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降六年,PE/VC加速出清!投資機構卷向新質生產力

“私募股權基金行業野蠻生長的時代宣告終結。”

在近日召開的2024第十八屆沙利文中國增長、科創與領導力峰會暨第三屆新投資大會上,沙利文與頭豹研究院正式發佈《2024年中國PE/VC基金行業CFO白皮書》(以下稱《白皮書》)作出上述結論,並指出中國PE/VC管理人登記通過情況自2018年起連續6年持續減少。

目前處於縮水狀態的中國股權投資行業,也在倒逼投資機構改變投資策略。在沙利文第三屆投資大會上,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技術是驅動經濟增長最核心的要素,新質生產力有望引領未來產業投資新方向,將成爲創投機構“穿越週期”的利器。

中國PE/VC管理人連續6年持續減少

根據白皮書披露的數據,中國PE/VC管理人登記通過情況自2018年起連續6年持續減少,2023年通過數量僅爲316家,同比減少57%。2024年一季度,PE/VC管理人登記通過數量僅爲25家,環比減少58%,同比減少80%。

《白皮書》指出,“隨着監管政策的持續收緊、以及市場競爭的加劇和行業整合的加速,提高PE/VC管理人的准入門檻和合規要求,具備較強競爭力的管理人才能獲得登記批准。同時,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尤其是IPO退出路徑面臨的困難,也影響了新基金管理人的設立意願。”

整理來看,中國存量市場化PE/VC基金管理人也在加速出清。《白皮書》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國PE/VC管理人數量降至12893家,同比減少10%。2023年4月至2024年5月,中國PE/VC基金管理人存量規模持續減少,截至2024年5月,管理人數量僅爲12384家。

“究其原因,監管政策的變化提高行業的准入門檻,如2023年2月發佈的《私募投資基金登記備案辦法》,不符合要求的基金管理人退出市場。此外,自2022年以來,中國PE/VC市場的基金備案數量及規模連續下滑,給市場帶來壓力;加上退出渠道受限影響資金流轉和後續的募資能力等因素,共同推動行業的自我優化和升級。”《白皮書》分析到。

此外,《白皮書》數據還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PE/VC市場基金備案通過數量和備案通過規模均持續減少,備案通過數量2041只,同比、環比分別下降47%、43%;備案通過規模1274億元,同比、環比分別下降35%、33%。VC融資備案通過數量相較優勢,2023年VC佔PE/VC備案通過數量的65%;但PE市場資金流向更具規模性,2023年PE佔PE/VC備案通過規模的57%。

新質生產力成爲創投機構角逐點

“投資機構面臨一個巨大的矛盾,即上游LP(注:有限合夥人)不斷提高DPI(投入資本分紅率)要求,和下游退出越來越難之間的矛盾。股權機構的投資不可避免要受到兩端的影響,某種程度上是在夾縫裡尋找合適的投資策略。”在沙利文第三屆新投資大會上,元禾原點管理合夥人費建江指出,當前市場環境下,只有創造價值的機構才能在市場長期生存,而技術是推動新一輪生產力新技術進步和產業變革的核心動力,“理論上是可以穿越週期”。

6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簡稱“創投十七條”)。作爲國家層面推動創業投資發展最新的綱領性文件,“科技”關鍵詞貫穿《政策措施》全文。在國家確定了引導創投行業投向科創領域的主脈絡之後,業內人士表示,當前的投資人基本上都具備工科或者產業背景。

不過,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對投資機構也提出了更深層次的要求。華映資本創始管理合夥人季薇表示,過往財務投資機構(尤其是投早期)一以貫之的是Top-down的方法論,即研究驅動,現在的方法論變成了研究驅動疊加深入地方、深入產業的Top-down與Bottom-up結合的模式。“脫離了產業、脫離了技術轉化落地,做好硬科技投資這句話可能並沒有那麼容易。”

“當下很多投資方向的核心技術,最早都是從高校、研究機構的積澱中轉化而來。所以,機構更抓投早、投小。”此外,季薇還表示,投資機構還更應該具備全球市場。

季薇進一步強調,投資機構要適應新質生產力不同階段的發展要求。“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前提,除了‘技術的革命性突破’外,還存在另外兩大因素,即‘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與‘產業深度轉型升級’。這就意味着,除了技術的影響之外,發展新質生產力還需要產業端有信心做投資,擴大再生產;需要消費終端的振興;更需要生產要素的有效配置。”季薇表示,風險投資機構在資源有效配置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如過往中國企業出海,是將模式照搬到國外,如今,很多企業會將生產製造環節進行全球化佈局,並且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的全球化,並非簡單地在國內做到市場前三後,再捲到全球,而是,在最初做中國市場與全球市場相關的生產要素配置時,便已經思考了全球化問題。投資機構應該在此過程中幫助被投企業在全球化過程中解決適配性、合規性等問題。”

新質生產力的“出海機遇”

東方富海合夥人楊雪飛還指出,當前除了新質生產力引領的科創主題投資之外,出海也是創投領域另一大熱門方向。

沙利文全球董事局主席富大爲(David Frigstad)看好對中國企業在全球探索新機會的機會。富大爲指出,當前全球經濟正處於智能革命的關鍵時期,這將極大地推動生產力的發展,併爲全球企業創造前所未有的機遇。他指出,中國企業尤其能夠利用其在製造業方面的優勢和技術集成能力,在全球市場上佔據有利地位。爲了把握這些機遇,企業需要構建完整的價值鏈生態系統,包括供應鏈、客戶鏈、營銷鏈和技術鏈等,並尋找合適的合作伙伴共同開發這些機會。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可持續發展目標本地化項目主任王東,也基於全球化視角,分析看好中國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兩大方向,即製造領域的科技創新以及與生產過程密切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業。

“生產性服務業的比重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階段的重要參數。在一些西方國家和產業比較發達的國家,這種生產性服務業已經佔到GDP總量接近40%,而中國目前仍然只有約10%。”因此,王東認爲,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是中國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蘊含着許多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