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增長遇阻,高飛能否解此題?

蒙牛(2319.HK)新任總裁高飛交出任內首份半年報,收入、權益股東應占利潤均有所下滑。

近日蒙牛舉行的業績說明會上,高飛坦言,“上半年各個品類表現均不及預期。”從財報數據來看,蒙牛四大業務線液態奶、冰淇淋、奶粉、奶酪在上半年收入均有下降。

蒙牛的表現並非孤例,多家乳企上半年腳步放緩。當前,乳製品行業正處於調整期,市場面臨供給過剩的問題,同時消費潛力尚待激發。爲應對這一現狀,乳製品行業需要探索行之有效的策略以穿越行業週期。

高飛指出,“新階段之下,我也對蒙牛各個業務負責人經常講,各個業務都要回歸到‘創造有利潤的收入’、‘有現金流的利潤’上來,既要實現穩健的經營,同時要提質增效,還要保持高質量的發展。”

不輕鬆的上半年

“2024年上半年,原奶供給過剩,需求不及預期,需供矛盾凸顯,乳製品行業整體呈現短期下滑。”蒙牛在財報中如此形容當前乳製品市場環境。

近日,蒙牛披露上半年經營情況,收入爲446.705億元,同比下降12.6 %;由於收入下降,毛利下降至179.847億元,因原奶價格下降,毛利率較去年同期上升1.9個百分點至40.3%。

受原奶週期供過於求,原料粉庫存減值以及應占聯營公司損益由盈轉虧,導致蒙牛權益股東應占利潤同比減少19.0%至24.458億元。每股基本盈利爲0.623元,同比減少18.6%。

“在今天的這個大環境下,總體的消費信心和消費意願不及預期。看到渠道儲貨積極性也不及疫情前和疫情中,因而上半年蒙牛控制了發貨節奏,保持了終端合理庫存,對銷量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高飛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疊加了原奶供應過剩、行業需供矛盾比較凸顯,導致了行業終端折扣力度也在加大,也給實際價格帶來一定折損。但從經營和管理角度來講,蒙牛還是有很大的空間可以提升。”

蒙牛擁有四大業務線,分別爲液態奶、冰淇淋、奶粉、奶酪,各業務收入在今年上半年均有所下降。

數據顯示,液態奶收入爲362.615億元,上年同期爲416.402億元,減少超50億元;冰淇淋收入從上年43.087億元下降至33.714億元;奶粉收入爲16.353億元,與上年相比微弱下滑,實現扭虧爲盈;奶酪收入爲21.143億元,同比下降1億元左右。

“上半年各個品類均表現不及預期,主要是之前長期增長比較好的品類受到消費疲軟和需供矛盾、渠道變化等原因的影響,比如常溫的白奶和國內冰淇淋的業務,蒙牛保持合理的發貨,因而銷量有所下降,價格相對穩定。低溫和鮮奶品類仍然是保持跑贏行業的增長,利潤率也在持續提升,其中每日鮮語逆勢實現雙位數的增長。”高飛指出。

高飛表示,“奶粉由於雅士利私有化做了一些產品和品牌的精簡,所以體現在報表端的收入仍有下降,但是利潤端實現了盈利,超預期達成了年初設計的減虧目標。奶酪是奶產業鏈當中轉型升級的關鍵一環,未來要繼續做大做強奶酪,包括黃油和稀奶油,真正形成消費者和B端不同場景下的品牌和產品矩陣,打造兩油一酪的品牌增長空間,將成爲蒙牛未來的一個強勁增長引擎。”

對於蒙牛接下來的戰略,中華網財經瞭解到,高飛在蒙牛內部提出“一體兩翼”戰略。首先主體業務(一體)要做強做優,另外就是創新業務(兩翼之一)要“持續創新擴優勢”,推動專業營養和專業原料業務的不斷突破,建立好護城河。在國際化業務(兩翼之一)上,未來東南亞將作爲一個橋頭堡,做好國際化市場開拓。

