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張牛肉麪 用三年時間標準化

陳相仁作爲老張牛肉麪的第三代傳人親身經歷食品料理流程標準化陣痛。以前,由於鹽、醬油鹹淡用量全都老師傅「存乎一心」地決定,因此,經常聽到客人抱怨怎麼口味變了。

十多年前的某一天,掌廚的老師傅突然中風,家裡面纔想到身邊有一個開平餐飲學校畢業小孩,就這樣,陳相仁走進了廚房。透過實際掌廚的經驗,陳相仁慢慢在家族中爭取到發言權。

3年多前,爲了準備到大陸開店,陳相仁先在臺北開了第二家分店,這家分店可不是一般的分店,他想借由這家分店進行流程標準化的試驗

爲了標準化,陳相仁首先把分店的瓦斯爐全都改成電爐原因是電爐可以控制火力,方便標準化。但是,一套電爐設備要花25萬臺幣價格是瓦斯爐的6倍。對於這項投資,家族長輩意見很大,他們認爲是「沒有意義浪費」,這讓陳相仁花了很長的時間去說服他們。

到大陸正式開店前,陳相仁已經到大陸各地整整考察了一年多,走過7個省市,吃過100多家牛肉麪,當然也聽到許多臺商失敗的故事

正因爲實地考察,陳相仁不走高調,而在主要原料(醬油、鹽、牛肉)的採購上,採取在地策略

不少臺商過去堅持用海運進口臺灣醬油,但價格卻是臺灣數倍;其次是鹽,使用不當的鹽,會讓小菜剛開始不鹹,但卻在半小時後變得太鹹。至於在臺灣採用的進口牛腱子心(牛後腿肉,一隻牛隻有兩塊),如果只是兩家店,則原料取得不難,但如果未來在大陸展店到十多家時,就很難取得足夠的供應

爲此,陳相仁找到了「中央特供」的醬油廠;此外,又走遍大陸各地的牧場發掘出4種大陸自產的合格牛肉,其中包括新疆褐牛

爲了與其他牛肉麪區隔,陳相仁認爲,手工面會是老張牛肉麪的賣點,因此,他計劃在每家店都設置制面機,現場製作麪條,不使用冷麪團。

至於第一家店是開在一線城市或二線城市?陳相仁認爲,爲了打品牌,還是應該從上海北京開始展店,不過考慮到地處華北的北京麪食市場競爭激烈,加上上海有國際曝光度(可以吸引創投),因此,老張牛肉麪的大陸首家店今年內將先在上海開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