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知道嘉慶帝即將全面掌權,吳省蘭爲何還膽敢幫和珅監視嘉慶?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嘉慶與和珅不睦的故事廣爲人知,但是吳省蘭奉和珅的命令監視嘉慶,卻鮮爲人知。
古代朝堂上的大臣站隊是一場豪賭,生死攸關,站對了飛黃騰達,站錯了身敗名裂,甚至人頭落地,滿門抄斬。
一般來說,在局勢不明朗的情況下,他們大都會選擇強勢的一方,誰的勝算大,站在誰那邊。
在乾隆主動禪位之後,局勢已經很明朗,嘉慶皇帝,未來是當然的強者。
相比之下,和珅是絕對弱勢的一方,跟嘉慶相鬥沒有勝算。
既然如此,吳省蘭爲何要站隊和珅,監視嘉慶?莫非他吃錯藥了?
吳省蘭,字泉之,上海南匯(當時屬於江蘇)人,生於1738年。
江蘇地靈人傑,人才輩出,清朝出了114名狀元,江蘇就有49名,佔了總人數的差不多一半。
吳父是遠近聞名的文豪,吳省蘭和兄長吳省欽繼承了父親的基因,全都博古通今,才華橫溢。
哥哥吳省欽在28歲那年(乾隆二十二年,即1757年)就高中舉人,官授內閣中書。
相比兄長吳省欽,吳省蘭的成功之路比較艱辛,充滿坎坷。
1963年,25歲的吳省蘭躊躇滿志進京趕考,卻名落孫山,他心裡沮喪極了。
他自認爲才學不在哥哥之下,進京的時候家人和父老鄉親也對他寄予厚望。
如今卻榜上無名,他還怎麼有臉面回去見家鄉父老?
可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他卻因此見到了和珅,命運出現轉機。
你可能會說,這說法不靠譜。
和珅生於1750年,吳省蘭落榜的時候,和珅才13歲,還是個孩子,二人怎麼可能會有交集?
不要着急,聽我細細道來。
話說吳省蘭落榜之後十分迷茫,不知道何去何從,在大街上漫無目的徘徊。
走着走着,他發現前面有一羣人,圍成一圈在看什麼東西。
他擠進去一看,是鹹安宮官學招聘教習人員的廣告。
這所學校位於西華門內,是朝廷宮內爲三旗子弟及景山官學中的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開設的。
招收的教師不論資歷,有真才實學就行。
吳省蘭一看,心下暗喜,便前往報名參加,結果順利被錄取。
這所學校的教師待遇不低,吳省蘭總算有了個飯碗,在京城站住了腳。
就是在這個時候,吳省蘭遇到了和珅。
和珅根紅苗正,出身滿洲正紅旗。
這時候大清已經建立百年,八旗子弟已經墮落,他們大都是紈絝子弟,只知道吃喝玩樂,惹是生非,提籠遛鳥,根本就不求上進。
但是和珅不同,他是八旗子弟中的另類。
和珅腦袋瓜很聰明,學習刻苦勤奮,成績優異,是這所學校生員中的佼佼者。
老師都喜歡這樣的學生,吳省蘭也不例外,經常給和珅開小竈。
和珅到家後,免不了向家長說吳老師對他如何好。
家長聽了很是在意,就讓吳省蘭做了和珅的私人老師。
吳省蘭的這段經歷,爲自己日後的平步青雲埋下伏筆。
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9年),和珅滿懷信心參加了順天府的鄉試,但是出乎所料,他竟然也和自己的老師那樣名落孫山。
科場失意,和珅自然也很懊惱。
對八旗子弟來說,落榜只是人生的一個小插曲,他們是皇帝的寵兒,成功的路不止一條。
和珅不再複習,靠着內招,端上了鐵飯碗,擔任三等輕車都尉。
學識淵博又精明能幹的和珅,只用了三年時間就當上了三等侍衛,不久又被挑選爲補粘杆處侍衛。
又過了四年,到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23歲的和珅因爲能說會道,精明能幹,受到乾隆賞識,成爲乾隆的儀仗隊的侍從。
從此和珅平步青雲,就像坐了火箭那樣升遷。
只用了8年的時間,和珅就已經完成了人生的大跨越,擔任了戶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還兼任步軍統領,權傾朝野。
一日爲師終身爲父,和珅發跡之後,自然也忘不了自己的老師吳省蘭。
再說,和珅擔任要職,自然需要幫手,需要培養自己的黨羽。
吳省蘭有學問,當和珅的幫手再合適不過了。
