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的 “技術觀”
“蔚來技術全棧”背後,李斌的技術邏輯是什麼?
2023年9月21日,蔚來汽車(以下簡稱“蔚來”)召開了“NIO IN 2023 蔚來創新科技日”。
首次以蔚來CTO身份亮相的李斌,從芯片和車載智能硬件、電池系統、電驅及高壓系統、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慧能源、全景互聯、整車全域操作系統、車輛工程、智能製造、人工智能、全球數字運營十二個維度全面闡述了蔚來的技術創新佈局——“蔚來技術全棧”。
這也是蔚來創立八年以來,首次對外公開自身技術進展。
發佈會上,李斌接連秀出了蔚來首個自研激光雷達主控ASIC芯片——楊戩;自研的新一代大圓柱電池包圖片(尚未發佈);首個車企自研併發布的整車全域操作系統——SkyOS·天樞;自研全景互聯生態——NIO Link;即將上線的第三代換電站;自研全球首個AGV柔性裝配島和首款手機產品NIO Phone。
在三電、自動駕駛、智能座艙、智慧互聯和軟硬件、智能製造端,一張蔚來的全棧自研技術大網浮出水面。
而作爲CTO的李斌,構建蔚來技術全棧的底層邏輯是什麼?技術客體之後,李斌的主體“技術觀”是怎樣的?
蔚來“什麼都做”的大規模投入,是揮霍?還是理性投資?
方得智駕分析解讀。
持續的研發投入
蔚來活下去的基本保障
談及李斌,更多時候是作爲蔚來董事長、CEO、聯合創始人的身份在“NIO Day”上與用戶面對面。
談及蔚來,外界的一致看法是“服務本體論”。
但李斌一直覺得:“蔚來的服務其實沒那麼好,只不過跟大部分同行相比,我們在這方面的決心要大一點。”
而在蔚來2015年創立之初,初創團隊的目標實際是“做一個全球有領先的研發、技術能力的公司”。
截至目前,蔚來在全球6個國家、13座城市建立了一支超過11000人的研發團隊,累計申請專利7300+。在資本投入端,一直保持着單季度20% 總營收的研發投入佔比。
如果以今年二季度的營收(87.7億元)、研發投入(33.4億元)爲對比,這一比例實際已經上漲到了38%。在過往一年中,蔚來的單季度研發投入最高接近40億元。
未來,李斌的單季度預期研發投入“底線”是30億元。而在今年二季度,蔚來的淨利潤只有8700萬元。
發佈會現場,李斌特意提及近期收到的關懷——有朋友勸他“不要投那麼多錢,省着點花。”
但“在研發投入方面,我們不會(降低標準)……研發投入的強度,我們保持。”
因爲在李斌看來,持續的技術研發投入,“是蔚來參與下一階段智能電動汽車市場越來越激烈的競爭的一個‘基本保障’。”
做長期主義與原子化能力競爭
而要如何分配這每季度30億的研發資金,是李斌真正要解決的問題。
發佈會上,蔚來公佈了蔚來技術全棧的12個細分領域。
從邏輯上看,這十二個領域分爲橫向的三電系統、智能駕駛、換電站、車手雲路端一體互聯、芯片爲核心的硬件體系、域操作系統爲核心的軟件體系、製造體系;垂直向的人工智能與全球化數字運營,則是分別在以上橫向領域均有貫穿。
僅從佈局來看,李斌的網撒得很大。
相比之下,理想與小鵬目前尚未涉及自研電池,但蔚來的第三代電池包即將亮相;理想與小鵬在加大充電體系建設,但不涉足換電;理想與小鵬在加速自動駕駛突破,但尚不涉及芯片自研。
蔚來屬於典型的“全都要”,這種作風很不“新勢力”,反而與傳統車企如東風、吉利、長城轉向智能電動賽道的舉措相類似。
爲什麼蔚來要把網撒這麼大?
