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學者:不應指望北京停止報復

立陶宛政治學者科賈拉(Linas Kojala)認爲,2022年立中關係仍將嚴峻,雖然國際社會已對北京的行動做出迴應,但立陶宛不要指望北京會停止反制措施。圖爲臺北國際食品展開幕,舞團表演立陶宛傳統舞蹈。(本報資料照片)

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LRT)新年初邀請專家分析政局,面向包括立陶宛與中國的關係、總理與總統的衝突等。在與中國的關係方面,立陶宛政治學者科賈拉(Linas Kojala)認爲,2022年立中關係仍將嚴峻,雖然國際社會已經對北京的行動做出迴應,但立陶宛不應該指望北京會停止現在使用的措施。

科賈拉說,雖然世界貿易組織(WTO)、歐盟等的作爲可以降低立陶宛的成本,但是若看看澳洲、加拿大的例子,他說不應該假設情勢很快會發生正面改變。

立陶宛與臺灣關係升溫,遭中國用貿易手段報復,近日美國與歐盟相繼聲援立陶宛。美國貿易代表戴琪7日就與歐盟執委會執行副主席杜姆布羅夫斯基斯通話,表示面對來自中國的「經濟脅迫」,美國堅定支持立陶宛和歐盟。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0日就此迴應道,立陶宛違背中立建交時作出的政治承諾,在國際上製造「一中一臺」的事實十分清楚,而美方則不斷爲立國當局撐腰打氣,妄圖拿立陶宛當炮灰,配合美「以臺製華」的政治算計。

汪文斌說,「我們敦促立方糾正錯誤,不要充當反華勢力的棋子。我們也正告美方,打『臺灣牌』得不償失,只會引火燒身。」

日前,立陶宛總統瑙塞達在受訪時表示,政府允許以臺灣名義開設代表處是個錯誤,這番言論令立陶宛政府的內部分歧成爲外界焦點,他與總理席莫尼特的角力也受到關注。

2019年立陶宛舉行總統大選時,席莫尼特及瑙塞達都投入選舉、競逐大位,兩人關係就開始陷入緊張,後來瑙塞達打敗席莫尼特成爲總統。去年,兩人針對立陶宛疫情爆發、疫苗接種程序等問題,都曾相互指責。

立陶宛政治學者拉莫妮特表示,總統與總理之間存在長期不信任,批評兩人之間的關係處於幼稚水準,她預期今年兩人仍可能就地方選舉、國家預算或外交政策等議題交鋒,但有鑑於東歐地緣政治威脅日益嚴重,例如俄羅斯與烏克蘭可能爆發戰爭,她認爲雙方應該有意識地採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