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炎症是癌症的催化劑,有病不要拖

“許多癌症其實是被‘拖’出來的。”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炎症與癌症之間存在着千絲萬縷的聯繫,甚至1/6的癌症是由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導致的。持續的慢性炎症不僅會損害身體健康,還可能爲癌症的發生創造條件。一般來說,由炎症發展到癌症需要10年左右或者更長的時間,但如果患者有吸菸、飲酒、熬夜等不良習慣或癌症家族史,其發病時間可能會大大提前。

“許多癌症其實是被‘拖’出來的。”在社區健康講座中聽到醫生這句話的張阿姨,如同被敲了一記警鐘。她突然想到了自己忽略多年的胃部不適。她一直認爲那不過是普通的胃痛,但醫生的下一句話引起了她的警惕——“長期的慢性炎症,如果不加以重視和管理,有可能會惡變成癌症。”

很多人都可能像張阿姨一樣,忽略了身體發出的信號,直到問題變得嚴重。但爲什麼慢性炎症會與癌症有如此深的聯繫呢?科學研究顯示,持續的慢性炎症不僅會損害身體健康,還可能爲癌症的發生創造條件。

從炎症發展到癌症可能需要10年

提起癌症,人人爲之色變。可在檢查報告上看到炎症,尤其是慢性炎症時,很多人卻不以爲意。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炎症與癌症之間存在着千絲萬縷的聯繫,甚至1/6的癌症是由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導致的。那麼,炎症是如何變成癌症的?哪些炎症可能會變成癌症?又該如何防止炎症變爲癌症呢?

在正常情況下,人體內的炎症細胞和炎症因子產生的炎症反應,能夠阻止病原微生物蔓延,並促進組織修復。但如果致炎因素持續存在,則會使大量的炎症因子和炎症介質被釋放至局部微環境中,導致基因突變的風險增加,進而有引起正常細胞癌變的可能。

此外,衆多的炎症細胞和炎症因子還參與腫瘤基質重塑和血管生成等過程,這不僅爲腫瘤細胞的生長提供了舒適的“土壤”,還提升了腫瘤細胞的侵襲和轉移能力。另外,腫瘤也可誘發炎症反應,使促癌因素持續存在。一般來說,由炎症發展到癌症需要10年左右或者更長的時間,但如果患者有吸菸、飲酒、熬夜等不良習慣或癌症家族史,其發病時間可能會大大提前。

警惕三種慢性炎症: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胃炎、慢性胰腺炎

慢性病毒性肝炎。在我國80%的肝癌患者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病史。肝癌的初期症狀隱匿,約一半的患者發現時即爲晚期,平均生存時間爲6~12個月,預後極差。肝癌雖然可怕,但接種乙肝疫苗便能顯著降低乙肝病毒感染的風險,從而預防肝癌的發生。

幽門螺桿菌感染引發的慢性胃炎。幽門螺桿菌是導致多種胃部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包括慢性胃炎、胃潰瘍、胃癌等。幽門螺桿菌可侵襲胃上皮黏膜,導致炎症和潰瘍的發生。目前臨牀常用的四聯療法對幽門螺桿菌的清除率達到了73%~88%,可顯著降低患者胃癌的發病風險。

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被喻爲“癌症之王”,一項流行病學的調查結果顯示,慢性胰腺炎患者罹患胰腺癌的風險是非慢性胰腺炎患者的20倍。有研究發現,慢性炎症能夠對胰腺實質和導管造成損傷,而大量炎症介質可能會導致抑癌基因失活,並且伴隨的繼發炎症損傷將進一步促進炎症細胞浸潤和導致腺泡細胞損傷,最終引發胰腺癌。

除了上述三種慢性炎症會引起癌變,結、直腸的慢性炎症、宮頸的慢性炎症以及牙周的慢性炎症、長期的呼吸系統炎症如慢性支氣管炎等,也會引起相應組織的癌變。

如何阻斷炎症向癌症轉化

雖然炎症不一定會發展爲癌症,但是慢性炎症無疑是癌症的催化劑。因此,防止炎症向癌症轉化極爲必要。

食爲先——改善飲食習慣。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多吃蔬菜、水果和全穀物,這些食物可以減少炎症。減少加工食品和紅肉的攝入,以降低慢性炎症的風險。

以動治疾——適度運動。久坐不動會抑制人體的免疫功能,增加感染的風險。研究發現,適當運動除了能增強機體的適應性外,還可以改善炎症因子水平。定期適度運動,如快步走、游泳或騎自行車,可以幫助減輕體重,降低慢性炎症的風險。每週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是推薦標準。

知己知彼——定期體檢。從局部炎症逐步發展爲癌症的過程,並不能在短時間內完成。癌症篩查能夠及早發現癌前病變或癌症,從而採取有效的治療措施,防止癌症的發生以及阻止癌症的進展。特別是對於有高風險因素的個體,如吸菸者、有家族遺傳史者,更應該注重定期檢查。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腫瘤中心醫生 徐少傑)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