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明知自己無法抵抗皇權,爲什麼不在嘉慶帝即位後,極盡巴結?

在清朝歷史上,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至今還在各大清朝電視劇中頻繁露面,其人也成了貪婪又狡猾的象徵,他就是和珅。

和珅是乾隆皇帝最寵幸的大臣,這個結論恐怕無人能反駁,他也從一名小小的侍衛,一路爬到了領班軍機大臣、領侍衛內大臣、總管內務府大臣的位置。尤其是乾隆皇帝退居二線當太上皇時期,和珅的權勢也達到了頂峰,人稱“二皇帝”。

但歷史嘛,就是那麼有趣,正所謂物極必反,正當和珅還沉醉在“二皇帝”的美夢中不願醒來的時候,乾隆帝駕崩了。從乾隆帝駕崩,到和珅被抓並自盡身亡,總共十五天時間。

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橫豎都是死,和珅爲什麼不在乾隆帝駕崩時,隨他而去呢?

一、

如果和珅活着的時候出一本自傳的話,相信很多人會將之捧爲成功學典範,趨之若鶩。

是啊,這小子實在是太強大了,乾隆十五年出生,十八歲當上站崗放哨的大頭兵。八年後,也就是乾隆四十一年,和珅一年內連升六級,從戶部侍郎、軍機大臣、內務府大臣一路升上去,成爲了步兵統領,朝中一品大員。

以後的幾年內,和珅更是進一步提升,官職就不列了,什麼御前大臣,議政王大臣,太子太保,文華殿大學士等等。甚至連自己的兒子豐紳殷德,都娶了乾隆最寶貝的女兒和孝公主,女兒和侄女也都嫁進了皇室,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和珅開始了二十年的恩寵生活。

至於和珅怎麼獲得乾隆帝的歡心,又是怎麼在乾隆朝叱吒風雲,成爲大權在握的重臣,咱就不多說了。單講乾隆皇帝退位後,直到嘉慶帝抓捕和珅,並宣佈了其二十條罪狀,下令自盡前的這段時間裡。

和珅怎麼就後知後覺,不提前做好打算,甚至巴結一下嘉慶帝,讓自己能急流勇退,實現傳奇的一生呢?

還有乾隆皇帝,既然如此寵信和珅,爲什麼就不學習一下楚文王?人家楚文王在位的時候,也寵信一位大夫申侯,申侯跟和珅一樣貪得無厭,貪了很多錢財。但是楚文王病重時,下了一道命令,讓申侯離開楚國,以保全性命:

二、

楚文王在臨終前特意把申侯趕走,讓其逃命,原因也說的很清楚:

我啊,平時寵信你,所以你在我眼皮子底下聚斂了不少錢財。但是,我死後,後一任君主可不會像我一樣縱容你,必然會要你吐出來,恐怕不容於你。所以,你現在就要收拾行李離開楚國,但不要去小國,小國不會容納你的。

事實上,申侯逃到鄭國之後,確實深受國君喜愛,也快活了一陣子。若不是後來他又放飛了自我,算計了別人,被報復,他還真就得以善終了。

那麼,乾隆皇帝也算是飽讀詩書,他爲什麼就不學習一下楚文王,臨終前安排好和珅的後路呢?

有人說,他不是安排好了嗎,嘉慶皇帝要給和珅定罪時,他不是掏出了一份聖旨嘛。只不過,和珅以爲是救他性命的,卻不想裡面只寫了三個大字:

當然,這個典故是戲說,歷史上並不存在這麼個聖旨,但乾隆皇帝坑和珅這事,倒是很多人越琢磨越像這回事了。

是啊,這乾隆皇帝太坑了,在位的時候利用人家和珅管事斂財。等到當上太上皇了,也不放過和珅,是又可着勁的坑啊,坑到萬劫不復的地步。以至於嘉慶皇帝不顧禮節,在乾隆帝大喪期間就迫不及待將和珅辦了,一刻都不能忍。

那麼,乾隆帝在當太上皇期間,究竟幹了哪些坑和珅的事呢?

三、

在解釋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講一下,乾隆帝爲什麼要退位當太上皇?

