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染色體研究 日遺傳學專家未獲同意「活摘抗日男睾丸」
▲ 1932年1月,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士兵聚集在齊齊哈爾火車站附近。(圖/CFP)
日媒《共同社》14日報導,在1930年代,北海道帝國大學(現「北海道大學」)理學部已故教授小熊捍,對日軍在滿洲(現中國東北地區)抓捕的當地男性活體摘取睾丸,並把他們的睾丸作爲染色體研究的檢驗樣本,且沒有獲得當事人同意。
事實上,專攻遺傳學的小熊捍於1937年就已在美國科學雜誌論文提及相關研究,並在1939年厚生省(限厚生勞動省)演講中再次提起。
根據演講速記資料,他曾透過觀察睾丸來調查男性染色體數量,但宣稱人死後狀態不佳,活着的年輕人較合適。據悉,他想到,「將(滿洲)土匪(編按:抗日武裝勢力)作爲材料如何呢?因爲不管怎樣,土匪都會被殺死」。
【男性教授は小熊捍(おぐま・まもる)氏(1885~1971年)。生物學や遺伝學が専門で、30年に北大理學部教授に就任。37年から6年間は理學部長を務めた。】北大教授、戦時下に人體実験 中國人から摘出の睾丸でhttps://t.co/89MGKMJ41C
在軍方幫助之下,遠赴滿州奉天(現瀋陽)的小熊捍獲得一名土匪的睾丸,並稱「獲得了非常好的材料」,但絕口不提摘除睾丸的方式,因爲那是個相當重大的問題;但他強調,「把一名土匪當作犧牲品,絕非無意義之事。」
另據美國科學雜誌論文,一名年約30歲的健康「罪犯」被處決,而小熊捍也把相關檢驗樣本帶回札幌市研究室;此外,2名年約 35歲至40歲「相同人種」的男性也成爲他的檢驗樣本。而北海道大學則以「不知道這一研究,不予置評」作爲迴應。
對此,神奈川大學研究科學史的名譽教授常石敬一認爲,小熊捍應該也有意識到這是一件不應該做的事情,因爲他不想公開摘取睾丸的手法,「或許是對滿洲人的歧視以及急於獲得研究成果的想法,導致了不獲同意就傷害人體的行爲。」
本館待合室の橫に、小熊捍 初代所長のレリーフが飾られました。小熊所長は遺伝研の創設に奔走し、設立とともに初代所長として活躍されました。また、日本の動物染色體研究の先駆者でもあります。 pic.twitter.com/RrYf0XhUUx
★ 版權聲明:圖片爲版權照片,由CFP視覺中國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CFP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