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失望的農業官僚

李武忠

開放中國農產品和美豬進口不僅攸關農民生存也影響消費者食用安全,只是這些似乎都不是馬總統關心的,新內閣人事佈局也完全未反映農民的要求。在國家領導人已無誠信可言且身爲農業大家長的農委會主委言行又未能爲農民所信賴之際,可以預期年後的臺灣社會又將有一番動盪,農民的苦日子還在後頭

在臺灣經營農業最大的痛苦莫過於政策實施常朝令夕改事前又缺乏溝通令農民無所適從,造成不確定性風險增高相對降低農民和企業投資意願連帶影響農業競爭力提升,企業和農戶無法建立平等互利、風險共擔的一體化經營機制

謹以鄰國日本爲例,儘管政黨更替頻繁,雖然也對農業政策產生若干影響,重視程度也不相同,但是掌穩農業發展方向主力在農業行政體系,讓日本農業得以數度安度危機;他們對於重大政策系採用「立法」方式來確保它的延續性。以日本現正積極推動攸關振興農漁村經濟,實現農漁業永續發展的六級產業(一級生產×二級加工×三級行銷服務)爲例,爲確保該項政策的順利推動,日本農林水產省特別2010年制定並頒佈「六級產業化法」,明文規定給予農漁業從業人員或民間企業等爲發展六級產業所需資金和資訊服務等政策性支持,透過立法來消除農民或企業對政策擺動所造成投資風險的疑慮。

爲了落實政策推動,不僅在中央部會內成立六級產業化推動團隊,在地方政府則成立支援中心內設專家顧問一職,專責六級產業化相關計劃案的挖掘並協助解決六級產業化推動過程所遭遇到的問題,中央地方各司其職又能相互整合,這些正是我國政府在推動政策所最欠缺的,也是形成政策推動障礙關鍵

馬政府的農業施政只着重短期效益看不到長遠的規劃與未來願景,加以人數龐大的事務官又善於體察(揣摩)上意,未能善盡言責,導致前後政策充滿矛盾,引發民怨。臺灣農業要因應國際貿易自由化的強烈衝擊,就必需要建立可長可久的優秀文官體系,繼而強化農業主管部門決策能力,掌穩農業前進的步伐,讓農民放心跟隨。只是看到新內閣組成誰會有信心呢?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經濟系教授。本文爲網友投稿言論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