乾隆皇帝很有意思,他給自己精心打造了一個人設,叫“十全老人”。既然是十全老人,那有損名聲的事,他就要三思而後行了。所以,他在乾隆六十年九月的時候,突然就下了一道聖旨,說明年二月份他將正式讓位於皇十五子永琰。

他的退位其實沒別的原因,就是爲了兌現當年許下的承諾,不能比皇爺爺在位時間長。

但權力這個東西啊,自從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強人們都把大一統當成奮鬥的目標。等到了滿清時期,皇權達到了頂峰,而這項權力一旦不能握在一個人手中,朝中就會出現震盪。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天無二日,國無二君”,乾隆帝退位就會面臨這種狀況。

其實別說是皇上了,前幾天我一個朋友,剛從局長位置上退下來,那叫一個不情願啊,喝大醉就好幾場了。說到底,還是權力這種東西,很容易讓人着迷。一旦失去了權力,就會陷入“門前冷落鞍馬稀”的境地,換誰,心裡也彆扭啊。

乾隆皇帝雖然讓位了,但權力並未交出去,依然住在養心殿,依然以“朕”自居,依然把持朝政,掌握大權!

畢竟是“十全老人”,怎麼會願意讓人說閒話呢,於是乾隆帝給自己準備了一套說辭。就是皇帝年齡還小,很多軍國大事尚不知道怎麼處理,所以,他還需要教導皇帝,以免親政後犯錯。

四、

說來也巧,乾隆皇帝正愁吃飯沒勺子呢,就有人遞上來了,誰送的勺子啊?

白蓮教起義了!

這下好了,太上皇可以名正言順的繼續把持朝政,幫嘉慶帝處理鎮壓起義的大事。而要鎮壓起義,就需要錢,所以,在這段時間裡,乾隆太上皇就幹了這麼幾件事:

第一件事,當然是籌錢啦,那沒有比和珅更適合這個差事了。既然替太上皇籌錢,那肯定有一部分就掉進了自己的腰包,但上下的官員也好,被剝削的老百姓也罷,罵的是和珅。

說白了,皇上也好,和珅也罷,他們都屬於食利階層,創造不出任何財富來。在過去那種重農抑商的年代,真正產生價值的就是老百姓們種地或養殖,皇上作爲天下之主,名義上所有的產出都是他的。

可是,要是所有產出都是他的,那種地的人都餓死了,也不行啊。所以,纔會出現一層又一層的管理者,收一部分產出,剩下的給種地的人。

皇上嘛,是天子,體恤老百姓生活不易,規定,你的土地產出,朕只收10%,剩下的歸你們自己吃。大臣們在朝堂上山呼“皇上聖明”,回頭就跟各地封疆大吏講,朝廷只收20%,剩下的歸老百姓。

封疆大吏轉身又對手下的官員講,朝廷只收30%,剩下的歸老百姓……

一層層下去後,老百姓交不上糧食了,地方官說上面剝削太嚴重,讓我們交80%的口糧,換誰也扛不住啊。地方大員講,今年災年,收成不好,只能交這麼點了……等到了朝廷大臣,也就是和珅的時候,只能跟太上皇講,賦稅太重,確實交不上來。

五、

乾隆皇帝沒辦法啊,還指望和珅籌錢呢,一旦砍了他,誰還敢接這個差事?

其實老皇帝心裡跟明鏡似的,都是千年的狐狸,誰也別說誰是妖精。就像光緒帝吃雞蛋一樣,內務府報賬一個三兩銀子,他還曾經問過老師翁同龢,他平時吃不吃雞蛋?

翁同龢明知道這是內務府幹的事,但能說真話嗎?

不能啊,但即使不說真話,光緒帝也不是傻子,他也清楚的很。只不過,這種價格是一直延續下來的,沒人敢去動。若真就雞蛋這件事下手了,那下一步是不是豆腐了,再一步是不是大米了,再一步,皇上睡覺估計都睡不踏實了。

所以,和珅中飽私囊之事,誰都知道,而且誰在這個位置上,都得這樣。一旦和珅不貪財,不好色,無慾無求了,那真正睡不着覺的恐怕就是皇上(太上皇)了。

太上皇是“十全老人”,自然不會幹剝削老百姓的事,那作惡的就只能是和珅了,要不是朝中有他這樣貪婪的人,白蓮教何至於起義?

