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房市刺激調控不斷 再掀「取消公攤」輿論熱潮

大陸房市近期刺激調控政策不斷,加上部分地方政策推進下,再掀起「取消公攤」輿論熱潮。(圖:shutterstock/達志)

爲刺激房市景氣,大陸官方各種調控與鬆綁政策不斷。而近年「取消公攤」(公設比)的業界呼聲從未間斷。日前廣東一地宣佈從5月的商品房實行「按套內面積計價宣傳銷售」,讓該議題再度掀起討論。但多位業內人士也認爲,即便取消公攤面積,對房價恐不會造成實質影響,且目前時間也仍未成熟。

長期以來,大陸商品房銷售中普遍附加公攤面積。目前普遍在20至30%左右。除對一二線城市購房者意味動輒百萬元支出,由於計算方式不透明、少數開發商「暗箱操作」、產權和收益權不統一,也讓公攤面積成爲房地產交易多年被詬病話題。

隨着住房交易進入存量和買房市場,大陸多地政府和開發商開始主動改變。近年來爲提振購房者信心,減少買房顧慮,像是山東等地提出「公攤面積需在合約中明確標準」。房產業界人士表示,目前也有多地開發商開始主動選擇「按套內面積」的計價模式,進行住房銷售。

例如廣東省肇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近日發佈《關於全市範圍內商品房實行按套內面積計價宣傳銷售的通知》,從5月1日起,實行按住房套內面積計價宣傳銷售。但據第一財經報導,肇慶市要求「按套內面積計價宣傳和銷售」,這不代表公攤面積不需要付費。換言之,肇慶市並未實質性取消住房公攤面積。

但肇慶市新政仍引發對「取消公攤面積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的探討,尤其是「取消公攤會導致房價上漲嗎1)」話題一度衝上輿論熱搜。對此,多名業界人士都認爲,商品房銷售中的計價方式改變與否,總房價理論上都不會發生變化。

上海師範大學商學院教授、房地產與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崔光燦說,按套內面積計價由於面積基礎不同,單位面積的名義價格肯定會上升,但不一定帶來實際房價的上升,對購房人來說,也不會有購房總價的變化。

只是從現階段來看,多名業界人士認爲,全面取消公攤的條件尚未成熟。崔光燦建議,未來要想推動房地產市場計價方式改革,鼓勵按套內面積計價,還需在行政管理上做出完善。比如,後期產權登記上的面積設定,依據房價的相關稅費標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