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謀變
編者按:2024年,我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工作進入第5個年頭。隨着消費對於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愈發明顯,越來越多的城市主動加入到培育建設行列中來,通過聚集全球優質消費品牌、提升服務消費品質、推動消費融合創新等方式,不斷增強自身的消費業影響力,並結合地方消費業實際情況提出了方式各異的實施路線圖,昆明就是其中一個典型。
日前,《昆明市培育建設區域性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實施方案》發佈,提出加快將昆明建設成爲規模大、能級高、品質優、市場聚集力影響力顯著、民族文化特色突出、輻射南亞東南亞的區域性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這一獨特定位代表了未來一個時期昆明市在城市消費方面的發展方向。近期,21世紀經濟報道通過實地走訪、訪談等觀察到,昆明正在努力改變城市消費形象,交通、消費供給、消費服務等方面都在升級,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區域性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路徑。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果 昆明報道
11月末,北國冰封,昆明氣候仍然如春,且自有它獨特的生活節奏。街頭隨處可見三三兩兩手捧鮮花的遊客,喂完海埂大壩的海鷗,又去翠湖邊的咖啡館,再轉進旁邊的普洱茶店,最後在一家排長隊的小鍋米線店停下腳步。
這樣的生活節奏,是慢生活、時尚潮流、民族特色的結合體,使得昆明成爲“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的核心體驗地。在網絡平臺,昆明被又稱爲頗具“邊塞布爾喬亞風格”的城市,這是源自時尚界的“簡約、優雅、低調”風格。
隨着《昆明市培育建設區域性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的發佈,昆明又被賦予了“國際化”的定位。分析人士指出,這表明昆明對自身的發展有更清晰認識,“區域性”代表了對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昆明消費競爭力的客觀評判,而“國際”則是昆明基於自身發展優勢的大膽謀劃。機遇的到來也伴隨着挑戰,昆明下一步如何走,至關重要。
力推消費業升級
過去一段時期,隨着雲南交通條件的快速改善,各市州文旅消費快速崛起,昆明從旅遊目的地轉爲了旅遊“中轉地”。支持者以數據佐證:昆明2009年國內遊客總量佔雲南省的比重爲25.3%,2019年下降到23.1%,同期普洱、臨滄和昭通則分別增長了2.6%、1.8%和1.5%;昆明旅遊業總收入佔雲南省的比重也從2010年的28.77%下降至24.77%。
不過,在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採訪中,無論官方或業內人士均持有不同觀點。昆明對外的交通環境還在持續改善,樞紐經濟有望撬動新的客源市場。以成都到昆明的高鐵爲例,目前需6小時左右,而2027年新的高鐵線路通車後將縮短至3小時。“昆明未來有能力成爲成都消費者週末遊的主要目的地。”昆明市商務局副局長李永林表示,“昆明的氣候、美食乃至自然資源都對成都消費者有較強的吸引力”。此外,昆明的消費環境也在升級,以《方案》爲例,其中提出了“做強特色餐飲消費”“創新融合消費場景”等措施“擦亮特色消費城市名片”。
深圳市天圖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合夥人李婧雯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雲南有衆多富有特色的消費目的地城市,昆明因交通樞紐功能而成爲全省的文旅消費中轉地,這並非弊端。“無論消費者在昆明停留一天還是兩天,關鍵的問題在於人均消費金額。”李婧雯說,“而這有賴於昆明能提供多少真正有吸引力的消費產品,比如現在去昆明的知名夜生活街區,除了吃小吃,其他的夜間消費產品和場景的打造仍不足,導致看起來一條街區人氣旺,但實際並沒有產生太多消費行爲。”
