鋁罐作畫!臺灣金屬馬賽克奇觀 老社區變身「釘畫村」
記者遊琁如/雲林報導回收的舊鋁罐竟能活化社區,產生新的旅遊效應!近年來臺灣各地興起「彩繪社區」風潮,將老社區漆上各色主題,吸引許多遊客至全臺各地觀光,同時也復甦老社區的旅遊產業可能。在雲林北港有一處「釘畫村」,不同於用油漆噴沫的染色方式,而是社區婆婆媽媽們親自蒐集各色舊鋁罐,再一刀一釘的鑲在牆上,環保兼具創意,同時也讓老社區居民,重新找到活力。▲雲林北港「釘畫村」,用鋁罐釘成牆面造型,爲全臺最大的金屬馬賽克鑲嵌奇觀。(圖/記者遊琁如攝)▲遠看是畫,近看又能顯現出不同的姿態,是釘畫的迷人之處。(圖/記者周宸亙攝)小鎮行銷的型態,新奇有趣固然是一大賣點,但能結合當地產業、增加社區居民工作機會,以及行銷在地文化,纔是真正的長久經營的成功關鍵。在雲林北港的劉厝「釘畫村」,民國101年時爲農業博覽會的草根藝術季規劃在地社區藝術,規劃爲「釘畫村」,當年的12月6日開始,由藝術家胡達華進駐教導居民拿起鐵錘和釘子,從試着自己在木板上打草圖開始,釘繪出這個傳統老社區的美麗風貌。劉厝的美,並非三言兩語可以形容,小鎮純樸簡單的生活姿態,隱藏在緩步行走的當地長輩的步伐節奏裡。在「釘畫村」中最大一幅釘畫,長達5.2公尺、高2.6公尺、使用超過4千個鋁罐,繪製劉厝社區最主要產業「土豆」爲主的農作生活型態,同時也是全臺最大的金屬馬賽克鑲嵌奇觀。▲▼「釘畫村」目前約有30多幅釘畫,連門牌、家徽都由居民自行釘制。(圖/記者周宸亙攝)仔細觀看這些釘畫,不同距離產生的感受皆不相同。遠觀是一座山景,靠近了卻能看見鋁罐的色澤和字樣,甚至有現今便利商店已經難買到的鋁罐造型,也都出現在社區牆上。原本是一場藝術村的包裝,卻實實在在呈現了當地居民的生活,以及留下改變得極爲快速的社會縮影。「一開始我們什麼都不會,很難做啊!」北港劉厝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蔡碧聰說,「釘畫村」目前約有30多幅釘畫,連門牌、家徽都由居民自行釘制,最困難的是蒐集材料,收到的鋁罐還得依照顏色區分,從一塊簡單的木板開始打草圖,接着配色、修剪圖像形狀,再將鐵釘敲入鋁片,「整個社區超過百分之80的人來做,愈做愈有心得啦。」一幅釘畫的製作,得靠兩人合作,約五天才能完成一幅。 ▲▼除了參觀社區,社區也推出手做釘畫體驗供民衆感受,還能引上劉厝的專屬拓印。(圖/記者周宸亙攝)在地的故事依靠居民的雙手躍升於牆上,而鋁罐的顏色也隨着日曬雨淋不斷顯淡,「釘畫村」的居民看了心疼,因而有部分畫作存放於社區居民空間。爲了讓更多旅客體驗釘畫樂趣,社區也推出手做釘畫體驗供民衆感受。這座全臺唯一的「釘畫社區」,從舊有社區生活結構中展開,找到全新的型態。▲ 北港劉厝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蔡碧聰對釘畫解說。(圖/記者周宸亙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