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鏟人”晶盛機電:打破國外壟斷重構產業格局
近年來,光伏行業已經歷了數次“大起大落”。不過,“賣鏟人”晶盛機電(300316),不管是2008年金融危機,還是歐美光伏“雙反”、“5·30”新政,公司都能在行業的震盪洗禮中一路高歌。
15年發展歷程,晶盛機電一次次上演行業“奇蹟”。成立5個月,晶盛機電就成功研發出國內首臺全自動單晶硅生長爐,一舉打破高端單晶硅生長爐設備長期被國外大型企業壟斷的產業格局;成立第5年,公司就順利登陸資本市場;2012年上市以來,公司更是跑出了驚人的業績“八連增”。
年輕的晶盛機電,到底是一家怎樣的公司,爲何能在光伏設備領域打破壟斷改寫行業格局,又是如何在行業動盪中安然渡過?近日,證券時報“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在行動”採訪團走進晶盛機電,證券時報社副總編輯何偉與晶盛機電董事長曹建偉展開了一場深度對話。
晶盛機電總部紹興市上虞區,地處杭州灣南岸,是我國資本市場的重地。從2000年3月上風高科(現名盈峰環境)登陸深交所,到今年2月春暉智控上市,短短20年間,先後誕生了16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晶盛機電是當地首家創業板上市公司。
紹興是我國紡織服裝企業聚集區,其背後是強有力的染化產業在支撐。紹興的染化產業,又以上虞尤爲突出。因此,資本市場“上虞板塊”,也普遍與化工產業相關。不過,誕生於此的晶盛機電,卻與上述的傳統產業沒有關係。
晶盛機電的高科技基因,從公司誕生的第一天起就已經注入。晶盛機電前身繫上虞晶盛機電工程有限公司,由浙江大學教授和博士帶領團隊,於2006年12月正式創立。公司成立同月,晶盛機電就開始承擔浙江省重大科技專項“全自動大規模集成電路單晶硅生長爐關鍵技術的研究與開發”項目。
晶盛機電能在成立之初就扛起大任,與其初創團隊擁有的科研水平不無關係。
譬如說,公司聯合創始人、實控人之一邱敏秀,曾是浙江大學教授,在機械設計、流體傳動及控制領域擁有豐富的經驗,在電液控制技術研究領域卓有建樹,曾承擔與參與電液控制技術領域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63項目、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課題以及省部級科技項目30多項;科研成果曾榮獲國家發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國家級獎3項,省、部級科技一等獎4項。
晶盛機電董事長曹建偉,浙江大學博士畢業,曾擔任國家重大科技專項“8英寸區熔硅單晶爐國產設備研製”課題組組長,帶隊打破了長期以來國外對大尺寸區熔單晶硅生長工藝及設備的技術壟斷,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科技就是第一生產力”,在晶盛機電身上得到了很好體現。
晶盛機電成立不到5月,即2007年4月,公司就成功研發出國內首臺全自動單晶硅生長爐,並銷售給國內知名半導體材料供應商有研半導體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爲其採購的首臺國產全自動單晶硅生長爐設備,突破了高端單晶硅生長爐設備長期被國外大型企業壟斷的產業格局。
在成立後一年時間內,晶盛機電就賣了32臺半導體單晶爐。憶起當年的創業,曹建偉感慨萬千,“當時,政策對光伏產業非常支持,浙大也支持我們創業,如果沒有他們的支持,晶盛機電也不可能有今天。”
技術創新帶動多領域開花
上市之初,晶盛機電主營晶體硅生長設備,產品主要服務於太陽能光伏產業和半導體集成電路產業。而今,公司已成長爲國內領先的半導體材料裝備和LED襯底材料製造的高新技術企業,圍繞硅、碳化硅、藍寶石三大主要半導體材料開發出一系列關鍵設備,並適度延伸到材料領域。
“設備供應商都存在着一定的週期性,所以爲了平滑週期,一定要多產業多產品拓展業務。所以上市以後,第一塊就做藍寶石材料。當時,中國是全球LED產業的生產大國,但材料端當年主要依賴進口。”曹建偉如是說。
透過公司產品的收入結構變化,可以看出晶盛機電近年來在業務拓展中所取得的成績。
晶盛機電2020年報顯示,公司晶體生長設備營業收入爲26.23億元、智能化加工設備5.52億元、設備改造服務1.01億元、藍寶石產品1.94億元、其他業務3.41億元。
在業務拓展時,爲何圍繞着硅、碳化硅、藍寶石領域展開,曹建偉表示,藍寶石與碳化硅這些材料在生長、加工方式方面,技術上具有相通性,可以歸成一類,都是一種晶體要生長成單晶,然後通過切片、拋光和外延工藝,最終變成片。整個過程其實屬於同類技術領域。所以說,晶盛機電也就順其自然圍繞着這些領域展開業務佈局。
伴隨着公司業務在硅、碳化硅、藍寶石領域的不斷拓展,晶盛機電業績也水漲船高。數據顯示,上市當年,公司營業收入爲5.03億元,淨利潤1.74億元;2020年,公司營業收入達到38.11億元,淨利潤8.58億元。
在行業起伏中,晶盛機電能穩健前行,曹建偉將原因歸咎於兩點:“首先是公司的財務非常穩健,到目前爲止幾乎沒有銀行貸款;其次,公司其實是一個輕資產運營公司,核心競爭力是人才。所以,本身的抗風險能力非常強。”
“我們從高校出來創辦企業,天生就擁有科技型創業基因。”而且,曹建偉也一直堅定認爲,“晶盛機電的發展,只有科技這條路能走,所以公司所有的產品,從來不走價格競爭路線。同質化帶來的價格競爭,對公司來說是毀滅性的,只能走差異化的競爭,通過技術創新,深度挖掘客戶的需求”。