所以,光這一件事,就夠和珅吃一壺的,嘉慶帝盯着他的錢袋子,還能轉移大清內部的矛盾,那其一旦掌握絕對權力,肯定沖和珅下手啊。

是啊,老百姓一想,怪不得自己生活這麼難,原來是這個大貪官在搞鬼,該殺!只不過,他們不知道的是,就算和珅倒下了,那被搜刮來的財富也回不到自己手上,成了新皇帝增收的業績了。而且,每年該交多少糧食,也是一兩也沒少啊。

六、

乾隆帝除了在斂財方面坑了和珅以外,在權力制衡方面,也坑了他一把!

乾隆帝當太上皇的時候,畢竟年齡也大了,處理朝政這事就有點力不從心了。無疑,和珅又成了太上皇的代言人,很多時候乾隆帝發號施令,都是通過和珅頒佈。也確實只能通過他,因爲乾隆帝晚年說的話,也只有他能聽懂。

這樣一來,和珅的話就成了“聖旨”,他也成了人們口中的“二皇帝”。雖然他也是原本按照乾隆皇帝的意思下達命令,但大臣們可不這樣認爲。尤其是涉及到利益糾紛的,我被皇帝打壓了,自然不能恨皇帝,只能去恨和珅。

這樣導致,大臣們一見嘉慶帝真正掌權後,有動和珅的念頭,迅速一羣人就開始上奏摺陳述其罪名。都不用嘉慶帝找罪名,這些大臣們就替他想好了,全都安和珅頭上。

這些還不是最過分的,最過分的無外乎乾隆帝通過和珅,來壓制嘉慶帝!

乾隆帝嘛,最擔心的是自己人還活着,但權力沒了。嘉慶帝表現的太好不行,你表現的太好,對朝臣控制力強,那我這太上皇坐不安穩啊。嘉慶帝表現的太差也不行,你表現的太差,我怎麼放心把這個國家交給你去管?

所以,嘉慶帝要是交個什麼奏摺給乾隆帝,這老皇帝爲了宣示主權,時不時會將其故意打回去修改。但是,作爲對比,和珅交上來的奏摺,老皇帝卻大都予以通過。

試問,換你是嘉慶帝,心裡有沒有火?

七、

再加上,和珅還遵從乾隆帝的意思,安排了兩個眼線到嘉慶帝身邊,嘉慶帝表面上跟這倆“內鬼”喜笑顏開,不設防,內心已經氣得不行了。

但不管怎麼說,有乾隆帝坐鎮,白蓮教起義確實沒能成功,若一開始白蓮教正猛的時候換上嘉慶帝,結果如何還真不好說。

正因如此,嘉慶帝每天都得去老皇帝那裡“訓政”,嘉慶也成了大清唯一一個被皇帝老子“訓政”的皇帝兒子。這對其皇帝威嚴的確立,確實衝擊巨大,關鍵是訓政的時候,和珅就站在一邊。

等到嘉慶帝上朝了,老皇帝嘛,十全老人,自然不能再去朝堂之上湊熱鬧了,有什麼話就讓和珅代言了。

嘉慶帝再好脾氣,面對這麼一個爹,也會心生怨言的。等到乾隆老子眼一閉,腿一蹬,他自然是一刻都不想等了。只用了五天就抓了和珅,又用了十天,定了和珅的罪,讓他自盡了。他對和珅有多恨,就代表着,他對乾隆皇帝有多怨。

一方面,殺掉和珅,可以給自己立威,宣言自己不是軟弱無能的皇帝,讓之前圍繞在太上皇身邊的人,都聚到自己這裡。就像《雍正王朝》裡面演的那樣,康熙帝臨終前將幾位上書房大臣都免職了,等着新皇帝上位,再復了其權力,以示恩寵。以及,原本想放老十三胤祥出宗人府這事,也交給雍正帝去做,以此立威。

另一方面,和珅究竟籠絡了多少大臣,又有多少人會聽他調遣,嘉慶帝怎麼會容忍他的存在呢?