偏巧這些年來,吳省蘭時運不濟,他也曾幾次參加科考,都沒有如願。
他的兄長吳省欽見和珅位高權重,也產生了投靠的念頭。
水往地處流,人向高處走,這也沒有什麼可非議的。
不過投靠和珅之後,吳省蘭的角色也就轉換了,由對方的老師變成了門生。
有和珅暗中關照,吳省蘭的人生之路一片坦途。
乾隆四十三年,吳省蘭賜同進士,任翰林院編修。
吳省欽也官運亨通,被提拔爲左都御史、侍郎。
那時候的官員缺乏信仰,也沒有公僕意識,再加上吳家兄弟經不起利益誘惑,很快墮落了。
剛開始的時候,他們也許糾結過,在當清官和贓官之間舉棋不定。
但最終,他們還是放棄了做人的原則,隨波逐流,上了和珅的賊船,開始與其同流合污,貪贓枉法。
對和珅的行爲,文武百官要麼保持沉默,要麼加入其陣營,很少有人敢挺身而出揭發。
原因很簡單,和珅跟乾隆關係非常,根本扳不倒,還可能惹一身騷。
有一位御史曹錫寶不管,他是個直腸子,在乾隆跟前,將和珅給參劾了。
他彈劾和珅的罪行非同小可——“衣服、車馬、居室皆逾制”。
所謂的逾制,就是違反了朝廷的規定,亂了規矩。
一旦罪名落實,那就要沒收財產,革職查辦。
吳省欽跟曹錫寶是老鄉,提前得到了消息,之後迅速通知和珅應對,毀滅罪證。
結果,調查組什麼都沒有發現,曹錫寶打蛇不成反被蛇咬,落了個誣告的罪名,抑鬱而死。
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正月初一,乾隆爲了不超過爺爺康熙的執政時間,禪位給了十五子顒琰(嘉慶皇帝),自己成爲太上皇帝。
但是權力誘惑太大,乾隆那樣做是迫不得已,是捨不得放棄對朝政控制的。
因此,嘉慶這個皇帝有名無實,只是橡皮圖章,仍不得不居住在太子東宮毓慶宮。
乾隆皇帝退而不休,把父子關係搞的一度很緊張。
這時候嘉慶也36歲了,有能力,也有自己的團隊。
乾隆只要不死,理論上還能把嘉慶給廢了。
而嘉慶也有可能逼宮,奪取權力。
和珅就投乾隆所好,即派人監視嘉慶皇帝,看他說什麼做什麼,好掌握其動向。
乾隆對此,當然是默許的。
誰來監視呢,必須是非常可靠的人,還要有接近皇上的便利。
這時候,和珅想到了自己的老師兼門生吳省蘭。
吳省蘭曾經擔任過嘉慶皇帝的老師,和皇上見面很方便。
按說這事是不能輕易答應的,畢竟乾隆和嘉慶是父子,血濃於水,疏不間親。再加上乾隆早已不是春秋鼎盛,朝廷大權早晚是嘉慶皇帝一手掌握,稍有差池,觸怒龍顏,勢必身首異處。
你吳省蘭是奉和珅命令,和珅說到底也是個臣子而不是主子,等到乾隆帝一旦離世,嘉慶要收拾和珅豈不是小菜一碟,和珅又憑什麼能鬥得過嘉慶?
但是吳省蘭做出錯判,終究還是充當了和珅的密探。
他很快抓住嘉慶的把柄,即皇上曾經暗示讓他爲自己效力。
乾隆皇帝將計就計,把吳省蘭安插到嘉慶皇帝身邊,以抄寫皇帝詩詞作品爲名義負責監視。
嘉慶何等聰明,他其實早已得知了吳省蘭的真實意圖,做事小心謹慎,不讓對方再抓住自己把柄。
但是,嘉慶內心裡對安插到自己身邊的這個釘子是反感的,甚至是痛恨的。
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正月初三日,乾隆皇帝去世,嘉慶的日子終於熬出頭了。
乾隆屍骨未寒,嘉慶就果斷出手,將和珅罷官抄家。
和珅罪大惡極,嘉慶恨不得將其千刀萬剮,但畢竟和珅跟乾隆是親家,嘉慶同父異母的妹妹固倫和孝公主是和珅的兒媳婦,他也不能做得太絕。
由此和珅被賜自盡,落了個全屍。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和珅倒臺後,吳省欽、吳省蘭兄弟也受到牽連,吳省欽直接革職,回到老家。
吳省蘭被邊緣化,降爲編修。
不久,吳省蘭又被啓用,官復原職。
但由於之前他樹敵太多,上任的消息傳出後,遭到編修洪亮吉等人羣起攻擊,不得不再次下臺,灰溜溜回到老家,政治前途就此畫上句號。
吳省蘭的經歷充分說明,爲官之途是有學問的,要想有個好結局,必須清正廉潔,經得起誘惑。
除此之外,站隊也很重要,一着不慎,滿盤皆輸。
其實吳省蘭當時也沒有第二個選擇,只能依附和珅,畢竟嘉慶帝收拾自己是未來時,若因推諉而惹怒瞭如日中天的和珅,只怕是連當下也邁不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