至少不能超過3個月,其實是有難度的,有很大運氣成分。

尤其是養殖規模越大,這個時間點就需要越準,因爲他們每一天都在消耗巨大的成本,所以對出欄時間要求很高,不可能拖太久。

這也是那幾個巨頭目前不可能逃脫這個週期的原因,只能用更低的成本來弱化。

散養戶要稍微好一點,所以也還是有極少數人是做到了的。

在所有養殖企業中,牧原股份可以說是穿越週期能力最強的公司,並且這一能力還在提升。

一、牧原的護城河

牧原董事長“秦英林”養了一輩子的豬,而且是科班出身。

由於從小就癡迷養豬事業,高考後原本是可以上河南大學的,卻果斷去了名氣沒那麼大的河南農業大學,就是爲了專攻養殖業。

畢業之後沒過多久,在28歲那年,帶着一點點積蓄,回到老家就開始養豬,今年秦英林58歲,正好足足養了30年。

我很敬佩這一類人,能夠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一個事情,並且不斷進步,成功的概率也往往比較大。

風風雨雨的30年,遇到了非常多的坎坷和困難,不過整體上還是比較順利的。

第一個三年養殖規模就突破2000頭,第三個三年就破10000頭,算是很大一筆資產。

所以在2000年,秦英林成立“牧原養殖有限公司”,牧原就是這樣誕生的。

這二十幾年,牧原主要只做了兩件事。

一件是不斷擴大養殖規模,另一件是發展“育種”技術。

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牧原的“種豬”技術,在行業內是領先的,是他的主要競爭力之一。

在“豬金字塔”裡面,有兩個很重要的指標。

一個是“擴繁係數”,代表一頭母豬每年能生產合格豬仔的數量。

另一個是“年更新率”,代表每年淘汰的母豬數量。

豬欄這片小天地,也是一個江湖,能力不強,就會絕後。

經過不停地優化種豬基因,讓它的生育能力盡可能高,畢竟每一頭豬仔都是錢。

現在育種的主要方式是三元育種和二元育種,牧原之前也是用三元育種的方式,後來研發出二元育種後,就成爲了牧原的擴產秘訣。

我們國家都喜歡吃豬肉,不過種豬的質量不行,主要依靠進口。

現在世界公認的優良種豬,主要是“長白豬和大白豬”,一個體型長,一個體型大,名字很形象。

長白豬原產于丹麥,又叫蘭德瑞斯豬,身體修長,外觀清秀,肌肉結實,是帥豬。

大白豬原產於英國,又叫約克夏豬,虎背熊腰,公豬體重達到400公斤,瘦肉多,是壯豬。

這兩種是白色的,還有一種叫“杜洛克”,原產於美國,是紅色的,特點就是長得快,但是繁殖能力不強,所以一般在最後當公豬雜交,用來生產商品豬。

這三種豬的原種,就叫一元豬。

如上圖所示,一元長白公豬和一元大白母豬的後代,就叫二元豬。

還有一元大白公豬和一元長白母豬的後代,也叫二元豬。

再把一元杜洛克公豬和二元母豬雜交,後代就叫三元豬。

從這個雜交過程可以看出,三元豬是由三種不同的豬雜交出來的,等於集中了這三種豬的各自優點,所以目前也是全球的主流。

但是缺點也很明顯,從“豬金字塔”就知道,需要曾祖代(GGP)、祖代(GP)和父母代(PS)這三代種豬,也就是養殖場需要一直保留大批各代種豬,不但麻煩,還成本高。

如果還要算上原始的純種代(NGGP),那就是四代。

這些種豬還需要坐飛機過來,因爲我們自己沒這個品種。

那能不能用這些種豬的後代,充當種豬繼續育種呢?

不行,因爲三元豬雜交出來後,雖然很優良,但是基因不穩定,繼續生育,各方面性能就會退化,所以必須要純種原種豬才行。

而且即便是純種原種豬,畢竟也不是機器,生育能力是有限的,一般2年左右就會淘汰,換新的年輕種豬。

這樣對養殖場來說,是很大的負擔。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三元豬是國外發明的,適合吃玉米和豆粕。