李斌直言:“我們蔚來做事可能想得比較長遠一些,比較長期主義一些。在今天這樣一個快速波動的世界裡,長期主義確實風險變高了,回報相對要低,但是我們有自己的堅持。”
而爲了實現長期主義發展,就必須要在更多的核心領域,有原子化的底層技術。
但在這個過程中,蔚來還要逐漸“提高效率、調整節奏、做好優先級。”
這也引導出蔚來爲什麼要搞技術的三個核心導向:企業體系運轉效率提高、全生命週期的產品體驗增強和用戶利益需求滿足。
這同時對應蔚來的三個核業務發展方向:全球佈局、智能電動汽車和用戶企業。
如果再將這三個業務進一步劃分,就是全球運營下的多品牌、多平臺、多區域;以智能、電動、汽車爲中心的產品規劃;打造用戶爲中心的的產品、服務、社區。
而這也是理解“蔚來技術全棧”十二個技術領域的落腳點,也是理解李斌技術邏輯的真正客體。
滿足用戶利益與需求
在其中,用戶利益需求是蔚來的技術出發點。
李斌直言:“我們的研發投入能不能給用戶創造價值,能不能從用戶利益出發,是我們的底層思考。”
這一表現最明顯的,就體現在蔚來的智慧座艙和全景互聯之上。如果用發佈會上的新鮮事來介紹,就是NIO Link和NIO Phone。
在NIO Phone發佈之後,很多人質疑李斌又在“不務正業、亂花錢”;也有不少聲音將將NIO Phone與華爲和蘋果做對比,認爲這是手機界的新“三足鼎立”。
但對李斌而言,NIO Phone只是提升用戶用車體驗的一部分,是NIO Link的物理載體。NIO Phone與NIO Link的目標,是提升用戶的用車交互效率。
李斌在發佈會上直言:“我們的用戶需要一款與蔚來汽車無縫銜接的手機,我們要做讓蔚來的汽車產品更好用的手機。”
這也是爲什麼蔚來要建立全景互聯生態,造手機的開端——因爲能解決用戶的用車需求。
NIO Phone可以直接取代車鑰匙(即使沒電48小時也可使用);在手機上設置目的地,上車即可自動導航出發;手機複製目的地,中控屏可自動開啓導航;手機拍攝,雲端直接同步到車端(授權後);手機與車機可實現雙屏平行運營不同APP;進入座艙,手機端線上會議自動同步到車機端……
同時,NIO Link和NIO Phone也在推進蔚來在用戶服務場景和社區建設的優化。
換電站、充電樁、蔚來的線下活動等因素都將被融合到NIO Link和NIO Phone之中,爲蔚來用戶建立更清晰的服務和社區建設模式。
這些能力,是目前任何一款手機,都無法實現的。
李斌直言:“我們是爲蔚來車主打造了一個new form……以車爲中心的手機的體驗。”
持續賦能產品、服務落地
打通10-15年的全生命週期
技術的提升,除了能直接滿足用戶的利益與需求之外。更多時候是通過賦能產品間接實現目標。
這其中,蔚來的三電系統、換電站(智慧能源)、芯片和操作系統是核心支撐。
這也基本搭建了蔚來“智能、電動、汽車”的技術底座。
通過全棧核心技術自研,蔚來要確保用戶使用產品的全生命週期內,都能與時代接軌。
“我要考慮10年後的二手車、三手車的用戶體驗,我不光是考慮車的體驗,還要考慮那個時候服務連接的體驗。”李斌如此強調。
從這樣一個視角去想,“蔚來底層的系統的架構,就是要不一樣的。”
以蔚來換電站爲例,“可充、可換、可升級”一直是蔚來換電的核心理念。蔚來在持續推出全新的標準電池包產品、900V高壓控制、持續拓展換電站的數量(1850座)、推出第三代換電站。
每一次代際的交替,就是要維持與智能電動汽車的發展“同步並軌”,實現“可升級”的基本理念。
而要實現可升級維護,就必須獲得最底層技術的控制權。挖到底,就是三電、軟件、硬件。
在產品端,李斌在發佈會上相繼發佈了首個自研激光雷達主控ASIC芯片——楊戩和首個車企自研併發布的整車全域操作系統——SkyOS·天樞。
在李斌看來,“智能電動汽車很多層面是軟硬件耦合的,如果不能進行軟硬件一體化的深度思考、深度優化,產品的體驗不可能更好。”
這也是蔚來爲什麼三電系統、芯片、操作系統都要一把抓的主要原因。
技術管控成本 提升體系化效率
而除了用戶與產品之外,技術的提升,實際也要拉動企業的效率升級。
這集中表現在生產製造和成本控制端。
以蔚來的電池包爲例,因爲自研電池包,蔚來實現了全系車型通用電池包,同時在越來越多換電站的加持下,實際選裝功率更小的標準續航電池包的蔚來用戶從50%提升到了90%。
這相當於節約了20%的電池生產資料。
目前,蔚來有8款在售車型。但蔚來提供了3592320組配置組合。而依靠智能製造技術升級,蔚來實現了21天訂車交付的基本週期。
在近4個月內,蔚來累計推出了5款新車,這也證明蔚來的研發、供應鏈、製造、市場運營、用戶服務的體系化機制正在打通。
“個性化能被滿足、複雜性能夠管理,需要的還是底層能力。”李斌如此解讀。
而在成本端,在21日的座談會上,蔚來透露之後將在每位用戶的專屬服務羣中採用人工和AI相協同的工作模式,這將極大緩解蔚來在服務上的主要人工成本。
如果將自研芯片、三電系統等納入其中考慮,蔚來技術全棧的核心目標還是“更省錢”。
李斌對此直言:“從長期的思考角度來講,蔚來就是用研發換毛利。”
蔚來的技術佈局,與李斌對蔚來的業務佈局,實際是相通的。
從表面上看,這張網很大。但落地到實處,是爲了體現在更好的滿足用戶需求、維護產品全生命週期和提升企業體系化效率之中。
在李斌看來:“我們是這麼想的,我們一直也是這樣跟用戶去交流的,我們也是一直按照我們想的去做的。”
這或許是一家豪華電動品牌的必由之路,只是從實際效益來看,這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同時需要銷量的拉昇作爲“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