八、

那麼,和珅又不是傻子,嘉慶帝忌憚自己的事,早該心知肚明,他爲什麼不提前巴結嘉慶帝呢?

有人說,和珅啊,是聰明反對聰明誤,他確實巴結過嘉慶帝,而且自以爲已經成功了。確實,乾隆帝剛把嘉慶帝立爲儲君後,和珅就偷偷將這個消息透露給了嘉慶帝,以此當做擁立之功。

關鍵是啥?

關鍵是和珅不管向嘉慶帝示好多少次,嘉慶帝都表揚他,給他的反饋全都是正能量。和珅也知道乾隆皇帝管的太多,每每遇到政事,雖然乾隆帝已經有了批示,但還是去事無鉅細的回報嘉慶帝。甚至於,和珅還做雙面間諜,不僅回報嘉慶帝的一舉一動給乾隆帝,還時不時回報一些乾隆帝的動態給嘉慶帝。

只不過嘉慶帝每次都笑呵呵的,面對和珅的反饋都是很慈善,大方:

甚至,有大臣在嘉慶帝面前說和珅的壞話,他都給懟回去,還說,自己正打算用和相公管理天下呢,你怎麼可以輕侮他呢?

可以說,嘉慶帝不管是人前還是身後,沒有表現出一絲不喜歡和珅的樣子。而且還擺出一副,以後仍然要倚仗和珅幫忙處理政事,還要予以重用。

甚至於,乾隆帝駕崩,嘉慶帝讓和珅和皇室成員一起守靈,和珅都沒意識到危機來臨。還覺得自己作爲寵臣,能跟皇室成員一起守靈,這是莫大的恩寵。

九、

等到和珅意識到,嘉慶帝真要衝自己下手時,爲時已晚,能保個全屍,已經是莫大的恩寵了。

但我覺得,和珅不至於這麼傻,他總得給自己想條後路!

其實擺在他面前的就三條路:

最理想的狀態,嘉慶帝跟乾隆帝一樣信賴自己,繼續能爲朝廷效勞;第二條路和珅肯定也想過,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大不了自己被撤職,回家養老;第三條路纔是被殺,自己實在不容於嘉慶帝,被處死也理所當然,不然的話,自己幹嘛要一個勁巴結嘉慶帝。

在和珅的想法中,嘉慶帝不像一個昏君,也想刷新吏治,把大清扶起來。他以爲嘉慶帝給自己的定位,就像乾隆帝一樣,就是一白手套,替皇上辦事的。就算嘉慶帝不想要自己這個白手套,大不了扔了嘛,告老還鄉,總不至於燒了啊?

至於自己貪的那點錢,說實在的,就是替皇上做生意保管的啊,嘉慶帝你連這個道理也不懂嗎?

現如今國庫空虛,有和珅在,用不了多久,白蓮教起義會被鎮壓下去,國庫也會重新充盈起來。但是,和珅萬萬沒想到,嘉慶帝想的是一錘子買賣,直接殺雞取卵了。

這樣導致,整個嘉慶朝,沒有白手套,他也搞不來錢,和珅留下的那一套財政套路,他也玩不轉。嘉慶帝原本以爲,大清的混亂是和珅造成的,豈不知殺了他吃了頓大盤雞後,以後再也沒得吃了。

敢情這位皇帝的天賦點,全都加到怎麼對付權臣上面,治理國家這套,就欠缺了很多。

至於和珅的黨羽衆多,怎麼這麼不堪一擊?

別說和珅了,鰲拜厲害吧,肅順呢,這倆都是先皇留下來的顧命大臣,名正言順,他倆在君權面前簡直不堪一擊。

乾隆帝活着的時候,圍繞在和珅面前的那羣大臣是黨羽,乾隆帝死了以後,這些大臣就成了朝廷的人。況且,前面也分析過了,這些大臣並不是擁護和珅,而是不依靠他,自己沒法在朝中立足。

現如今大勢已去,他們躲還來不及呢,又怎麼會去救他呢?

倒是和珅,明知道嘉慶帝不容於自己,爲什麼不在乾隆帝駕崩之時,隨他而去呢?

這樣一來的話,不僅家財不用充公了,自己還能落下一個忠臣的名號,豈不是更好?

據說,他臨終前就感慨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