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到底要放棄多少纔夠?
南韓年輕人放棄戀愛、結婚、生子、買房、人際關係,甚至放棄理想和希望,成爲「七放世代」。臺灣少子化、GDP下降情況更嚴重,是執政當局的重大考驗。
文.洪寶山
前幾年南韓出現一個熱門名詞:「三放世代」,形容新世代南韓年輕人成爲放棄戀愛、放棄結婚、放棄生子的世代,最主要原因出在努力工作卻還是薪資停滯、無法升遷。甚至再衍生出「五放世代」,放棄戀愛、結婚、生子、買房、人際關係,再加上最後放棄理想和希望,成爲「七放世代」。
南韓情況有多悲慘?在《憤怒的數字》一書中,清楚描述了他們的現狀:「35.1%的家庭體驗過貧窮,低收入戶家庭負債是年收入的兩倍,家庭負債是OECD國家的兩倍,教育水準最棒,幸福指數最低,女性十人中四人爲低薪勞工……」
去年南韓經濟成長率下降到2.6%,青年失業率超過10%,而且在南韓通常只有家境好的人才可以上頂尖大學,也只有頂尖大學的畢業生纔有機會得到好工作,韓國人常說:「進了三星上天堂,不進三星下地獄。」因爲一般的南韓青年只能獲得兼職或派遣工的工作機會。
但是,南韓工時長是舉世有名的,與臺灣不相上下。去年工時2113小時,臺灣則是2104小時,同樣的,努力工作卻得不到相對薪資的成長。
過去衡量一個人最基本的成就,會說是五子登科,出社會後擁有車子、房子、妻子、孩子、錢子是最根本的追求,跟「五放世代」就形成了對比。南韓的放世代會不會也出現在臺灣?
當我在閱讀南韓新社會研究院出版的這本《憤怒的數字》時,每看一個數字,都會想到臺灣的現況,越比對越心慌,兩者之間有太多的相似了。例如書中提到南韓是「出生率最低的社會」,從1970年的4.53個到2012年的1.3個,2005年更曾降到最低1.07個,這是南韓的數據。臺灣2013年總生育率只有1.065,2008年只有1.05,少子化的現象,臺灣比南韓更嚴重。
南韓去年經濟成長率下降到2.6%,臺灣更是連保一都有困難。同樣面對多數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的貧富差距,而財富的M型化,也呈現在教育的M型化上,臺灣的有錢人上國立大學,窮人家念私立大學的趨勢也在發生中。
臺灣與南韓在諸多經濟、社會數字上有同有異,各有不同的問題,都是執政當局能否穩定政局的重大考驗。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週刊》第849期www.moneyweekly.com.tw。尊重智慧財產權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