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匯率戰升溫受惠股

日圓急貶,短期臺韓採取阻升,一旦貶破百元時,央行就會放貶積極對抗,貨幣大戰一觸即發。臺廠受惠股率先波動,值得短線留意。

文.陳春霖劉怡妤

日圓一個月急貶一二%,致使中國大陸尤其是臺灣韓國央行面臨匯率大幅升值壓力,各央行極力採取阻升措施,加上臺積電(2330)董事長張忠謀直指,二○○八年金融風暴期間,韓元重貶造成臺廠競爭優勢盡失一席話,迫使央行不僅阻升,更有可能進行激烈放貶動作,貨幣大戰有一觸即發態勢。 然而短線新臺幣國際熱錢撤守日本轉進臺灣前提下,將持續看升,勢必牽動臺股大盤走勢,匯率受惠股也將冒出頭。

安倍鐵腕 日圓急貶逾一成

如果把時間軸拉長來看,張忠謀所言確實值得省思,韓元在金融風暴期間(二○○七∼二○○九年,足足貶了七三%(見附圖),而新臺幣僅貶○.六八%,日圓竟升值一六.三六%,不用多說,期間三個國家的經濟成長率就有明顯消長變化。其中,韓國二○○八年第四季經濟成長年增率(GDP)爲負三.三%,跌幅最輕,臺灣同期則爲負七.三五%。

理周投研部表示,匯兌趨勢影響外銷出口產業相當重要的因素,匯兌貶值對以外銷爲導向的企業有利,但對於進口商則有害;反之,升值對進口內需業者有利,外銷產業有害。

因此,這幾年各國紛紛以量化寬鬆政策刺激景氣,造成全球市場熱錢橫流,而市場熱錢成爲近年來全球匯兌快速波動的元兇,大幅增加企業匯損壓力,更間接影響各國產業的市佔變化。

不過,國際匯率的變動會造成資金的流竄,爲避免貨幣眨值匯損壓力,會轉往相對穩定或看升的市場,這些短線資金又必須投入股市,往往能夠激起一波資金行情。從表一可以看出,二○○七年金融風暴以來,新臺幣只要升值一%,臺股表現幾乎九成是上漲的,且最高月漲幅可達一五%,值得投資朋友留意。

此次日本回鍋新任首相安倍晉三早在上任前,即頻以發言干預日圓走勢,上任後,更以激進作爲促使日圓短線急貶,日圓一個月內由七十九.三二九元兌一美元急貶,直逼九十元整數大關,急貶幅度高達一二%,終結日圓近五年來走貶趨勢。安倍晉三強勢引導日圓走貶,主要是希望藉此提振低迷已久的外銷產業。

臺韓長線放貶對抗

日圓貶值來得急又兇,周邊鄰國還來不及反應,升值壓力已經步步進逼,尤其同樣以外銷導向爲主,且產業結構競爭雷同的臺灣與韓國而言,無異感受壓力最大。然而日圓驟貶,可從兩個層面探討,一是既是人爲,會貶到多少關係未來各國央行可能採取的因應措施;另一是,到底對臺廠是利多還是多空。

市場說法大致推估,安倍晉三採取不顧後果的激烈手段,預計貶值目標應是回到金融風暴前兌美元匯率一一一元標準纔會停止,原因無他,百元以上的日本出口產品纔有競爭力,全年GDP纔有機會轉正。

那麼臺韓甚至中國大陸央行有可能坐視不管嗎?當然不會。尤其臺韓與日本如前述在外銷與產品結構上,彼此處於競爭地位,誰的產品在市場有價格優勢,就較有機會取得訂單。一旦如此,臺韓央行現階段的阻升作爲會轉爲積極的大舉放貶對抗,一場貨幣大戰在所難免。

其次,日圓目前的貶值,確實會對臺廠造成不利,尤其電子產業將受雙重打擊,除新臺幣升值的匯損外,相同產品在國際市場價格競爭優勢與韓廠較勁,現加上日本產品同臺角力

不過,有一點的確值得留意,日圓持續貶低後,給予臺廠與日廠串聯合並共同對抗韓廠的大好時機,觀察從美光併購爾必達,等於同時併入臺廠的力晶瑞晶等DRAM廠,美中日聯手對抗三星,到鴻海(2317)有意併購夏普以及能率並臺灣三洋等,預計這樣的臺日合併潮會持續進行下去。

因此綜括來看,日圓大貶對臺廠似有短空長多意味,投資人不妨以這個觀點視之。當然最終還是迴歸本刊基本宗旨,從貨幣大戰找出受惠股,如前述短空長多,那麼選股策略就需以此模式挑選,短線以新臺幣升值受惠的內需、資產題材爲主,其次,就是向日購料成本下降後的實質受惠族羣

新臺幣升值 電子遭殃

近期新臺幣一度升破二十九元大關,成爲壓抑電子外銷族羣股價表現的主因,尤其先前領漲的臺積電、大立光(3008)、F-TPK(3673)、鴻海等,除了臺積電股價仍能攀高化解做頭疑慮之外,其他個股線型表現均透露隱憂。理周投研部表示,短線上電子股易受匯損衝擊造成股價回檔。

此外,原先市場預期美國消費旺季可爲相關電子廠帶來追加訂單,無奈美國遭遇最大流感疫情,間接影響居民消費意願,加上薪資所得稅上升連帶衝擊拖累消費支出增長,高盛證券預估第一季消費支出年增率僅有一%,低於原先預估值二%。

外銷電子族羣第一季表現勢必大受打擊,但具利基的中小型股仍可望有亮麗表現,如散熱模組廠超衆(6230)、雙鴻(3324)受惠平板電腦加裝散熱管,股價表現強勢。

今(二○一三)年全球匯兌戰爭將因日本的強勢干預而一觸即發,富邦金控經濟研究中心總經研究部主管羅瑋表示,日本企圖以匯兌貶值政策,將流失的全球市場從韓廠手中搶回來,但,安倍晉三施行策略風險不低,若今年全球景氣不如預期,則將造成嚴重副作用,導致日本內部資金因貶值與通縮結束而向外竄逃,以及日本公債乏人問津、發債成本拉高。(文未完)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週刊》647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新年紅包財,理財大家來。課程活動詳見www.moneyedu.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