但是我國大豆產量不高,到現在爲止80%的大豆還需要進口,所以價格不便宜。

我們的小麥產量倒是不低,但是小麥的蛋白質含量只有15%,遠低於豆粕的44%,所以豬的瘦肉率大幅度降低。

這顯然不行,我們大多數都喜歡吃瘦肉,不喜歡吃肥肉。

所以牧原股份就創新了二元育種方式。

二元豬顧名思義,就是兩種一元豬雜交,也就是長白豬和大白豬,去掉了杜洛克公豬。

前面剛說了,杜洛克公豬的主要作用,就是加速生長和提高瘦肉率,但同時也是依賴豆粕餵養的禍首。

所以二元豬少了杜洛克公豬的基因,瘦肉率確實有所下降,但是可以不依賴豆粕了。

相比之下,三元豬如果吃豆粕,成本太高,如果不吃豆粕,瘦肉率還不如二元豬。

而且低蛋白質飼養的二元豬瘦肉率,也只比高蛋白質飼養的三元豬瘦肉率低一點點。

另外二元豬還有一個很大優勢,牧原叫做“輪迴二元育種”體系。

二元育種和三元育種的雜交方式上,除了少用一種豬之外,沒別的區別。

但是“輪迴”兩個字纔是精髓。

三元育種的種豬是割裂的,屬於單獨的一個羣體,不能當做正常商品豬出售,隨後淘汰賣掉的時候,也是低價甩賣。

二元育種不一樣,它生產的後代既可以當商品豬賣,也可以重新用作種豬,所以叫輪迴。

這就帶來一個巨大好處,那就是擴產週期短

三元豬如果要擴產,必須要從純種豬開始,讓他們先生產出足夠多的曾祖代,然後在生產出足夠多的祖代和父母代,纔能有足夠多的商品豬仔來擴大規模。

這個時間週期,需要34個月,也就是三年只差2個月。

一個豬週期也就4年左右,等到這麼長時間才完成擴產,黃花菜都涼了。

而二元豬由於商品豬就直接可以用來當種豬,理論上就有源源不斷的父母代。

如果不考慮基因品質下降的風險,二元豬可以與長白豬雜交,產生一次輪迴的二元豬,然後該後代又與大白豬雜交,產生二次輪迴的二元豬,然後該後代又可以與長白豬雜交,產生三次輪迴的二元豬,以此類推。

當然這樣輪迴次數多了,基因肯定是會下降的,所以牧原股份到現在爲止,輪迴也沒有超過3次。

即便是非瘟的時候,種豬實在短缺,才輪迴了兩次,平時只輪迴一次。

其實這也完全夠用了,因爲二元豬的完整週期,也就是從純種代到最後一代成熟,只需要24個月,比三元豬的34個月要短10個月。

也就是二元豬頂多輪迴2次,就足夠“標準二元種豬”的產生。

當然這種二元母豬還是比標準的二元母豬要差一點,繁殖能力大概是95%左右。

所以牧原股份也還是會優先選擇標準的二元種豬,少部分用輪迴二元種豬代替。

如果需要短時間大幅度擴產,標準二元種豬缺口太大,那就加大輪迴豬的比例,擴產那是分分鐘的事情。

既然二元豬這麼好,別人是不是也可以模仿呢?

目前還不行,但是某些公司也在做。

因爲二元豬畢竟少了“杜洛克”這個肌肉豬,所以瘦肉率是一道坎,如何用低蛋白餵養,產出高瘦肉率,是有技術門檻的。

牧原股份前期也不行,經過10年以上的研究,不斷優化飼料配方,以及優秀基因的挑選,纔有今天這個成果。

其他企業如果想要達到同一水平,只有兩個方式,第一個全套照搬牧原的體系,包括原種豬和餵養方式。

第二個是自己也花十年的時間,摸索出最佳的飼料配方,然後從大量樣本中,挑選出基因優秀的一批繁殖下去,纔可能在繁殖性能、生長速度、瘦肉率和胴體品質等方面,同時滿足育種用和商品用需求。

