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大餅vs.烹小鮮 川賀經濟學 哪個更好

距離美國大選不到兩週,在本週一封公開信中,廿三名諾貝爾獎經濟學家聯名支持賀錦麗的經濟政策,其中包括今年三位新科得主。他們警告川普的經濟政策將增加國家債務並導致物價上漲。其實早在六月的時候,史提格里茲 (二○○一年經濟學獎得主)就帶頭寫了一封由十六位得主背書拜登的類似公開信。這封信再加上川普過去的白宮幕僚長凱利對其「法西斯」的評論,無異爲賀錦麗團隊打了兩劑強心針。

身爲經濟學家,筆者對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學者們自然景仰有加。不過筆者希望以自身在美國政府工作的經驗,來評論一下兩位候選人經濟政策的優劣。

首先,經濟政策的目標是什麼?相信不同的經濟學家會有不同的定義。對一些人(包括這廿三位得獎者)而言,好的經濟政策是能夠達到物價平穩、經濟機會均等、扶貧濟窮、永續經營。這派的人認爲「治大國,若烹小鮮」,並認爲永續經營是經濟政策的首要目標。因此他們認同賀錦麗的政府積極干預經濟、財產重分配、以及補助手段來幫助中低收入的民衆。

但賀錦麗經濟學明目張膽地用納稅人的錢推行產業政策、獨厚某些廠商、用政府直接干預物價和操控價格,以及邊罵邊學、川規拜隨的關稅政策,是這些經濟學者避而不談的痛點。

另一派經濟學者則相信「治大國,若烙大餅」。他們認定經濟政策終極目標是股市新高、荷包滿滿、收入與退休帳戶數字增加。這些經濟學者較傾向川普經濟學,畢竟身爲商人的川普追求短期利益是天性。不過他錯得離譜的關稅政策和觀念、行政權的過度擴張、過度干預聯準會獨立決策,都是川普經濟學的罩門。

另,學者對於政策評價如何不逾矩是門藝術。畢竟經濟學家須以專業爲基礎,對政策理性批判,但筆者認爲許多美國經濟學者對川普的批評、或是對賀錦麗的溢美,已經超出了專業領域。

川普是個大家「love to hate」(顧人怨)的政治人物,他不經大腦的言行、遊走在種族歧視邊緣的言論容易讓人生厭。但是賀錦麗在加州司法部門的政績平平、搶版面一流、不沾鍋模棱兩可的風格也好不到哪去。所以如何把不帶個人意識形態或好惡,理性地對經濟政策評論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我們經常看到號稱理性中立的評論,最後都流於價值觀的好惡。而價值觀是無法爭辯的,至少不是經濟學家應該要爭辯的議題。

我認爲這封聯名信對選情影響有限。畢竟目前通膨已經大致緩解,經濟依然擴張。因此在這個時間點,經濟並不是中間選民首要注重的焦點。對很多人而言,經濟詞彙遠在天邊,選民更多關注的是候選人代表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