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吳士存: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爲何依然緊迫

名家觀點》吳士存: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爲何依然緊迫。圖爲去年1月25至26日美國海空軍10餘架各型偵察機齊聚南海地區。(南海戰略態勢感知)

華陽海洋研究中心理事長、中國-東南亞南海研究中心理事會主席、廈門大學講席教授吳士存6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一年一屆的博鼇亞洲論壇南海分論壇日前順利閉幕。本屆論壇的主題是「構建合作與安全的南海秩序」,這也正是他在有關方面支持下2014年籌劃在博鼇亞洲論壇架構下創辦南海分主題論壇的初衷。

吳士存表示,中國與南海周邊部分國家圍繞南海部分島礁的領土主權及海域管轄權的爭議始於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半個多世紀以來,從2002年簽署《南海各方行爲宣言》(《宣言》)到2013年重啓「南海行爲準則」(準則)磋商,從探索建立南海問題雙邊磋商機制和外交部門緊急溝通熱線到探討建立搜救、環保、科研等領域務實合作,中國與東協國家爲將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誼、合作」之海付出了努力也取得了顯而易見的成果。

吳士存認爲,從普遍的國際實踐來看,合作與安全的南海秩序還需要穩定與共同認可的行動規則和溝通落實機制。就中國與東協國家而言,雙方應努力做到「兩手抓」:在加快落實《宣言》架構下的海上務實合作的同時,加快「準則」磋商步伐,做到不懈怠、不停步,不達目標誓不甘休。

第一,以最近通過的聯合國《公海協定》(UN High Seas Treaty)爲契機,倡議啓動「南海海洋環境保護公約」研究和磋商,把南海區域海洋環境治理提上議事日程。圍繞珊瑚礁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漁業資源養護、海洋污染防治等議題,從微塑膠垃圾治理起步,透過借鑑發達國家和其他海域的成功經驗,選擇各方都能接受的海域先行先試,在早期收穫的成功經驗基礎上擴大海域適用範圍,逐步構建南海區域海洋生態環境治理與合作機制。

第二,《宣言》架構下的海洋合作應遵循「小切口、低敏感、易起步、先雙邊後多邊」原則。選擇從爭議海域的漁業資源聯合調查開始,再逐步建立區域漁業資源養護制度,規範捕撈作業方式和漁具,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邁進。

第三,宣導南沙島礁民事設施「公共產品化」,並將這一倡議納入「準則」磋商範圍。在南海航道安全、減災防災、人道搜救等領域,各方應率先利用南沙島礁及設施的民事功能,向國際社會提供普惠性的公共產品。

第四,淡化「南海軍事化」色彩應是域內外國家共同的努力方向。美國將「南海軍事化」的帽子戴在中國頭上,但事實上美國纔是「南海軍事化」的始作俑者和操盤手,當然這也與菲律賓等少數南海沿岸國的主動迎合、投其所好不無關係。南海沿岸國家應對向域外國家提供可能危害南海和平穩定的軍事基地三思而行,不在南海敏感爭議海域開展針對他國的軍事演習,對爭議海域的聯合巡邏保持謹慎。

第五,以推動《宣言》架構下的海上合作、「準則」簽署生效後的落實和商籤「南海環境保護公約」爲中心任務,探討設立「南海合作理事會」,爲南海合作與規則秩序建設提供頂層設計、組織和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