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衝突如何確保電力?賴總統:電網分散提早4年完成

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今天召開首場會議。圖/總統府提供

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首次會議今天登場,媒體關注若兩岸發生衝突政府如何確保電力與能源韌性?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惇涵表示,賴清德總統曾在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中裁示,希望關於民生相關的電網分散、韌性強化計劃能提早4年完成。

防衛韌性委員會歷經4小時落幕,會後總統府舉行記者會。針對若兩岸發生衝突,中共損毀我離岸風電或海底電纜,政府如何確保電力與能源韌性、是否考慮核電延役?

張惇涵說,委員會中沒有人提到核電延役問題,至於電力韌性,不只是發展再生能源,包括儲能系統、電網分散性與分散風險,在先前的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中,臺電董事長曾文生曾報告電網分散化計劃,賴總統當時也裁示,希望關於民生相關的電網分散、韌性強化計劃能提早四年完成。

張惇涵表示,會中很多委員聚焦關鍵基礎設施討論,但並不僅限於油水電等設施,盤點出310個關鍵基礎設施,分爲8大類。目前8大領域包括能源、水資源、通訊傳播、交通、銀行與金融、緊急救援與醫院、中央與地方政府機關、高科技園區等。

張惇涵說,與會委員對關鍵基礎設施有很多討論,例如委員吳怡農提及,關鍵基礎設施的兩大安全是系統跟網路安全;委員杜文苓則主張桌上兵推外,氣候變遷、安全能源供應應該要單獨兵推;委員蕭旭君提到,各項關鍵基礎之間的相依性應該更完整盤整,如變成環狀圖,逐一檢視各環節。

而委員蕭雅文指出,關鍵基礎設施的攻擊無時無刻存在,不是終端而是開端;委員劉文則強調,數位韌性不應該只是硬體,在認知上也很重要。委員洪偉淦也說,關鍵基礎設施有一定相依性,攻擊不一定是實體的,資訊攻擊會最早發生,應從源頭強化資安,相關發言都獲得委員會一致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