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本堅等業界人士發聲:美國芯片法案將傷害臺灣!

2月28日消息,近日,臺積電前研發副總林本堅、中國臺灣工研院前院長史欽泰,首度在海外智庫Project Syndicate上與中國臺灣中研院士、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經濟學教授謝長泰共同撰文,發佈了題爲《美國芯片法案如何傷害臺灣》(How America′s CHIPS Act Hurts Taiwan)的文章,儘管美國《芯片與科學法案》的本意是好的,但其設計非常糟糕,很可能會削弱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制造商臺積電的實力,並使整個半導體行業變得更加脆弱。中國臺灣和美國可能都將遭受該法案的反噬。

△林本堅

對於先進半導體制造產能過分集中在中國臺灣一事,很早就引起了美國的擔憂,因爲一旦臺海危機爆發,半導體供應鏈將會變得極其脆弱。對此,美國在2022年就通過了《芯片與科學法案》,提供超過520億美元的直接補貼資金來鼓勵半導體制造商在美國建設晶圓廠。但是,文章認爲,按照《芯片與科學法案》法案的設計,不僅目標可能無法實現,甚至可能削弱中國臺灣最重要的半導體產業,威脅中國臺灣安全。

美國芯片法案難以打造獨立的半導體生態

目前全球半導體行業主要由位於世界各地的專業公司主導。臺積電也只專注於晶圓代工製造,並且主要是中高端芯片,而半導體生態系統中還有其他同樣重要的公司,包括英特爾、AMD、Nvidia和高通(只設計芯片)等美國公司,以及荷蘭光刻機廠商ASML、日本半導體設備大廠Tokyo Electron(東京電子)和英國半導體IP廠商Arm公司等。

所有這些專業化帶來了兩個主要好處。首先,這意味着全球供應鏈的每個部分都可以專注於並改進其最擅長的方面,這也有利於供應鏈的其他部分。其次,全球供應鏈所有環節的產能都有所增加,這也反映了該行業對需求衝擊的抵禦能力更強。

成本代價是半導體產業受供應衝擊,這問題非中國臺灣獨有,供應鏈所有環節都有潛在瓶頸,但只有較少環節和中國臺灣一樣面臨地區衝突風險。因此美國、日本、德國爲臺積電海外建廠提供了鉅額補助,這也推動了臺積電在日本熊本、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德國德累斯頓建設新廠。

目前,臺積電位於日本熊本的首座晶圓廠已經按計劃完工,臺積電許多供應商也一起落戶熊本,但美國亞利桑那州晶圓廠進度大幅落後,且臺積電供應商也較少跟着落戶美國。

此外,臺積電過去25年在華盛頓州波特蘭廠的經歷,使外界更懷疑臺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晶圓廠的前景。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此前就曾表示,臺積電當時很難找到能維持競爭力的勞動力,即使提供相同培訓和相同設備,在美生產成本仍比臺灣高出50%,因此,臺積電選擇不再擴建波特蘭廠。

然而,根本問題在於,雖然美國工人在芯片設計技術嫺熟,但卻缺乏具備芯片製造所需的技能的工人,而這個專業技能在這領域相當重要。此外,工人必須一絲不苟、注重細節,並致力於實現一致性、完美性和及時生產,也要熟練地掌握設備的工作原理和現場數據。

而臺積電亞利桑那州晶圓廠之所以進度延後,主要也是因爲具備半導體制造所需技能的美國工人實在太少。如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2022年所警告,通過將半導體制造遷往美國來尋求經濟安全,是昂貴且徒勞的做法。此外,美國補貼的520億美元數字看似龐大,卻不足以創建一個自給自足的半導體生態系統。

產業政策如同戰爭,補貼恐使臺積電變調

雖然產業政策可以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但只有在適當情況下才能發揮作用,臺積電就是最好的證明。該文章指出,中國臺灣的產業規劃者明確選擇一個建立在現有製造優勢基礎上的利基市場,也沒有試圖複製當時領先的英特爾的模式,因爲具備必要設計技能的中國臺灣工人太少。同樣的道理,日本對臺積電的補貼很可能會成功,因爲日本已經擁有充足的熟練製造工人。

文章認爲,產業政策與戰爭一樣,也會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後果。提供免費資金/補助可能使臺積電從一家堅持不懈地、專注於創新的公司,轉變爲一家更關心如何獲得補貼的公司。隨着臺積電試圖在亞利桑那州解決問題的時間越長,管理層對其他事務的關注度就越少,這些問題非常嚴重,外部傳聞此事也導致了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於去年12月辭職。

最後,該文章還指出美國《芯片與科學法案》所帶來的三大風險:

首先,如果臺積電轉移關注點,失去對創新的投入,最大損失將是其客戶和供應商,其中大部分是美國公司。此外,還會阻礙AI發展,該領域很大程度上依賴臺積電製造的先進芯片;

其次,臺積電可能減少在臺產能投資,降低整個半導體產業抵禦需求衝擊的能力;

最後,臺積電可能迷失方向,以至於被其他公司取代,失去在先進半導體制造領域的領導地位。許多中國臺灣人已將美國芯片法案視爲美國企圖奪取臺灣技術的行動,也對美國政客對臺灣經商環境的負面評價、政局不穩時的應對響應表示不滿。

如果臺積電從主導地位跌落,更進一步強化美國最終不在乎中國臺灣的感覺。但如果中國臺灣的經濟和安全受到削弱,對美國自身造成的傷害,將超過在美國實現更大半導體產能所帶來的任何利益。歸根結底,中國臺灣的半導體供應鏈安全就是美國的安全。

該評論認爲,儘管美國《芯片與科學法案》初衷良好,但設計卻很糟糕,非但不能在美國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半導體制造集羣,反而可能對臺積電造成長期損害,最終損害中國臺灣經濟。美國更明智的做法是保護自身經濟安全的同時,加強中國臺灣的供應鏈安全,並在日本等國進行產能,可能纔是一種有效戰略。

編輯:芯智訊-浪客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