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慶撕開女性“性羞恥”後的狂歡
二十多歲的人不想戀愛,七十多歲的劉曉慶談了一茬又一茬。
慶奶最近又被爆料“風流債”了。
網友們沒有對她進行審判,反而是在支持她。
爲什麼?
劉曉慶,“風流債”後依然沒有塌房?
狗仔放出了她和小她二十歲的攝影師男友的對話。
攝影師男友透露,他們在2016年開始熱戀,但到了2021年被劉曉慶拉黑。而他本人過了好幾年,依然忘不了慶奶,不願意走出來,選擇了公開聊天記錄。
他沒想到,劉曉慶沒有覺得羞恥,反而大方迴應了這件事。
也可能沒想到,自己的“蕩婦羞辱”計劃落空。
“每個人多少存在一些生活作風問題,我喜歡你,還不好嗎?你喜歡我,說明我有魅力。你留着聊天記錄是你的光榮,但你戳穿了就是你的恥辱。”
在網上,大家幾乎是清一色的支持慶奶。
不是所有人都要德藝雙馨。
劈腿、出軌、同時曖昧多個男性……這些在現在看起來可以毀了一個人職業生涯的瓜,對慶奶來說都不算什麼。
情史比起武則天也不遑多讓。用金星的話說,她就是“趟過男人河的女人。”
她自己也公開說過,“玩”過的男人不止一羣。
她15歲就開始戀愛,在自傳裡寫自己糊里糊塗就結婚了。
不合適了就離婚,然後去和陳國軍結,婚內又出軌了姜文。
幾經波折,慶奶又離了,成了第一個公開離婚的女明星。
這些足以“塌房”的事情反而讓她風評反轉。
爲什麼?
劉曉慶,打破性羞恥
說到底,就是劉曉慶打破了“性羞恥”。
她會大大方方的說自己談過很多男人,被放私密記錄也不生氣,很直接的指出這是對方的不對。
蕩婦羞辱這一套對她來說根本不管用。
每當我們在談及性的時候,女性都會成爲這個話題的主角。
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下也是如此,克己復禮的儒家法條,以及三綱五常的“賢妻良母準則”,讓女性覺得性是一件極其羞恥的事情,更無法正視自己的性需求。
在過往的許多年裡,女性作爲男性的“性對象”,似乎和性捆綁在了一起,女性的性羞恥也相較男性更爲突出明顯。
久而久之,認爲不貞潔的女性有罪的“反蕩婦機制”成爲了社會的集體潛意識。
男性不會選擇“蕩婦”,女性也不願意成爲“蕩婦”,於是女性們往往規避與性有關的話題,壓抑自己對性的慾望,以免被認爲是“蕩婦”。
況且在長期“父權社會”的經驗下,女性往往更容易養成一種低自尊的人格。
這種低自尊也可以說成是自卑。
當我們自信時,我們並不會在意他人的評價,但如果我們是自卑的,那就很容易囿於他人的傳統性別觀念之中,時刻謹慎地維持自己的貞潔形象,性羞恥也就愈發強烈。
《Skam》
東方流行“恥感文化”,臉皮薄,更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自然地對性感到羞恥。
劉曉慶她就不這樣。
拿得起放得下,大不了從頭來過的強大內核支撐着她風雨半生。
在她身上,你感受不到社會加在女性身上的那套“羞恥感”。
談性原來不需要色變。
說到底,我們慶奶還沒有一些齷齪男藝人做的事情過分.......
爲何明星口碑總是一時一個樣?
大衆對同一個人、同一件事的看法,會隨着時間和經歷的變化而發生改變。
就比如劉曉慶,前段時間一直被網友們說是“丫頭教教主”。
而如今,人們更欣賞她超前的精神狀態。
大家又喪又頹廢,只有74歲的曉慶奶奶還在勇往直前。她在女性成長、愛情、生育等方面的獨特觀點,讓她成爲了當代典範。
這是時代變遷與審美觀念的演變,共同促成的變化。
網絡時代,公衆也更容易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情緒。
在社交媒體上,人們可以迅速傳播自己的看法,並且很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響。
這種快速的信息傳播和情緒共鳴,也會導致公衆態度的迅速轉變。
從某種意義上說,公衆對明星的評價,可以歸結爲一種宣泄行爲。
因爲明星是公衆人物,所以大家也默認明星是可以被討論和評價的。
在我們視線之內,對明星的讚美和謾罵永遠不會停止消失。
但於我們自身而言,還是該保持冷靜和理性。
明星雖然作爲公衆人物,但並不意味着他們的每一言行都值得被無限放大和解讀。
過度或偏激的評價,於人於己,都是無益的。
在這個寡淡無愛的時代,劉曉慶背後是我們年輕人都沒有的鮮活生命力。
婚內出軌、離婚多次……對她來說,這些曝光都不算什麼醜聞。所謂的道德標準和規定在她身上沒有任何作用。
就像她自己說的那樣:“多大點事啊。”
這個世界需要娛樂、需要消遣、需要情緒。
也需要冷靜、需要理性、需要平常心。
作者:律也人
責編:回星
hi~inker
歡迎你加入我們的社羣
請掃碼加小印 回覆【入羣】
- 歡迎關注印客美學視頻號 -
上小下寬的珍珠吊墜是方圓臉姐妹的福音,修飾臉型的同時,戴上就能突顯那種溫柔又不至於甜膩的柔美。
柔和色澤起到提亮整個面部的功效,當穿着黑白灰或大地色系服裝時,這款耳飾能成爲整身搭配的點睛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