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旅”跨界融合,讓“硬核知識”入眼更入心
捷龍三號“一箭十星”發射成功!1月13日,東方航天港2025年迎首飛,開啓航天新篇章。冬日暖陽下,激動人心的海上發射讓觀禮人羣興奮不已。目睹點火、起飛全過程的遊客張晨感嘆,“震撼感撲面而來,這時候才驚覺,這不是電視上的畫面,而是實實在在的真火箭!”
“興奮不已”“震撼感”“真”……一個個關鍵詞,激盪着大國重器蹈海問天的“中國力量”,表達着華夏兒女奔赴宇宙的“大國自信”。進一步講,航天發射觀禮是最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也是最入眼更入心的科普教育。在此氛圍中,捷龍三號、一箭十星、海上發射等科普知識深入人心,深刻感受到我國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與強大實力。
煙臺,因海而生、依海而興,海洋爲這座城市帶來了優美的仙境風光、涵養了深厚的文化底蘊、積蓄了澎湃的發展動能。登上“耕海1號”,在網箱處認識海底生物、學習養殖知識;在海洋科普館中,通過高科技互動體驗項目,沉浸式感知海洋生物,瞭解海洋文化,“科學”新穎的學習海洋知識的方式讓大家興趣滿滿,驚喜不已。
長期以來,一些人囿於固有認知,將硬核科學知識與“高大上”“高精尖”等關鍵詞畫等號,從而在獲取科學知識時容易產生畏難情緒、逃避心態。如何破除這些科普壁壘?“科普+文旅”跨界融合。具體來說,科普爲文旅打開了新的發展空間和創新路徑,文旅則爲科普提供了更具氛圍感、更加新穎鮮活的表現形式和更加“接地氣”的語言表達。
更重要的是,好的“科普+文旅”,不但可以激發創新活力、拉動綠色消費,還可以提升城市整體形象,吸引更多的人才來到煙臺、共建煙臺。在張裕酒文化博物館,百年酒香見證民族工業的輝煌。來北極星鐘錶文化博物館,一起探尋神秘趣味的鐘表歷史。走進煙臺海昌鯨鯊海洋公園,與“鯨鯊君”一起探秘“海洋奇緣”……
(作者:鄔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