牧原的技術行業領先,當然是機密,不可能給別人,只會出售種豬或者仔豬。

自己去花那麼多時間和資金投入又實在太難,所以現在行業常規做法都是隻買直接能生產商品豬仔的種豬,也叫“自繁自養”,其實本質上還是自己沒有育種能力。

所以育種技術,可以說是牧原股份的一大護城河。

二、牧原的優勢

在今年的6月份,牧原在開放日活動上,秦英林做了一個很著名的演講。

上面這張圖是會場公佈的行業潛力情況。

根據牧原的估算,每頭豬的成本還可以下降600元,飼料可以再減37元/頭,種豬可以再減107元/頭,健康可以再減327元/頭,養殖可以再減229元/頭。

按照行業整體規模來算,也就是還有4000億的潛力可以挖掘。

600元的成本空間,無疑是非常大的誘惑力,那些巨頭每年都是幾千萬頭的出欄量,意味着兩三百億的利潤。

這也是所有企業未來的奮鬥目標,而牧原無疑走在了行業的前列。

根據牧原之前公佈的成本來看,現在是14.7元/kg,全行業最低。

這個每頭豬的成本如果有水分的話,那另一個數據就很直觀,用淨利潤除以出欄量,得到每頭豬的利潤。

比如牧原前三季度淨利潤虧損16.8億,共銷售生豬4701萬頭,也就是平均每頭豬虧損35.7元。

雖然是虧損的,因爲豬肉價格太低了,但是這個成績已經是遙遙領先。

按照牧原的出欄標準,豬的重量一般在110kg-120kg之間,也就是平均每公斤虧損0.298元-0.325元之間。

按照今年1-9月的商品豬價格,平均14.68元/kg.

這意味着,只要豬肉價格稍微漲一點,達到15元/kg以上,牧原大概率就不會虧損。

當然只是大概率,不是一定,因爲如果按照半年報數據,每頭豬虧損翻倍,這是季度各財務數據會有時間差的原因,準確數據只有等年報。

但是我們可以用第三季度數據來佐證參考。

牧原第三季度淨利潤11.1億,即便按照歸母淨利潤,也扭虧爲盈9.37億。

而7、8、9月的商品豬價格分別是13.81元/kg、16.35元/kg、15.82元/kg,也就是平均15.33元/kg。

你看價格超過15元/kg,牧原就能賺10億左右,每頭豬能賺57元左右。

而這個價格放在任何其他養殖企業,都必然是虧損的。

商品豬的養殖主要有三個階段,分別是“配種、保育、育肥”。

其中配種階段,牧原獨一無二,有優勢,但不是主要因素。

最能拉開商品豬成本的,主要就是保育階段,因爲決定了成活率。

我國的乳豬成活率(斷奶前)只有85%左右,而且這還是二元豬,三元豬更低,尤其遠低於國外先進水平。

這主要是管理能力決定的,規模越大難度越大。

母豬生產完豬仔後的24小時內,分泌的叫“初乳”,這東西很重要,因爲含有大量免疫蛋白,能大幅度提高仔豬的免疫力。

當然免疫力越強,存活能力就越強。

所以在短短一天之內,如何保證讓每一頭乳豬吃到初乳,這是很考驗養殖員工素質的,因爲只能人工干預。

在行業內主要是是說“PSY”這個指標。

因爲PSY=母豬年產胎次×平均窩產活仔數×哺乳仔豬成活率

我覺得乳豬存活率比PSY更重要,現在的育種技術已經讓母豬成爲了生育機器,不發情也可以打一針催情劑,所以基本可控。

至於窩產活仔數這個主要取決於胎次、基因和配種管理,另外加上運氣。

也正是這兩個指標近兩年大幅度提升,所以牧原現在的PSY已經達到27~28之間。

但是實際上現在我們的乳豬成活率還比較落後,這是未來所有養豬企業努力的方向。

然後在育肥階段,這個時候的成活率問題不大,比國外還高,主要是健康管理和疫苗越來越發達。

但是成活率畢竟不是100%,也就是每損失一頭育肥階段的商品豬,損失要大大超過乳豬,所以我們不能去比較這兩者的成活率,應該無限接近100%纔對。

目前的養殖方式主要是“自繁自養”和“自養+農戶”這兩種方式,在健康管理上面,公司自養問題不大,只要不是瘟疫,成活率都比較高。

但是農戶不一樣,首先專業度就不夠,即便有上游企業支持,但是及時性不行,所以抗風險能力弱。

農戶是承擔不了這種損失的,所以一般規模稍微大一點的,都會和上游企業綁定,類似於下有保底,但是上也有封頂的協議。

也就是企業保證農戶不虧損,或者說保證虧損的底線,你養的豬都賣給我,不過如果價格大漲的時候,你也要低於市場價給我。

等於是企業幫農戶抵禦風險,行情好的時候拿走大頭。

這個模式最大的優點是“資產輕”,不用建豬舍等固定資產,也不用投入管理等費用。

但是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不可控,一旦風險來臨,損失極爲慘重,而且恢復期很長,比如非瘟那次就是典型例子。

