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響中國】數據要素支撐新質生產力發展
(原標題:【理響中國】數據要素支撐新質生產力發展)
按照《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的重要部署,數據要素作爲科技創新的核心要素被納入現代產業體系,以激活全要素生產效率,打造新生產、新分配、新流通、新消費。通過數據要素連接供給側和需求側,構建高效協同的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資源優化配置平臺,最終實現數字經濟供給側與需求側同頻共振,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以數據要素牽引新質生產力生成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指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如果說在工業革命時期,鋼鐵、石油等資源是核心的生產要素,那麼在人工智能時代,數據將是核心的生產要素。將數據要素嵌入數字經濟現代產業體系全過程,起點是高科技,路徑是高效能,落腳點是高質量。
在數字經濟條件下,通過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性技術對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等全生產要素進行數智化賦能,打造數字產業創新生態系統,全面提升產業的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形成數字經濟時代居主導地位的先進生產力。新質生產力理論是新時代對馬克思主義關於生產力要素內涵作出的拓展和深化。在數據要素的“加持”下,可以激發勞動者的數智化創新活力,提高勞動者的數智化技能,打造具備跨界融合能力的數智化人才,加快形成具有數據知識、數據技能、數據素養的數智化勞動者。
在數據要素的嵌入下,勞動資料從實體性勞動資料轉變爲數智化勞動資料,生產工具由工業技術轉變爲數智技術,生產空間由實體的生產車間等轉變爲虛擬的網絡平臺,資本要素由實物資本轉變爲數字資本,推動生產鏈、供應鏈、價值鏈等多鏈融合,推進產業鏈現代化。
在數據要素的助推下,勞動對象的數據化程度不斷深化,海量“數據”等新型勞動對象爲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豐富“質料”,構建起包括信息高速網絡、大數據中心、智能物流系統在內的數字基礎設施,推進具有前瞻性、引領性和顛覆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
總之,數據要素的出場,使得數字經濟核心競爭力由資源稟賦型轉向數智稟賦型,進而形成以高質量發展的創新集羣爲核心的數字經濟增長極。
高素質勞動者構成新質生產力的“創新要素”
勞動者是生產力系統中最活躍、最能動、最具革命性的因素。新時代,圍繞人才強國戰略,需要培養造就以卓越工程師爲代表的工程技術人才和以大國工匠爲代表的技術工人,打造與新質生產力發展相匹配的新型勞動者隊伍。《決定》明確提出,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着力培養造就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着力培養造就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提高各類人才素質。
新質生產力是以勞動者與數智化機器聯合爲核心的新時代新型生產力模式。勞動者主體素質與作爲“物”的數據要素之間的互動,構成生產力結構性量變基礎。在“物”的層面,以“數據+算力+算法”的創新爲外在動力,提升生產力水平。其中,數據孕育着新質生產力的新要素,算力體現着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算法反映着新質生產力的新優勢。在勞動者層面,以“數據+能力+素質”的創新爲內在驅動,提升生產力水平。勞動者永遠是生產力三要素中起決定作用的核心,人的勞動對生產力的質態變化具有決定性作用,智能時代籲求數據知識創造者。勞動者與數據要素結合產生內源性“乘數效應”,牽引培育能夠熟練掌握新質生產資料的應用型人才、能夠適應數智化工作的戰略型人才、能夠推動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創新型人才,以數據要素“加持”傳統勞動者智力優勢提升,激發勞動者創新效能,實現數字經濟和新質生產力的基層佈局。
新介質勞動資料構成
新質生產力的“創新關鍵”
人類從以手工工具爲主的農業社會過渡到以機器設備爲主的工業社會,直到21世紀數字技術的顛覆性轉變,使信息化工具最終佔據了人們的視野。馬克思認爲,勞動資料就是人們從事物質生產時所需的物質條件和手段。“各種經濟時代的區別,不在於生產什麼,而在於怎樣生產,用什麼勞動資料生產。勞動資料不僅是人類勞動力發展的測量器,而且是勞動藉以進行的社會關係的指示器。”
新質生產力以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互聯網、5G等前沿技術爲基礎,數據和算法成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最大着眼點。數據與其他生產要素融合,廣泛滲透到生產、流通、消費等社會生產過程,以“乘數效應”提升生產效率。質言之,數據要素這一新型生產要素,成爲加快新質生產力形成的關鍵驅動力。數據通過協同優化發揮“乘數效應”,彰顯數據要素對新質生產力的強大賦能,構建以數據爲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數據通過複用增效發揮“乘數效應”,通過數據挖掘,提升數據質量,維護數據安全,增加數據效能,提升數字經濟的運行效率。數據通過融合創新發揮“聚合效應”,通過促進數字產業集羣化,產生新的核心競爭力,培育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運用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綠色化、安全化的生產技術進行生產。“加快形成同新質生產力更相適應的生產關係,促進各類先進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爲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爲新質生產力強勢升級注入強大動能。
新質料勞動對象構成
新質生產力的“創新基礎”
“推動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優化組合和更新躍升”,《決定》對勞動對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馬克思看來,勞動對象取決於物質生產勞動實踐的水平。“在實踐上,人的普遍性正是表現爲這樣的普遍性,它把整個自然界——首先作爲人的直接的生活資料,其次作爲人的生命活動的對象(材料)和工具——變成人的無機的身體。”
數據要素將勞動對象轉換爲多模態數據,以非稀缺性、虛擬性、易複製性等擴展新質生產力勞動對象的種類與範疇,實現數字信息時代勞動對象由實體向虛體的演進。數據要素作爲新質生產力的新型要素,滲透到數字經濟生產、分配、流通等各個環節,在廣度、深度、精度和速度等層面推動勞動對象的資源優化配置與創新升級。發揮數據在傳統產業全方位、全鏈條、全要素數字化轉型、升級與再造中的優勢,發揮數據在打造數字產業鏈條、數字產業集羣和數字產業生態中的優勢,發揮數據在生產鏈、創新鏈、價值鏈構建中的優勢。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呈現源頭創新、跨界融合、多點突破的新趨勢,數據資源、虛擬空間、生物基因、微觀粒子等,拓展了勞動對象的新邊界,拓寬了勞動對象的新領域,開拓了勞動對象的新空間。因此,要通過發揮數據要素在資源配置中的“乘數效應”“裂變效應”“聚合效應”等,驅動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和現代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近年來,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加速創新,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範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爲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要“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在這個數據驅動的時代,“向數據要素要新質生產力”不僅是戰略抉擇,更是發展大勢。新質生產力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數據作爲新型生產要素切入生產力全過程,通過數據的協同、複用、融合,發揮數據對經濟發展的放大和倍增效應,從而形成新質生產力,推動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數字帝國主義批判與國際數字治理中的中國話語權研究”(23&ZD014)階段性成果)
(作者系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網絡空間公共安全研究中心(智庫)特約研究員)
審覈:李建軍
網絡編輯:齊澤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