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車的狂歡,實用主義的暫時勝利

這幾天,理想汽車迎來了一場大狂歡。

2月26日,公司披露了一份"創歷史"的2023年度業績公告:營收破千億,整體盈利過百億,現金儲備上千億。成爲繼特斯拉、比亞迪之後,全球第三家實現盈利的新能源車企,也是中國首家盈利的造車新勢力。

業績披露後,理想汽車在美股和港股均迎來大幅上漲。27日,理想汽車-W收漲25.45%,市值單日上漲超700億港元,比小鵬汽車-W總市值還要高。

2014年前後,"蔚小理"等造車新勢力先後破土,在同一起跑線上,逐浪新能源汽車。期間,有人削尖腦袋擠進來,更多人則是撞得頭破血流退出去。

只是短短几年時間,中國新能源車市,就從藍海殺成了一片血海。

期間,新勢力銷售榜第一的位置上,城頭變幻大王旗,理想汽車從未品嚐過登頂的滋味。2023年,它卻一舉逆襲,率先"上岸"。

是什麼成就了理想汽車?原因自然有很多。如果非要總結,那就是"實用主義的暫時勝利"。

極度實用主義

作爲理想汽車的創始人,80後的李想,無疑是聰明的,且是一個極度的實用主義者。

或許正是基於此,他才用自己高中時期,驚人的業餘收入水平,打動了父母,同意他放棄高考投身創業。從個人網站"顯卡之家",到泡泡網,再從泡泡網孵化出汽車之家。

作爲國內最大汽車資訊網站汽車之家的創始人,李想可以很方便地接收汽車行業的第一手信息,也能更直觀地瞭解汽車用戶的需求。

他善於接受新鮮事物。早在2014年4月,就成爲了特斯拉Model S的首批8位中國車主之一,從埃隆·馬斯克手中,接過了車鑰匙。

這時,中國新能源造車新勢力正蠢蠢欲動。當年10月,李斌找到李想,想將他拉入自己的蔚來造車計劃中。李想同意投資,但拒絕合夥。因爲,他自己也有了造車的打算。

2015年6月,李想辭去汽車之家總裁職務,隨即成立車和家,開啓了自己的造車之旅。

按照李想對新能源汽車行業和用戶需求的理解,車和家計劃從Smart Electric Vehicle(SEV)小型智能電動車入手,藉助相對簡單的技術和低廉的價格,爲城市通勤一族提供新能源解決方案。

這款車速不超過45公里,價格幾萬塊的產品,相當於更智能、更時尚的"老頭樂"。

可是,這款低速電動車產品,未能等來新標準的落地而胎死腹中。

市場不等人,機會稍縱即逝。車和家很快轉向對中型SUV理想ONE的開發。

當時,對於理想ONE採取怎樣的技術路線,公司內部也存在較大的爭議。特斯拉以及蔚來、小鵬等,均ALL IN純電,這是新能源汽車的未來方向。

而李想則堅持認爲,電池、充電等技術尚不成熟,過渡性的增程式可在公司發展初期緩解成本壓力,從用戶的角度看,也可以解決里程焦慮。

於是,從2018年10月理想ONE發佈直到如今,理想旗下所有產品,全都是增程式汽車。

期間,理想的增程式技術,屢屢被業內外斥爲落後、糟糕、過時。李想對這種爭論極爲反感,甚至公開破口大罵。

從如今的成績來看,李想賭對了新能源汽車的上半程。2023年,理想憑藉3款車型,實現了37.6萬輛的年交付,爲30萬元以上SUV和30萬元以上新能源汽車雙料銷冠,也是中國年交付超過30萬輛的造車新勢力。

截至2023年末,理想汽車已累計交付超過63萬輛汽車。但要問身邊開理想的朋友,理想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大概很多人都說不上來。這,恰恰就是最真實的理想。大尺寸能裝下更多人;沙發、冰箱、大彩電等可見物料的堆砌;不爲缺電而煩惱……正是當下中國家庭用車最大的需求。