自繁自養模式無疑會有很大的資本開支,前期財務壓力大,但是一旦熬過去,形成標準化後,無論是抗風險能力,還是抗週期能力,還是降本增效能力,都要優於農戶模式。

所以牧原股份在2020年後,超過溫氏,坐上養豬業的頭把交椅。

這種投入前置,收益後置的方式,必然讓牧原的老大位置,越來越穩。

規模大的好處自然是成本會越來越低,育種競爭力加上低成本,就是牧原未來的優勢。

三、業績

今年所有養豬企業都比較慘,原因都知道,商品豬價格不行。

上圖是近一年的商品豬每個月價格,去年的價格還可以,除了新希望擴產的時間點沒選好,導致已經連續虧損了三年之外,牧原和溫氏還是盈利的。

不過今年的價格從1月份開始,就一直在低位,好在8月份和9月份價格漲了一點,所以牧原第三季度扭虧爲盈。

前三季度營收近830億,同比增長2.72%。

這主要是出欄量比去年高,2022年1~9月生豬銷售4522萬頭,2023年1~9月生豬銷量4701萬頭,多了179萬頭,以量補價保住了營收。

前三季度歸母淨利潤虧損18.42億,好在第三季度歸母淨利潤9.4億,回了一點血。

不過10月份商品豬價格14.52元/kg,11月份更是隻有13.7元/kg,第四季度肯定又是虧損的。

牧原幸虧前面幾年的經營現金流很好,否則資金壓力會更大。

2020年和2022年都有超過200億的經營現金流淨額,略微緩解了一點負債壓力。

不過之前的大幅度擴產,消耗了非常多的現金,導致今年的負債又有所提升。

短期借款今年前三季度就高達453億,遠高於去年的292億,2020年和2022年好不容易大賺了兩年,降下去的負債率又升了上來。

現在的資產負債率59.65%,離突破60%就差一點點。

如果明年的豬肉價格不漲起來,其實是有點麻煩的。

在2020年之前,牧原從來沒有短期借款超過50億,當然隨後兩年的擴產確實太誇張了,雖然2021年三季度後,就停掉了所有擴產項目,但是無奈今年額度價格太慘了。

今年一直維持在400億以上的短期借款,整年的利息費用就要30億左右,這無疑是一筆沉重的負擔。

不過商品豬價格真要漲起來,也很瘋狂,相信大家都買過30元/斤的豬肉,所以賺錢的時候,幾百億似乎也不算什麼。

今年已經低迷了一年,肯定大批散養戶受傷了,他們很多人明年就不會養,到時候價格自然就漲了,所以牧原還要再熬一熬。

不要問爲什麼就這麼確定明年很多散養戶不會養了,更不要問爲什麼他們不會去逆週期養殖。

你如果在行情好的時候跟他說,手裡的豬出欄後就不要養了,價格會跌,你信不信他會拿棍子抽你。

同樣如果在行情不好的時候跟他說,價格可能會漲起來,趕快使勁養,他只會認爲你是忽悠。

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的,以前我還會在文章後面公佈我計算的估值數據,當時行情不錯,很多公司價格都比較高了。

所以我一般都是提示風險,但是每天都要很多人來罵。

你看,道理是一樣的。

四、總結

豬肉這個行業,肯定是一個好行業,我們每年消耗的豬肉量太大了,除了極少數特殊人羣外,沒人不喜歡吃豬肉。

所以這是剛需中的剛需,而且是永續產業。

其實未來整個農牧業,都很好,一定會快速發展起來。

養殖行業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怎麼穿越週期,波動確實太大了。

牧原肯定是第一個解決這個問題的企業,很可能未來在價格低迷期,牧原也不會虧損,或者略虧吧。

按照公司的計劃,明年的出欄量目標是7000萬頭,這麼大的規模,加上成本的持續優化,大概率是會抹平週期的。

而且還有一個比較麻煩的問題,現在的豬週期,已經越來越長了,確實越來越多的人蔘與到逆週期養殖,可能是延遲退場,也可能是提前進場。

但是參與的時間沒那麼精準,所以行業產能出清速度越來越慢了,這一點我在專欄裡還會詳說。

我做了下面這張《A股核心資產研究彙總》表,裡面精選了上百家優質的龍頭公司,並附數萬字的分析方法。

所有分析過的公司都會在上面這個表裡更新數據。

一起探索企業基本面的研究,收穫必然巨大。

小拇指,發財手點個贊......

#財經##股市分析##豬肉##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