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病危險因子曝 長期服用1藥物也中鏢 醫曝5警訊
慢性腎病危險因子曝,長期服用1藥物也中鏢,醫曝5警訊。(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活動參與民衆與腎臟科團隊合影。(大千醫院提供/呂麗甄苗栗傳真)
臺灣的洗腎人口比例位居全球之冠,顯示民衆對慢性腎臟病的預防意識仍有不足。爲提升民衆護腎觀念,大千綜合醫院腎臟內科團隊於世界腎臟日舉辦「謹腎保健康 牽手一起動」活動,透過專業醫師講解、營養師飲食指導及復健科職能治療師帶動運動,幫助民衆建立正確的腎臟保健知識,減少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
大千綜合醫院腎臟內科醫師鄭俊山表示,慢性腎臟病是指腎臟因長期發炎、慢性疾病或尿路阻塞等因素受損,導致結構或功能產生不可逆的病變。常見危險因子包括慢性病史(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痛風)、肥胖、抽菸、家族病史及長期服用消炎止痛藥等。
鄭俊山提醒,慢性腎臟病的五大警訊包括:「泡、水、高、貧、倦」:泡,尿液中泡沫增多且長時間不消散,可能是蛋白尿的徵兆;水,身體水腫,尤其是腳踝、腿部及眼皮浮腫,可能代表腎臟排水功能受損;高,高血壓爲腎臟病的重要危險因子,長期不控制恐加速腎功能惡化;貧,腎臟負責製造紅血球生成素,當功能下降可能導致貧血,出現臉色蒼白、頭暈等症狀;倦,體內毒素無法正常排出,容易感到疲倦、無力,甚至影響睡眠品質。
若慢性腎臟病未獲得妥善控制,當腎絲球過濾率低於15毫升/分鐘時,體內廢物與多餘水分將無法正常排出,最終需依賴透析治療(俗稱洗腎)維持生命。
鄭俊山醫師分享腎臟保健的重要性及方法。(大千醫院提供/呂麗甄苗栗傳真)
鄭俊山強調,預防慢性腎臟病,首要關鍵在於穩定控制「三高」(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避免暴飲暴食、長期濫用藥物(如止痛劑、抗生素、利尿劑等),以及預防腎結石與泌尿道感染。
復健科職能治療師帶領民衆健康動一動。(大千醫院提供/呂麗甄苗栗傳真)
在飲食方面,大千綜合醫院營養師江仕峰建議,可掌握「四少三多一適量」原則:四少,少鹽、少糖、少磷、少動物性油脂;三多,多纖維、多蔬果、多喝水;一適量,每公斤體重攝取0.8-1.0克優質蛋白質。此外,養成不抽菸、不喝酒、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的良好生活習慣,也是維持腎臟健康的重要因素。
鄭俊山提醒,若出現血壓升高、尿量減少、泡泡尿、手腳水腫、貧血、倦怠或食慾不振等症狀,應及早就醫檢查,以免錯失治療時機,才能擁有「腎」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