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選觀測/美國政策川普化 選後將走向更極端的未來?
在這十年中,川普三次參選,對美國國內外政策造成了持久的影響。圖爲川普到決勝州北卡拉票。(路透)
在這十年中,川普三次參選,對美國國內外政策造成了持久的影響,他的三位競選對手的政策,無論是希拉蕊、拜登,或是賀錦麗,很明顯地都在向川普政策靠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無論誰在11月5日勝出,川普都已重新定義了美國的兩黨政治,進而體現美國內政外交的「川普化」。
川普獲藍領支持 民主黨政策向右靠攏
川普是第一個敏銳發覺美國藍領不滿的政治人物,尤其在中西部的七個搖擺州,這裡的藍領與工會過去是民主黨的鐵票,現在經過川普的抨擊洗禮,受「讓美國再度偉大」(MAGA)口號所吸引,紛紛倒戈共和黨。
民主黨猝不及防,2016年希拉蕊雖然贏得最多的普選票,卻輸給了川普的選舉人票,後來的拜登與賀錦麗無不記取這個教訓,以這七個搖擺州爲戰場,當然受限於川普的主場優勢。
希拉蕊原本極力催生CPTPP,主張美國應該制定新一代、進步的自由貿易協定,但這七個州的藍領與工會齊聲反對,川普也反對,雖然CPTPP經過六、七年艱苦談判,即將要簽署了,但她卻不敢贊成,反而率先反對加入。
拜登雖然事事反川普,但是川普在2018年對中國大陸所設下的懲罰性關稅,民主黨政府內部雖然有爭論,有人主張拿掉有助減輕通膨,但終究政治邏輯佔上風,拜登不敢拿掉,深怕惹怒了受保護的企業與勞工。
在能源方面,原本拜登政府力推清潔能源,主張環境保護,賀錦麗替代拜登參選後,卻一改往日立場,轉而支持水力壓裂法生產油氣,並且宣稱,她擔任副總統期間美國石油和天然氣產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就是爲了關鍵州中的關鍵州,賓州以此產業就業者最多。
川普激進路線升級 若當選恐走向極權化
但是川普的意識形態變得越來越極端,第三次選總統,比起第一次與第二次,都更爲激烈,變得更保護主義、更孤立主義,以及更民粹主義。如果川普當選,第二個任期沒有學習期,立即就會開始清除「深層政府」,開始報復數以千計政敵,尤其是選前預期參議院將由共和黨掌控,如果共和黨又取得衆議院多數,加上已經傾向保守的聯邦最高法院,美國將出現數十年來三權沒有制衡的一面倒的集權體制。
在民粹主義方面,川普承諾當選後將大規模掃蕩非法移民,每年遣返數百萬人,如真的付諸實行,將對美國衝擊巨大,包括餐館、建築等僱用非法移民行業,將面對大量辭職、缺工,官方搜捕,很多人不敢出門、直接衝擊上百萬家庭的生活。
川普還承諾要大幅增加政務任用的名額,以及取消教育部,讓教育權迴歸地方,這些改革其實都已經在傳統基金會所撰寫的900頁2025計劃中詳載,此計劃全名爲「2025總統權力轉移計劃」(2025 Presidential Transition Project),被民主黨痛批是川普極權右傾的鐵證,雖然川普試圖與該計劃切割,但他的許多親信顧問都是2025計劃的深度參與者。
川普的民粹,還不只是意識形態,更包括他的反民主作爲,他在2021年國會暴動的角色,檢察官還等着選後要起訴,而這次選舉,他的勝算更高,支持者更難接受他敗選,加上川普至今不肯鬆口會承認敗選,非常可能再次發生自發聚集、帶槍示威或攻擊政府的情況。
無論川賀誰上任 都將延續貿易保護主義
