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人的至暗時刻:資產荒的資產荒,錢荒的錢荒

如今的財富管理是越來越難做了。

存款:利率又雙叒降了。9月起,三、五年期定存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只有2.2%、2.25%了。

理財:去年破淨潮的傷口剛恢復了些,今年6月來淨值下跌的理財又多了1000來只(多爲股票、混合債券型)。

保險:3.5%的增額終身壽險下架了。

利率債:3%以上的利率債被消滅了,超長期30年利率債跌到2.879%。

固收+:變成了固收-了。

股票:接近3000點了。

基金:不賺不賠就跑贏85%的同類(股票型)了。

大家不禁愁了:這年頭,想找個穩健高收益資產就這麼難麼?

財富管理機構更愁:這年頭,想找個穩健高收益資產真就這麼難。

似乎信託還是個例外。

7月成立的集合信託產品平均收益率小幅上行至6.58%。從某信託平臺上掛售的產品來看,2年期的參考年化收益率大部分在7%以上。

不過,中融信託產品的暴雷,再一次給想實現財富增值的人們敲響了警鐘,你想要高收益,說不定損失的就是本金。

所以,這年頭想要穩健還收益率高點,就沒有不愁的。

7%的收益率意味着什麼?

來自券商的資深投顧馮楠給我們打了個比方。

如果現在2.55%的國債利率算是無風險利率,那麼超過2.55%的收益率都是包含着預期的風險在裡面的。收益率越高,對應的風險程度必然也越大。

想要達到7%的預期收益意味着什麼?用風險資產中公募基金的收益率來類比一下,這就相當於今年你要跑贏96.4%的公募基金(全部類型),而連續三年你要跑贏79.1%的公募基金。

如果你給哪個基金經理定了這樣的考覈基準,他一定愁的連覺都睡不着了。

不過,來自三方財富管理的銷售總監夏翔則一上來就表示,對於信託,不應過度製造焦慮。

信託產品的風險主要集中於兩類,即被詬病已久的資金池和投向不明的自融。

資金池產品往往具有期限錯配和借新還舊的特點。給到客戶的收益大概在7%,但引入底層資產卻往往是年化10%-15%以上成本的房地產融資。以往,房地產行業高歌猛進,質押的項目也相對優質,其與信託行業也算是同舟共濟,齊頭並進。

但隨着房地產行業的高光不再,誰還能在10%以上融資成本的重壓下生存?於是,這些相關產品便成了一場擊鼓傳花遊戲,依靠維持流動性苟延殘喘。

自融產品則類似過去p2p賣的部分短期高息產品,即高息募資給企業自用。這些產品往往投向模糊,底層資產真假難辨,同時還缺乏監管和風控。投入的資金沒有流向真實借款人,一旦出現問題,便可能血本無歸。

然而,隨着近幾年信託行業逐漸規範,這些產品體量已經顯著壓縮。當前的暴雷、延期兌付,不代表集合信託、甚至整個信託行業都是風險。“關鍵還是要看底層資產。”

信託的預期收益仍然相對要高一些,是因爲在包括房地產、城投、製造業甚至金融領域,還是存在融資難的環節。這些企業需要資金來維持生存和運營,即便融資成本基本都達到了5%以上。

這也是爲什麼信託產品的門檻也往往比其他資產高。這不僅僅意味着有更高的收益,同時也意味着要麼有能力承擔風險,要麼有能力辨別風險。

錢還能去哪呢?

夏翔坦言,中融的延期兌付肯定會對非標資產帶來很大的衝擊,但相關資金不太可能會流向權益類資產。

從他與客戶的溝通來看,風險偏好低的客戶,其資金會流向理財和存款。而風險偏好高的客戶依然會選擇收益率相對較高的標類城投相關產品。

其次,保險產品也是比較好銷一類資產。來自保險經紀公司的曾野表示,在3.5%預定利率7月底大調整的背景下,7月的銷售額是平常的數倍。

當前,儘管預定利率下調至3.0%,儲蓄險的核心優勢——增值確定性不會改變,增額終身壽險分紅型或將成爲主流,即2.5%的預定利率+分紅。保單持有人開始擁有參與保單“盈餘分配”的權利。

