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病不是自食其果 糖友力圖撕掉污名

糖尿病易被貼上負面標籤,包含胰島素注射、血糖監測、飲食限制、肥胖和低血糖發作等,都可能招來異樣眼光,專家呼籲大衆響應終止糖尿病污名運動。(臺灣基層糖尿病協會提供/林周義臺北傳真)

糖尿病污名化問題嚴重,不少民衆歸咎於個人不知忌口、生活習慣不良所致。近期18國完成「去除糖尿病污名與歧視」國際共識聲明,指出高達5分之4的成年糖尿病患經歷過糖尿病污名,5分之1曾在就醫、就學、就醫遭受歧視。

臺灣基層糖尿病協會日前舉辦臺澳國際交流會議,邀請澳洲糖尿病協會首席執行官Sof Andrikopoulos醫師與臺灣糖尿病照護基層醫療人員、糖友代表,就糖尿病污名化現況與對策進行交流,盼臺灣社會也能接軌國際,透過實際行動,撕掉糖尿病污名標籤。

第一型糖友、擔任糖尿病志工超過20年的陳宇衫指出,過去曾有糖友擔心被同事看不起,不僅勉強自己跟着同事喝飲料、吃甜食,甚至體檢時也用別人的檢體,以爲神不知鬼不覺,直到眼底大出血、差一點造成視網膜剝離,家人才發現她長期血糖控制不良。

第二型糖友、教授苑舉正花了10年時間,才願意在飛機上公開注射胰島素,過去他認爲,公開承認患有糖尿病,就表示「人生輸了」,身爲一個大學教授、社會菁英,他人生一直是順遂的,不願就此服輸,直到他領悟到糖尿病的普遍,除注射胰島素、測血糖,他與旁人並無不同,且糖尿病並未影響他在學術、職場及人際關係的表現,他才釋懷。

臺灣基層糖尿病協會理事長李洮俊指出,不少民衆刻板印象認爲糖尿病是過度食用含糖食物、缺乏運動,是年長者的疾病,或將糖尿病歸咎於個人不知忌口、生活習慣不良,是「自食其果」,這樣的想法,可能引發糖友的自責與病恥感,導致他們不想透露病情,甚至不願求助。

不僅如此,社會對糖尿病的污名化,甚至會影響血糖控制。一項針對1萬2000名糖友的調查研究顯示,糖化血色素大於7、血糖控制較差的族羣,對污名化感受越強。污名化甚至與視網膜病變、大血管病變等併發症有關,高醫大教授王瑞霞的研究也發現,「自我污名化」甚至會影響血糖控制與生活品質。

李洮俊指出,當糖尿病被貼上負面標籤,包含胰島素注射、血糖監測、飲食限制、肥胖和低血糖發作等,都可能招來異樣眼光、特殊待遇。他希望社會大衆正確認識高血糖疾病,一起響應終止糖尿病污名運動,不讓臺灣在這場國際活動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