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虛假“買家秀”毀了網購環境

□ 胡立彪

進入“雙11”購物季,很多消費者的網購熱情被點燃。需要提醒的是,在買買買之前,一定要多加小心,認真查看平臺店家的買家留言和評價,千萬別被虛假“買家秀”給騙了。

近日央視報道,有消費者反映,其在某電商平臺購買了一款金屬探測儀,到貨後感覺商品並不像商家宣傳和買家評價得那麼好。他重新翻看商家商品評價,發現很多評價不僅雷同,曬圖也都一樣,這讓他懷疑商家用虛假“買家秀”刷單。據央視調查,電商平臺商家利用虛假“買家秀”刷單的情況確實存在,且較爲普遍。更嚴重的是,一些不法分子把炮製“買家秀”當成一門生意。有公司開發了一款名爲“金牌試客”的App,只要註冊成爲會員,任何人都可以成爲網絡刷手,僞造虛假“買家秀”,誤導消費者。

虛假“買家秀”是一種“升級版”的刷單炒信。近年來,爲有效淨化網絡環境,我國加大對“網絡水軍”的打擊力度,但在暴利的驅使下,一些網絡社交羣中仍有“網絡水軍”在活躍。新浪黑貓投訴數據顯示,2023年以來,該平臺累計收到涉“網絡水軍”的投訴超過1萬條。從投訴領域來看,電商平臺涉訴最多,主要問題爲刷好評、好評返現、虛假“買家秀”等。

本應是監督商家的評價制度,卻反過來爲商家所利用,成爲誤導消費者的工具。“買家秀”淪爲“賣家坑”“騙人秀”,嚴重背離了制度的初衷。隨着網絡交易市場的發展,虛假“買家秀”等刷單炒信活動日益呈現組織化、職業化、規模化等特點,甚至形成黑灰產業鏈,其社會危害也日益顯現。這種行爲不僅侵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會讓同業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一些商家通過虛假“買家秀”等手段吸引流量,是對那些誠信商家流量的竊取掠奪,是一種不正當競爭行爲。更大的危害在於,這種行爲會對網絡交易活動的信用評價體系及整個社會的誠信環境造成嚴重破壞。網絡經濟是信用經濟,如果誠信者受制、作假者受益,網絡交易市場就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導致網絡生態失衡,市場經濟秩序也會受到負面影響。

正是意識到刷單炒信的社會危害,我國政府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大治理力度。從競爭法規制角度看,反不正當競爭法將刷單炒信及其幫助行爲定性爲虛假宣傳,明確了上述兩類經營者的民事責任,同時增強了行政執法部門的行政處罰力度,形成對刷單炒信從定性到制裁的完整規制框架。從行政執法角度看,行政執法部門可以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電子商務法、廣告法以及《網絡交易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中關於消費者權益保護、經營者虛假宣傳、虛假廣告等相關規定,對刷單炒信行爲進行罰款、沒收非法所得、吊銷營業執照等行政處罰。

中央網信辦、市場監管總局等相關部門一直高度重視治理互聯網亂象,多次開展打擊刷單炒信、虛假宣傳等不正當競爭行爲的專項整治行動。據瞭解,運作“金牌試客”App的相關嫌疑人已被浙江省台州市執法部門立案調查。截至案發,該App共網羅60餘萬名網絡刷手參與刷單,虛假刷單量超兩億單,交易金額約47億元,非法獲利4000多萬元。破獲這樣的案件,具有廣泛的警示意義,彰顯執法部門打擊網絡違法犯罪決心不變、力度不減,對違法分子形成持續而強大的威懾。

根治虛假“買家秀”等刷單炒信亂象,營造良好的網絡營商環境,需發揮社會共治的作用。相關部門要從法律層面進一步細化刷單炒信等行爲認定標準,加大懲處力度,提高違法成本;同時加強部門協同,提高執法辦案效率。平臺應當強化責任,科學制定並不斷完善網購評價機制,發現商家違法行爲要嚴肅查處並向監管部門提供線索。消費者及其他社會組織發現網絡造假等問題,應及時向有關監管部門投訴舉報,提高社會共治能力和水平,不讓違法犯罪分子抱有任何僥倖心理。

【觀象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