另外,6月份存款利率下調後,銀行表內資金已經加速流向理財。來自銀行的資深投顧蘇柏表示,包括銀行、基金和保險都曾經試圖推出類似的固收產品來吸引信託的“高大上”客戶,但效果卻始終平平。最重要的差異就在於,那些客戶就是衝着信託的類剛兌和高收益去的。

銀行的同類理財產品,投資於相關非標,城投債,國企債以及衍生品和中性量化產品,其相對信託,投資更穩健,標的更透明。而收益率也就在4%左右,相比而言,信託則在6%以上。

但畢竟魚和熊掌已經變得越來越不可兼得,安全和收益也是如此。隨着基準利率的下調,調降收益預期也是必然和必要的過程,目前相對穩健的固定收益率應當在3-4%左右。

隨着信用利差的收窄,以及信託的非剛兌、淨值化轉型,理財和同類信託的配置差距正在逐步縮小。

標債私募和量化私募也是大額資金的另一個選擇,但規模限制是一個難題。

蘇柏認爲,以量化私募爲例,其和主觀私募畢竟不同,規模快速增加對策略的穩定影響很大,本來只是30、50億規模的,上到100、200億,一旦投研能力或者標的容量跟不上,還能不能實現原有的策略就不確定了。因此這類選擇只屬於小衆市場。

財富管理的至暗時刻,資產荒的資產荒,錢荒的錢荒

固定收益,收益率日漸微薄。風險資產,又始終表現不振。這是財富管理最困難的時期。

就好像一邊企業依然缺錢,一邊銀行貸款難放一樣。財富管理機構也同樣沒辦法把缺錢的和缺資產的撮合到一起。

在風險偏好越來越的預期下,大家不斷把錢投到銀行,理財,貨債基金,保險。逼得這些金融機構把能買的,有點票息空間的資產都擼了一遍,期望能提升收益水平。

包括拉長久期(期限越長的債券,收益率越高)。以30年期國債爲例,金融機構通過“補久期”的方式帶動超長債出現“超漲”行情,收益率年內從3.2%上方下跌至歷史低位2.87%,與10年期國債的利差收窄至僅30BP。

信用下沉(資質越差的債券,收益率越高)。以近期搶配城投爲例,天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天津城建”)所發行的“23津城建SCP051”成爲哄搶的香餑餑,簿記建檔申購區間調整爲4.50%至5.55%,全場70倍。“23津城建SCP051”也收穫了43倍的認購,票面利率4.50%。

此前,1年內天津省級非永續、1-2年貴州區縣級非永續、1年內廣西地級市非永續、1年內黑龍江地級市非永續城投債等收益率下行幅度均超30BP。

私募城投中1年內甘肅地級市非永續、1年內吉林區縣級非永續、1-2年黑龍江地級市非永續、1年內黑龍江地級市非永續城投債,下行了92.72BP、65.37BP、57.85BP、41.27BP。

按照這樣的情況,以後發行的固定收益類產品,預期收益或許還要進一步下調。

而另一邊,風險資產爲找錢焦頭爛額,股權、股票、基金在財富管理機構的銷售中卻無人問津。

幾乎所有財富管理機構都表示,推權益資產太難了。行情低迷是主要的原因。

蘇柏也表達另一方面的擔憂,即風格的變化和業績的穩定性。

他說:我們會推一些去年業績還可以的,比如做能源行業的基金。但是現在市場風格變的很快,這類基金未來的表現就很難說,現在推薦未必能爲客戶帶來增益,所以我們其實也不積極。

券商投顧會對權益市場做出一些預判,但馮楠也相當謹慎。儘管他本身比較樂觀,但還是強調至少要留一半資金配置固定收益資產。

“好賣的時候難做,難賣的時候好做,我覺得財富管理的矛盾總是在這,這次也是這樣。”

應要求,文中馮楠、夏翔、蘇柏均爲化名。

END

光述Lightell

記錄「大財富管理時代」的好公司和好故事,洞察行業變遷與未來趨勢。

聯繫我們:Lightell@126.com

本文來源:光述Lightell,作者:言止,原標題:《財富管理的至暗時刻:資產荒的資產荒,錢荒的錢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