在貿易方面,川普承諾續對所有中國貨加徵60%甚至100%關稅,外國商品加徵20%關稅。川普認爲,增加關稅可以阻擋外國進口,保障本國生產,增加的關稅將有利於財政,但經濟專家幾乎一致認爲是誤導欺騙,最終都還是美國商家或消費者埋單。如他當選,美國將正式走入保護主義,對目前已經奄奄一息的全球化,給予致命的一擊。
川普說要增加關稅,賀錦麗恐怕也不會手軟,因爲這是討好選民的手段,對中國大陸的關稅戰政策,無論誰上臺都將會繼續保護主義,只有50步與百步的差別。
川賀皆盼俄烏停戰 對中東衝突影響有限
下屆美國總統勢必要處理三個地區衝突,分別是臺海、俄烏戰爭,以及中東衝突;新總統如果抱持着孤立主義的意識形態,美國獨善其身,後續效應恐堪慮。
烏克蘭戰爭已經快滿三年,烏軍過去一年來,可以說毫無進展,反觀俄軍,不斷推進中,美國民衆對繼續支援烏克蘭,興趣不高,拜登目前提供烏克蘭援助已高達1740億美元的天文數字,但同時設下武器使用條件,不準攻擊俄羅斯腹地,以儘量避免北約與俄羅斯的直接衝突,這凸顯了美國謹慎避戰的態度。
共和黨對提供援助給烏克蘭沒有興趣,可能勝選的川普,屢屢對外放話,可以在24小時內安排停火,不言可喻,勢必會以俄羅斯佔據現有烏克蘭領土爲前提,而賀錦麗若當選,也會想盡快停戰,目前戰事對烏克蘭不利,最好的情況就是以加入北約爲割讓領土的代價,換取俄烏停火,但俄羅斯能否接受,北約沒有把握。
誰是新總統,對烏克蘭的未來影響很大,但相對的,白宮主人卻對中東衝突的影響有限,因爲以色列雖然仰賴美國軍援及安全保證,總理內唐亞胡卻把美國吃得死死的,不管他如何轟炸平民、如何拒絕和談,美國都完全配合,只因支持以色列是兩黨一致的共識。
雖然以色列對美國予取予求,但在伊朗問題上,拜登卻採取強硬的態度,反對以色列攻擊伊朗的核武設施與產油設施;避免核武設施,是擔心引發大戰,把美國捲進去,而避免產油設施,主要是怕國際油價高漲,牽動美國物價,讓好不容易纔平抑下來的通膨,再度上揚,衝擊目前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的選情。
是否軍事介入臺海 成美國孤立主義指標
要不要軍事介入臺海,是美國總統是否成爲孤立主義的指標,美國傳統政策是「戰略模糊」,拜登執政時雖然數度失言,說美國一定會介入,靠著白宮與國務院「澄清」,拉了回來,不過美臺軍事合作在他任內日漸加強,尤其是美國通過軍援臺北的法案,令北京非常不滿。
賀錦麗對美國是否實際介入臺海的問題,含糊以對,拒絕回答假設性問題,這其實守住了拜登政府的底線,近來菲律賓與中國大陸的南海衝突正在升高,菲律賓不同於臺灣,是與美國有共同防禦條約,美國如果保持不介入,就像是俄烏戰爭,拒絕與另一個核武國家發生衝突,將會讓日本等國擔心,危及美國在印太的信譽。
但是川普的立場比起他在任時,似乎還要更傾向孤立主義,他上月18日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當被問及是否會使用軍事力量對抗中國對臺灣的封鎖時,川普先回答說:「我想說,如果你進入臺灣,我很抱歉這樣做,我將向你徵收150%至200%的稅」,然後自誇如何與習近平友誼深厚的故事。當記者再追問他是否會動武時,川普回答:「我沒必要這麼做,因爲他尊重我,也知道我是個瘋子」。
這是「狂人理論」,意思是當對手面對一個不按牌理出牌的狂人時,自然會收手,不敢招惹,但這通常是小國對大國的策略,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對美國的核武策略就是「狂人理論」,可是美國是全球超強,應該讓世界各國可以預測,而不是令人難以預測的「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