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育人需錨定五個“支點”

在2024年9月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不懈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這爲基礎教育課堂教學改革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1世紀初以來,我國基礎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經歷了從破除“學科本位”到彰顯“學生本位”,再到立足“育人本位”的理念轉變和價值躍遷。這既是激動人心的實踐成就,也是改革發展的歷史邏輯。而今,在建設教育強國的新徵程上,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應高揚育人旗幟,以突出立德樹人導向、遵循教學底層邏輯、強化素養深度培育、豐盈問題解決過程、放飛學生詩性智慧爲實踐“支點”,充分彰顯課堂教學在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建設教育強國中的深刻價值。

突出立德樹人導向,爲課堂育人“鑄魂”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毫無疑問,課堂教學當以立德樹人爲魂。突出立德樹人的課堂,應旗幟鮮明地爲黨育人、爲國育才,毫不動搖地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不折不扣地實施素質教育,徹底掙脫“唯分數”“唯升學”的桎梏,堅決落實“五育並舉”,着力體現“五育融合”。然而,在一些地方的課堂教學中,還存在立德樹人被忽視或流於空泛的現象,表現出口號化、形式化、標籤化等傾向。

全方位、深層次和根本性地彰顯立德樹人的價值導向,是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爲此,在教學立意上,應站在爲每一名學生“繫好人生的第一顆鈕釦”的立場,立足讓每一節課都具有強勁而生動的“思政引領力”,定義課堂教學的新使命。在教學路徑上,應將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基本道德規範教育的典型題材有機融入課程內容中,充分挖掘課程內容所蘊含的真善美基因,將其深嵌於學生學習過程中,積極引導啓迪學生,讓學生在對思政內容主題進行深度的理解、分析、感悟、反思和踐行的過程中將其內化於心。在教學境界上,教師要以德立德、以德施教、以愛育愛,身體力行地把教育家精神內涵貫穿到課堂教學全過程,以至真至愛的情懷,傾注對育人事業、對所教學科特別是對學生的真情,全身心地面向全體學生展開教學,充分尊重、鼓勵和啓迪學生,關心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狀態,尊重呵護每一名學生的個性和獨特想法。

遵循教學底層邏輯,爲課堂育人“奠基”

課堂教學是以課程內容爲中介的教師“教”與學生“學”相統一的育人實踐活動。課堂教學中,必有人類優秀文化對學生生命的浸潤與激發,必有教師高尚道德和靈動智慧對學生生命的啓迪與感召,也必有學生主體動能在生命意義上自覺而飽滿的釋放與張揚。這是教學的本質意義,也是深化教學改革的邏輯起點。課程內容、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最基本的三個育人要素,通過三位一體的交互作用實現其育人功能。育人要素的完備性、交互性和價值性是課堂教學的底層邏輯。

過往的實踐昭示:盲目追逐那些未經時間與實踐檢驗的教學新觀念、新理念、新概念,抑或競相效仿那些缺少嚴謹學理支撐的教學新模式、新方法、新樣態,將帶來課堂教學的意義失真、方向迷茫和功能弱化,也必將違背教學本質意義和背離課堂育人的底層邏輯,這樣的課堂又何以育人?

深化課堂教學改革,需要在追尋教學“原點”的“返鄉之旅”中高歌前行。課堂教學要自覺而堅定地站在遵循教學本質意義的立場,以教學的底層邏輯爲支點,最大限度、內在統一地激發和釋放課程內容以及教師“教”和學生“學”的育人功能;應通過教師對課程內容真善美的精心挖掘與鋪設,給學生生命以浸潤與激發;應通過教師高尚道德和靈動智慧的垂範與綻放,給學生生命以啓迪與感召;應通過教師對學生內在潛能的激發與釋放,促進學生對個體生命意義和世界意義的理解。

強化素養深度培育,爲課堂育人“聚力”

核心素養是指學生通過課程學習,具備適應未來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實現課堂育人的核心指標,是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內在要求。學科核心素養是對學科本質和育人價值的高度概括,是學科課堂教學的核心目標體系。核心素養的提出,既是對以往課程三維目標的進一步拓展與完善,也是從學科視角出發對課程育人目標的具體細化。如何有機融入核心素養,如何深度培育核心素養,則是當下課堂教學的關鍵任務和重難點所在。