一般來說,價格與價值成正比,特別是在高科技領域,科研出身的曹建偉,對此更是深有體會:“當時,晶盛機電在開發產品的時候,有一些簡單原則。比如說,100萬元以下的光伏設備,就不會去開發;到了半導體裝備,開發的前提條件提高到500萬元以上。我們一定要開發一些門檻高的產品,這樣的設備才符合企業的發展要求。所以,公司加大了研發投入,同時重金召集人才”。
據瞭解,“提高太陽能光電轉換效率”、“降低太陽能發電產業鏈成本”,是光伏產業近年來取得飛速發展的主要原因。圍繞着行業的兩大核心需求,晶盛機電近年來持續加強研發投入,強化研發人員和核心業務骨幹的培養,驅動技術創新,確保公司競爭力的可持續性。
數據顯示,2020年,公司研發費用支出2.27億元,同比增長22.11%,佔全年營業收入的5.96%。截至2020年底,晶盛機電的研發技術人員已增至748人,佔公司總人數26.55%。
據悉,晶盛機電研發隊伍,是一支以教授、博士、碩士爲核心的研發團隊,也是公司持續創新的基石。
企業文化是一家企業的靈魂,好的企業文化就像一盞燈塔,指引企業不斷前行。曹建偉稱,晶盛機電是一家有使命、有願景的企業,近3000名企業員工,圍繞着企業使命和願景,倡導奮鬥爲本。比如說,在開發產品過程中,公司的定義一定是行業兩個第一:技術要第一,市佔率第一。
在訪談中,曹建偉直言,“晶盛機電成立15年來,整個產業發展非常快,但是公司核心研發人員,核心管理人員幾乎沒有離職,個別離職人員,也沒有再進入競爭對手或者行業,所以我覺得,這是我們最好的護城河”。
“以前,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比較弱,但現在政策很尊重知識產權。只有這樣,才能讓科技創新有很好的回報。”曹建偉笑稱。
與之對應的是,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研發技術人員748人,研發技術人員佔比26.55%。2020年,公司新增獲授權的專利84項,其中發明專利2項,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共有專利441項,其中發明專利57項。
未來3年市場將快速放量
“未來10年行業前景會怎樣,我們不敢預測,但是,未來3~5年我們看得很清楚。我們判斷,未來3年之內,我們下游硅片產能應該將快速放量,市場需求巨大,這個是確定的。”對於行業發展前景,曹建偉給出了自己的判斷。
據悉,光伏行業的政策紅利和技術迭代驅動,正在持續刺激硅片擴產需求。比如說,從《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到《巴黎協定》,當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基本框架已經建立,碳中和已成爲全球追求的共同目標。中國政府也表示,力爭使二氧化碳排放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並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碳中和進程中,需要大幅度提高新能源佔比,這也爲光伏、風能、核能等新能源行業,提供了很好的發展環境。
“光伏超過火電等傳統能源,我覺得是確定的。”曹建偉分析,第一,經過這麼多年發展,光伏已經進入了平價上網階段,單瓦成本上已經能與火力發電競爭了;第二,光伏行業綠色低碳的特點,符合整個社會發展的需求,也非常安全,所以從目前來看,光伏行業大有可爲,是最好的能源。
根據國家能源局測算,在2018年~2023年間,光伏電度的平均成本價格會從0.43元/千瓦時下降到0.32元/千瓦時。屆時,其價格將會低於煤炭發電成本價0.36元/千瓦時。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預測,205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佔比可達86%,其中光伏發電佔比達25%,截至2050年光伏累計安裝量可達8519GW。
近年來,我國光伏行業持續快速發展,根據國家能源局統計,2020年國內新增裝機量達到48.2GW,同比增長60.1%;累計光伏併網裝機容量達到253GW,新增和累計裝機容量均爲全球第一。中國光伏行業協會預計“十四五”期間,中國年均新增裝機有望達70~90GW,全球年均有望達210~260GW。
“從設備端來看,我們關注整個市場規模,預計未來3~5年內,下游市場需求將快速增長,市場規模巨大。”曹建偉稱,對光伏設備而言,其需求來自兩部分:終端光伏裝機需求和技術迭代帶來的更新需求。“新產能擴張,尤其是這一輪G12硅片的大規模擴張,估計需要花三年時間才能完成擴產。”
同時,半導體硅片爲晶圓製造材料最關鍵環節之一,集成電路產業政策扶持力度加強,使得生產設備的國產化進程正在加快。
“一流設備公司一定要靠一流的客戶。”曹建偉稱,以前,半導體設備尤其集成電路設備國產化很難,他們不敢冒險用國產設備,但是現在政策利好來了,國內集成電路客戶尋找國產設備的意願很強烈。這樣對晶盛機電來說,就遇到了非常好的時機。
另外,隨着5G技術商用步伐的加速、無線充電技術的普及,以及全球消費電子產品持續創新迭代,藍寶石成爲了越來越重要的觸控顯示、外觀防護主流材料,在消費電子領域的應用不斷增加。
“從去年二季度開始,公司生產的藍寶石材料在整個市場上都是供不應求狀態。而且,還不只我們公司一家,其他同行也都處於供不應求狀態。”曹建偉稱。
下一步,晶盛機電將會怎樣演繹?曹建偉表示,“晶盛機電是以‘打造半導體材料裝備領先企業’爲使命,未來3~5年內,公司一定能成長爲行業小巨人;同時,國際化是晶盛機電未來重要發展方向。我們希望成爲一家國際化設備公司,在全球招募頂尖人才服務於全球的半導體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