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移+業務後移” 銀行打造“業技融合”丨數字金融“深”觀察③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黃子瀟 深圳報道

科技前移,業務後移,這是近年來銀行業在業技融合上所做的嘗試。

近期,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在郵儲銀行深圳分行調研時,與該行信息科技、個人金融、普惠金融等部門負責人交流時瞭解到,該行設置了特殊的“業技融合模式”,建立了客戶服務工程師隊伍並派至業務前線,以加速科技與業務團隊的融合。

同時,調研就銀行業的核心繫統升級狀況、科技能力賦能業務的具體成效等話題與該行各部門負責人進行了交流。

此前,深圳金融監管局在全系統率先制定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方案,引導金融機構加快數字化轉型。

科技前移,業務後移

記者從多位銀行業科技人士瞭解到,業內存在業務與科技條線相互割裂的問題。同時在科技條線內部存在着過於注重科技流程管理,需求審批環節冗長的問題。

在調研中,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就科技和業務的溝通機制重點採訪了深圳郵儲的多位部門負責人,瞭解到該行正在加快推動科技與業務團隊的融合, 通過選拔培養複合型人才,建立了客戶服務工程師隊伍,並將其派至業務前線,使客戶服務工程師、業務產品經理和支行客戶經理一起面對客戶。

深圳郵儲個人金融部負責人李昭向記者表示,他本人曾在科技條線工作10餘年,而後嵌入業務條線融合發展。

深圳郵儲信息科技管理部總經理葉傳明介紹,該行在科技口和業務口上一直有着緊密的人才交流,科技口、業務口的同事會跟着支行行長跑業務,從而更深入地發現客戶在數字化轉型上的需求。

他進一步介紹了具體模式,一是將科技口的同時派駐到業務部門,共同寫需求做項目;二是將業務口的同時派到科技部門來組成專門的團隊。兩部門經常一起工作可以減少臨時性的磨合。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瞭解到,過去銀行業過於強調敏捷開發,在費用控制和質量控制上亟待優化。對於科技立項的複雜流程,深圳郵儲從資源池、外包、低代碼開發平臺等多方面做了調整,以更順暢地推進數字化工作。

“銀行業的業技融合一直在推進,目前的一個做法是科技前移、業務後移。例如爲提升科技部門在業務上的參與性,科技部門在搭建系統後也需要參與後續運營。”葉傳明表示,將科技能力前置,有助於商業銀行實現業技融合、總分聯動,敏捷響應需求,高質量推動項目落地。

科技能力如何體現於產出

在調研中,深圳郵儲公司金融相關負責人提及了該行的“易企營”平臺。據悉,該平臺屬於SaaS類產品,旨在幫助中小微企業提高數據化管理水平。

在企業客戶畫像上,該行普惠金融事業部產品經理張渝君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該平臺的佈局分爲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作爲標準化的產品主要面向中小微企業,而第二階段將拓展到大型企業。

“易企營平臺還分有不同子板塊,例如易薪酬更適用於50人左右,仍處在人工算薪的小微企業客羣。” 張渝君表示。

記者瞭解到,目前財資管理平臺的賽道正在變得擁擠,商業銀行的競爭者並非只有同業,也有金蝶等第三方軟件公司,但銀行的優勢在於可以在企業管理的功能上疊加網銀等金融功能。

而在個人金融層面,李昭向記者表示,該行的智能語音語義外呼大幅提高了對大衆客羣的觸達效率。

“在過去,業內在進行消費貸、房貸等授信時,客戶往往需要提供身份證、戶口本、婚姻證明等數十張紙質證明,但如果全部數字化,通過線上刷臉認證連接上政務數據,可以在幾分鐘內測出額度。”李昭表示。

針對數字金融存在的階段性難題,深圳郵儲相關負責人提出了許多建議,包括在數據分析上打通銀行前中後臺,在數據挖掘上增強對非結構化數據的梳理。另一方面,希望相關部門增加在異常名錄、失信名單方面的分享,使得商業銀行可以減少對客戶資料的收集,並加強風險防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