把核心素養有機融入課堂教學,應確保教學目標基於素養、教學內容蘊含素養、教學過程培育素養、教學評價依循素養。其內在操作邏輯主要分爲以下環節:首先,應深刻理解課程內容具有怎樣的育人價值,蘊含哪些核心素養要素;其次,應全面精準地挖掘核心素養,釐清核心素養的屬性及其相互的內在關係;最後,應架構蘊含核心素養的問題結構,並確定不同的核心素養需要輔以怎樣的教學策略,學生需要經歷怎樣的學習才能真正理解和提升核心素養等。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深度培育核心素養,則需通過創設充滿探究性的問題情境,通過跨學科主題學習、項目式學習、綜合性實踐活動,着力對學生進行學科觀念、學科思想、學科方法和學科精神等學科文化價值的浸潤,對學生進行系統性、嚴謹性、批判性、靈活性、創新性等良好思維品質的塑造,並對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元認知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社會情感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等關鍵能力進行系統而深入的培養。

豐盈問題解決過程,爲課堂育人“賦能”

問題是學習的基本依據,問題解決是學習的本質特徵。在學生髮現新問題與解決新問題的動態循環之中,有意義的學習才能得以不斷深化。爲此,讓學生經歷完滿的問題解決過程是培育核心素養的根本路徑,是實現課堂育人的內在機理。這就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出一個個富於挑戰的、有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經歷完滿的問題解決過程。然而,在教學實踐中,卻常常出現以教師發佈的任務替代學生的真實發現、困惑與疑問,以指向碎片化、斷點化知識的問答替代對複雜問題的深層次探究、思考與交流的現象。

爲此,應當遵循以問題解決爲線索的課堂育人邏輯,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和提升助力。這就需要教師樹立問題意識,始終圍繞“問題”展開教學;需要教師充分打磨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設計,將結構化知識拓展並轉化爲符合學科邏輯和學生認知規律、具有探究價值的高質量問題。其中,對於問題本身的設計,應重視其價值性、新穎性、開放性與挑戰性;對於問題的結構,應注重其內部的層次性、邏輯性與適宜性。此外,還需要教師基於問題解決採取適切的教學方式,爲學生精心設計以問題結構爲框架的學習支架,引導學生充分開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給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能夠在完滿的問題解決過程中掌握課程知識,獲得切實的學習體驗,並充分展現其靈動的思維、積極的態度、旺盛的情感。如此,課程內容所蘊含的深刻育人價值必將作用於學生的心靈深處,逐漸塑造並提升其文化教養。

放飛學生詩性智慧,爲課堂育人“提質”

詩性智慧,意指憑藉本能的想象力創造性地理解和闡釋世界意義的智慧。它是一種非理性、非邏輯的直覺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其核心表徵是天真的好奇、審美的直覺、靈動的想象、強勁的探究和終極的追問等。然而長期以來,我們有的課堂教學因過於追求知識準確率和技能熟練度,致使學生的獨立思考、個性化思維和創造性思想等的培養被忽略,鈍化與消解了學生好奇心、想象力、大膽追問、審美直覺和靈動創意。如果學生深陷題海,何談詩性智慧?

新時代,基礎教育肩負爲造就拔尖創新人才奠基的艱鉅使命。培養學生創新素養是課堂教學的重中之重,放飛學生的詩性智慧則是培養學生創新素養的核中之核,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要把放飛學生的詩性智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爲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相信學生具有巨大潛能,尊重學生的創造力和人格,使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創造性得到充分發展;應巧妙地把控教學節奏,儘可能爲學生提供充分思考和深入探究問題的機會,充分調動、激發全體學生的情感和思維;應引導學生大膽質疑、追問和反思,提出有創意的問題;應鼓勵學生對有價值的生成性問題積極開展深層次探究;應引導學生在問題解決過程中積極發揮創造性思維並勇於試錯;等等。在課堂教學中放飛學生詩性智慧,讓一顆顆火熱、清澈的天真心靈成長爲富有激情、充滿張力的更天真心靈,或許是基礎教育爲造就拔尖創新人才奠基的根本之策,也是切實提升課堂育人質量的核心關切。

(作者李鐵安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譚霞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中國教育報》2025年01月03日 第05版

作者:李鐵安 譚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