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部門在全球數字經濟大會發聲,12萬億元產業將迎政策利好

財聯社7月4日訊(記者 郭鬆橋)7月2日至5日,全球數字經濟大會在北京召開。財聯社記者從會上獲悉,2023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10%左右,今年有望提前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未來數字經濟的發展增速還有望進一步提升。

此外,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在會上透露,今年陸續推出數據產權、數據流通、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公共數據開發利用、企業數據開發利用、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指引等8項制度文件,加大政策供給。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辛國斌在會上表示,工信部將深化數據管理國家標準貫標,研究制定數據要素產業發展政策,保障數據要素高水平應用,培育壯大數字產業規模。

劉烈宏:今年陸續推出數據產權、數據流通、收益分配等8項制度文件

劉烈宏在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上指出,隨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全球科技創新空前密集活躍,特別是以人工智能爲代表的新技術快速發展,正在深刻改變經濟社會運行模式,創造新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有望培育出超萬億美元的支柱產業,爲千行百業賦能,成爲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和關鍵動力源。

“中國需要大力推動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劉烈宏建議,要優化智算中心建設佈局,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推進人工智能數據集建設,不斷夯實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基礎,加強人工智能在工業和國民經濟各領域的應用,讓新技術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同時,要深入推進數字技術創新應用,提升數字中國建設質效。發揮中國豐富應用場景優勢,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以數字化驅動生產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爲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國家數據局在6月30日發佈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3 年)》顯示,我國2023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估計超過12萬億元,佔GDP比重10%左右,有望提前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其中,以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爲代表的新興業務收入逐年攀升。2023年雲計算、大數據業務收入較2022年增長37.5%,物聯網業務收入較上年增長20.3%,遠高於同期電信業務收入增速。

對於下一步工作,劉烈宏指出,將加快推進數據基礎設施和基礎制度建設,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數字化公共服務水平,全面統籌數字化發展和安全,完善數字中國建設推進機制,強化常態化監測評估,全面提升數字中國建設的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

劉烈宏表示,要深入激活數據要素價值,構建以數據爲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他透露,國家數據局將以制度建設爲主線,今年陸續推出數據產權、數據流通、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公共數據開發利用、企業數據開發利用、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指引等8項制度文件,加大政策供給。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研究制定數據要素產業發展政策,保障數據要素高水平應用

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底,我國累計建成5G基站達383.7萬座,佔全球5G基站總數超6成,互聯網應用範圍不斷擴大,IPv6的資源供給豐富,算力基礎設施達到世界前列,數字經濟發展基石日益穩固。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辛國斌表示,工信部將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夯實數字經濟基石,加強戰略統籌,促進數字基礎設施體系化發展和規模化部署,深化設施、設備和數據共享,加速前沿技術轉化應用,加快構建高速泛在的集成互聯、智能綠色、安全高效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

在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方面,截至2024年一季度,重點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62.9%。全國具有一定區域和行業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340個,標識解析體系全面建成,融合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持續涌現。

辛國斌表示,工信部將深入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壯大數字經濟動能,加快推進5G、千兆光網等網絡的覆蓋範圍與融合應用,發揮應用場景優勢,分行業制定數字化轉型路線圖,加快“5G+工業互聯網”規模化應用,聚焦重點領域,形成創新應用示範標杆,積極建設智能工廠,完善智能製造標準體系,助力產業數字化轉型。

在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方面,數字產業規模日益壯大,已成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今年前5個月,我國軟件業務收入超過4.93萬億元,同比增長11.6%;信息技術服務收入3.33萬元,同比增長12.7%。支持培育了一批質量評價、資產評估、交易撮合的數據服務商,數字經濟產業生態不斷豐富。

“工信部將加快數字產業創新發展,強化數字經濟保障,加快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創新發展,加大區塊鏈、數字孿生等前沿技術研發,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深化數據管理國家標準貫標,研究制定數據要素產業發展政策,保障數據要素高水平應用,培育壯大數字產業規模。”辛國斌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