雲南省國際貿易學會消費促進研究中心副主任保蕊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昆明應該繼續推進南屏街商圈的城市更新以及能級提升,引進南亞、東南亞特色元素,打造具有“國際範”的都市旅遊品牌,向全球推廣“昆明設計”消費品,並提升昆明本土品牌影響力。
李婧雯認爲,未來昆明各類消費產品之間的聯動性需提升。比如,昆明特色的民宿和營地集中在滇池附近,而在市區主要的夜生活聚集地還很少。昆明商旅體載體還需要打造,目前昆明周邊還沒有能承接大型演唱會的體育場館,而其他城市的經驗表明,演唱會經濟能有效提升人均消費金額。此外,昆明消費產業發展的生態鏈需要加強。“昆明有很多具備發展潛力的消費企業,應該鼓勵專業機構與地方政府一起打造生態化、體系化、產業鏈化的投資基金,推動雲品出滇。”
昆明今年通過一系列舉措表明,當地政府在謀劃推動消費產業升級發展,“季節消費”即爲其中一個措施。
《方案》提出,推廣季節消費。圍繞“夏日避暑”“暖冬觀鷗”等昆明獨有氣候和景觀特點,打造“四季昆明 約惠春城”消費品牌。以“暖冬觀鷗”爲例,昆明首先用了數年時間,將觀鷗變成城市名片,今年又將這張名片升級成了一項促消費活動,昆明文旅精選了26個觀鷗點位、製作了觀鷗地圖,昆明交通開通4條觀鷗免費公交專線,昆明市商務局發放“觀鷗消費券”,並組織各類主題鮮明的市集展銷活動。
國際消費將是下一個風口
與其他城市提出的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方案相比,昆明《方案》的重要定位是“輻射南亞東南亞”,且明確2025年的入境遊客接待量要突破182.3萬人次。但根據《2023年昆明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當年昆明的入境遊客僅爲40.23萬人次。
未來,如何讓更多境外消費者來昆明?
《方案》關於“打造國際化消費環境”的第一條,即“增強消費觸達便利”。其中包括加快建設國際鐵路樞紐,建成以“鐵路幹線+城際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爲主的鐵路交通網絡。加快推進中老、中老泰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構建輻射南亞東南亞的國際物流服務網絡。
數據顯示,自2023年4月13日中老鐵路國際旅客列車開行以來,截至今年9月25日,磨憨邊檢站共計查驗國際旅客列車1260餘列次,保障來自101個國家和地區的28.2萬餘名出入境旅客順暢通關。其中,驗放外國籍旅客4.4萬餘人次,佔比約16%。在驗放的外國籍旅客中,出入境人數位居前五的外國籍旅客分別來自老撾、泰國、馬來西亞、法國和新加坡,出入境事由排名前三的分別是觀光旅遊、探親訪友、會議商務。
保蕊認爲,區位因素是昆明未來吸引國際消費者的關鍵,“2022年起,昆明市正式託管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的邊境小鎮磨憨,成爲全國唯一擁有邊境線和邊境口岸的省會城市。”
打造國際化消費環境需要注意的是,國內消費者與國外消費者的關注點並不相同。2019年,昆明理工大學一篇論文分析了泰國遊客對於昆明消費的偏好程度,結果顯示,昆明擁有泰國沒有的雪山、石林,這些自然生態景觀對泰國人有着較強的吸引力。“泰國遊客在旅遊產品選擇上傾向於選擇區別於泰國的稀缺資源,這些旅遊產品中一些在中國被視爲普通產品,但是對以泰國遊客爲代表的國際旅遊者卻非常具有吸引力。”該論文稱。
雲南省咖啡行業協會副會長鬍路則建議,發展咖啡產業來鏈接境內外消費者。他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昆明的很多消費品爲區域屬性,國際影響力不夠。“無論從全球範圍還是東南亞看,咖啡的影響力都是巨大的,雲南是中國咖啡豆主產區,周邊的泰國、老撾、越南國家不僅種植咖啡,也有悠久的咖啡消費文化。未來可以在昆明構建咖啡消費的IP,讓境內外消費者能在昆明看到從咖啡豆種植、採摘、加工到烘焙、研磨,再到萃取、購買的全產業鏈的消費載體。”
“國際消費是下一個風口,昆明需要做的是提前謀劃。”李永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