極度摳成本

李想是喬布斯的信徒,在產品的打造上,理想也一度追隨蘋果。

首款產品理想ONE推出後,單一產品一賣就是4年。直到2022年,ONE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理想密集推出L9、L8和L7,產品矩陣才稍顯豐富。

理想的摳門,在業內是出了名的。就連品牌名的字數,李想都能將其與成本關聯起來。

李想曾在自己的個人微博上說,品牌是"理想"(不是理想智造,也不是理想汽車),車尾和線下門店的燈箱從四個字變兩個字,都可以降低成本。

目前,理想在售的L系列3款車型,無論是外觀還是內飾,怎麼看怎麼像"套娃"。這樣,可以在同一個平臺生產,同樣的零件可在不同車型上反覆使用,甚至在營銷推廣上,也可以少花錢,省出來的都變成了利潤。

這樣的產品策略,也一度讓理想遭遇大危機。

2022年,問界M7發佈,同樣的增程技術,又有華爲的加持,加之更低的價格,直接將理想ONE打殘了。導致其銷量崩盤,提前停產。

就在ONE退市之前,理想也不忘從車主身上撈一把。停產消息秘而不宣,致使很多車主在購買理想ONE不久,就面臨車輛大幅貶值和降價。被割了韭菜的車主們,甚至策劃發起對理想汽車"欺騙銷售"的集體訴訟。

理想的摳,還體現在員工身上。過去幾年,理想汽車頻頻對外發布各種銷量喜報,取得各種第一,可到了給員工發年終獎的時候,卻由以銷量不達標爲由,打折發放年終獎。

2023年,理想汽車盈利過百億,理想的員工們,應該是年終獎數到手抽筋了,也是李想兌現"賞罰分明"承諾的時候了。

突擊補短板

理想汽車一直採用的增程式路線,對核心技術的要求不太高,公司早期對技術的投入,就遠低於蔚來、小鵬等同行,具有較大的成本優勢。因此,即便是所有新能源玩家都虧損的時候,理想汽車也能較好地控制虧損幅度。

一旦達到了一定的銷量規模,成本優勢所體現出來的盈利能力,就充分顯現出來了。

2023年,理想的汽車銷售毛利率已達21.5%,整體毛利率更是來到了22.2%。

然而,隨着新能源電池、充電等技術的提升,純電汽車的里程焦慮已大幅緩解,增程式技術會結束它的歷史使命,理想終會回到主流競爭賽道上。過去,它在技術上投入的不足,都需要快速補齊。

在"蔚小理"等頭部造車新勢力中,理想的研發投入力度,歷來最小。2020年-2022年,累計研發投入遠不如蔚來,只與營收規模更小的小鵬旗鼓相當。

第一財經曾發文,將造車新勢力們的研發成果拿出來PK。截至2023年8月,蔚來汽車的專利申請量最高,達到6071項;小鵬和理想分別爲4118和4069項。

在授權專利這項指標上,蔚小理之間的差距進一步拉開。小鵬以1004項位居第一,蔚來排名第二爲995項,理想則僅有336項。

雖然,專利的多寡,並不能直接等同於企業技術力量的強弱,但通常情況下,專利多的企業,都擁有較強的技術實力。

2022年和2023年,理想大幅提升了研發投入,分別投入研發費用67.8億元和105.9億元。研發方向主要爲智能空間、智能駕駛以及高壓純電解決方案等。

2024年,理想汽車又將迎來一個產品大年,會有4款增程和4款純電車型上市。其中,預熱許久的MPV車型理想MEGA,已確定於3月1日正式發佈並交付,預計售價60萬元以內,這也是理想旗下首款純電產品。

今年初,李想就通過自己的微博發佈了公司新一年目標:800000、100000、30000,對應的就是年交付80萬輛、月交付破10萬輛。

不過,今年理想汽車的開局算不上太理想,1月交付31165輛,雖然同比翻倍,但環比下滑超過38%。同期,問界憑藉新M7的大賣,以32973輛的月交付,將理想擠下了新勢力第一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