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模風采·2024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曾雨生:從農民工到架橋專家

原標題: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高級技師曾雨生——(引題)

從農民工到架橋專家(主題)

經濟日報記者 柳潔 董慶森

“幹一行就要愛一行,總得在這個領域裡做出點成績。”這是曾雨生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2001年7月,曾雨生以一名普通操作工的身份進入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20多年來,他一直紮根國家重點工程一線,兢兢業業,逐漸從一名普通員工成長爲電氣專家和架橋機專家,並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技能磨礪非一日之功。在曾雨生身上,不僅能看到他個人的不懈努力,更能看到產業工人成長的時代縮影。如今,已成爲常泰長江大橋合建段節拼架橋機及主橋1800噸橋面吊機負責人的他,仍在新的崗位上默默奉獻着。

人無志不立

臉上洋溢着微笑,眼中透着自信,說話不急不躁,這就是曾雨生。

他家境貧寒,沒有高學歷,仍堅持不懈、努力奮鬥,成長爲同行中的佼佼者。

“建築工很累,但收入還算可以。”曾雨生離開家找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到建築工地工作。慢慢地,項目負責人發現他總是能改進現場施工方案,把工作做得又快又好,就推薦他加入二航局,成爲一名操作工。

多年來,他先後參建了武漢府河大橋、武漢東西湖107國道改造項目、贛江大橋、武漢陽邏長江大橋、合武鐵路等工程。在施工現場,他總是最勤快的那一個。

有時候同事忍不住吐槽他:“你也解決不了難題,何必瞎操心呢。”曾雨生卻只是默默一笑,依舊是隻要現場設備出現故障,他總是隨時上前查看,及時記錄和分析情況,總結解決的思路和方法,不放過任何一次學習和提高的機會。

曾雨生說:“在工作過程中,我對專業電氣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白天在工地上遇到了困難、遇到了故障,就向師傅請教,晚上再回去看書,把實踐和理論結合起來,不斷提升業務水平。”

心心在一藝,其藝必工;心心在一職,其職必舉。多年工程一線的學習和鍛鍊,讓曾雨生技能水平持續提升。2010年,他將捲揚制動器控制系統串入變頻器控制迴路,解決了制動器故障。2013年,他爲行走機構增加了一個緩衝功能,解決了行車停止過急導致橋機整機振動問題。2015年臨近春節時,他火速增援寧高鐵路項目,從事設備安裝調試期的電氣工作,他帶領兩位員工,吃住在現場,連班作業,用4天時間完成設備改造,用3天時間完成架橋機所有線路佈置及調試任務……

此外,曾雨生還完成了太重銀TPZ60架橋項目電氣改造、海南環島鐵路DF450運架項目電氣改造等科研項目,並先後榮獲二航局“五小科技成果三等獎”。2016年,他被授予湖北五一勞動獎章。

曾雨生獲得的榮譽多了,難免更受關注,向他取經的人也多起來,但他始終保持着優秀工人的本色——技術上追求精益求精、工作上敢於攻堅克難。“公司給了我這個崗位,我就要幹好。”曾雨生說。

事無恆不成

曾雨生有了技術,有了榮譽,卻初心彌堅,依舊用實際行動詮釋着執着專注的工匠精神。“我理解的工匠精神,就是在工作領域對自己嚴格要求一點。只有追求完美,纔能有所突破。”他說。

2017年,曾雨生在五峰山接線架樑項目中任項目總機電長。施工時,需要在80米高空架橋機橫移變幅中,用大噸位吊車安裝中支腿。高空安裝不僅耗資巨大,而且安全風險極高。

曾雨生創新工法,參與研究制定了一套橫移變幅方案,對架橋機支撐系統及變幅機構進行了部分優化,即採用小噸位吊車安裝一個變幅軌道樑,再利用架橋機起重天車自行吊運安裝,逐段橫移加長,最終完成變幅橫聯安裝。該工法大大節約了經濟成本,降低了安全風險,並申報通過了國家發明專利。

考慮到過跨施工全程潤滑工作都是由人工操作,曾雨生又參與研製出一套自動潤滑裝置,應用在五峰山5臺架機上。

爲解決架橋機旋轉吊具供電難的問題,曾雨生研發了一套新型旋轉吊具,將僅在航模、醫療機械等領域應用的無刷電機用在節拼架橋機上。改裝後的吊具調速平穩且噪音小,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自五峰山連接線項目第一臺橋機的第一車主桁架到達現場開始,曾雨生總是每天第一個到現場,對現場場地配件的放置、組拼、履帶吊的佔位、人員的安排、各風險點的管控進行仔細分析研究,制定施工方案、節點注意事項等。在師傅的眼裡,橋機就像是他的孩子一樣。”曾雨生的徒弟孫運安說。

常泰大橋項目的很多人都知道曾雨生擅長改造設備。在常泰大橋建設過程中,節段樑臨時預應力施工繁瑣,曾雨生便自主研發出一套自帶臨時預應力施工裝置的新型吊掛,不僅提高了施工工效,還爲相關工序節省了人力和時間。

8000多天,17個項目,曾雨生絕大多數的時間都在與設備打交道。他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普通人成功的訣竅,那就是:“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負!”

技不傳不強

敢於挑戰關鍵技術,勇攀高峰,如今的曾雨生已成爲技術帶頭人。他還肩負着爲項目輸送更多青年技術人員的重任。

“師傅平常要求我們要多學習,學深學精、學有所用,並反覆告誡我們,學無止境,學到的東西總會有用的。”曾雨生的徒弟們如是說。

曾雨生不僅是施工現場的“消防員”,還是培養專業電氣人才的“教導員”。他總是毫無保留地把設備操作技能和現場管理經驗傳授給身邊的青年員工。他還善於發現每個人的優點,積極引導他們根據興趣研究不同的領域。

在曾雨生看來,“師帶徒”培養體現在:日常工作中“傳”,授之以漁;共事處事中“帶”,率之以行。

在二航局開展的拜師學藝活動中,曾雨生帶的徒弟就有十餘人,他還主動承擔起項目新招員工的崗前電氣知識培訓任務,他培養出來的10多名電工,大多數取得高級電工資格證書,有的還成爲電工技師。

曾雨生帶着他的徒弟們奔波在各個施工現場。多年沒從事過臨電管理的他,在常泰大橋項目結束後,馬上奔赴下一個項目,接手了濰宿鐵路宿遷東制樑場臨電管理工作。

學習,是曾雨生對自己和青年職工的要求。除了每天負責的日常工作和解決各種臨時問題以外,曾雨生還擠出時間帶着大家一起學習。他不僅自己參加了成人高考,更鼓勵帶動更多的人提升學歷。

“如果我們能力不強,怎麼能搞好項目?公司怎麼會更強?”技強、人強、企業強,則家國強!這就是曾雨生最接地氣的情懷。

曾雨生常說:“作爲勞動者是幸福的!”對於未來,他充滿希望,堅信只要腳踏實地、苦幹實幹,一定可以靠雙手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