蒙牛業績發佈後,交銀國際下調對蒙牛業績的預期,並下調目標價至16.04港元,原爲 21.5港元。考慮到蒙牛的高端產品及優勢單品仍持續實現份額擴張,並且管理層宣佈目標未來兩年持續提升派息率至50%,仍看好蒙牛的長期表現。

東吳證券研報指出,蒙牛2024年上半年業績符合預期,但考慮到收入疲軟、噴粉減值和牧業聯營等因素或持續拖累盈利,下調2024至2026年營業收入、歸母淨利潤預期。隨着渠道調整完成、雙節旺季到來,蒙牛業績有望邊際改善。

週期難題

蒙牛上半年的表現並非孤例,從多家乳企上市公司半年報來看,下降是今年上半年的主導態勢。

如國內乳業雙雄的另一家伊利,今年上半年營收下降,淨利潤雖有增長,但是扣非淨利潤同比減少12.81%。尤其是在二季度,營收同比雙位數下滑,淨利潤減少超40%。

在業務上,伊利上半年液體乳、冷飲業務有所下滑,但奶粉及奶製品業務營業收入同比增長7.31%。

僅在液態奶這一業務上,蒙牛、伊利收入合計減少百億元左右。兩家龍頭企業業績同時出現變動,原因幾何?

從這兩家企業管理層的分析來看,業績變動是在環境影響的同時,主動調整所致。

對於環境因素,伊利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今年以來,乳製品行業的銷量增速有所放緩。一方面,由於疫情期間居民對健康關注度持續提升,培養了飲奶習慣,這期間白奶實現較快增長;而疫情後,在高基數的影響下,白奶增速有些回落。另一方面,疫情後,宏觀經濟的弱復甦帶來了消費力的短期下降,各個消費品品類都受到了一定影響。

下游需求疲軟,疊加近年新建牧場的產能釋放,原料奶供應量增加,導致原料奶持續供大於需,奶價、牛價均進入近年曆史低點,上游企業業績承壓。如現代牧業、優然牧業均出現虧損。

儘管對於乳製品生產企業來說,原奶價格下降,產品成本可以降低,但是這也促使了終端價格戰,行業競爭更加激烈。

不僅如此,雖然目前上游在通過多種方式減少原奶產量,但是原奶量仍然過剩,下游企業在協同上游解決時,壓力不小。

農業農村部原副部長於康震在今年7月時表示,“我國乳品消費市場疲弱,原料奶供應過剩,企業噴粉庫存壓力大。奶牛養殖和乳品加工企業效益下滑或虧損嚴重。”

蒙牛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經營業務所產生的現金淨流入爲19.199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44.4%,主要由於淨利潤下降及原料粉庫存增加所致。

“過去在奶協年會上講過需供矛盾凸顯、品類多元化不足、產業鏈韌性較小等長期困擾行業發展的主觀因素,也導致了今天中國奶業在歷次大環境的波動當中總是處於被動應對不力的局面。但是乳製品的剛需仍然沒有改變,從長期來講仍然具有韌性。”高飛指出。

在高飛看來,渠道重塑、線上線下融合、新消費場景、To B渠道的涌現,也在給整個奶業注入新活力。消費者個性化、多元化日益增長的需求,乳製品肯定會從喝奶向吃奶,從基礎營養向大健康,從簡單的粗加工到精加工,產業結構再升級。

伊利管理層在業績說明會上指出,乳製品行業仍會實現穩定的增長,主要來自於消費者健康觀念的不斷強化、升級,以及乳製品技術發展帶來的行業機會。疫情後牛奶自飲人羣有所增加,尤其是三四線飲奶習慣在持續培養。隨着銀髮經濟的持續發展,消費者對於功能性產品越來越關注,奶酪深加工業務也日趨成熟,成人營養品和奶酪業務也都會有很大的增長潛力。在2B領域,乳品深加工技術也會帶來新的增長點,通過測算髮現,將原料奶進行深加工,其價值至少是粗加工成普通奶製品的兩倍,甚至更多。

本文源自:中華網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