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讓老年人樂享數字生活(記者觀察)

2020年12月2日,安徽理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護人員走進淮南市田家庵區洞山社區,指導老年患者使用皖事通平臺淮南分站上線的該院互聯網醫院應用服務,方便老年患者使用手機就醫問診。

陳 彬攝(影像中國)

塞爾維亞三位老人在戶外交流學習使用智能手機經驗。

德國柏林兩位老人在家中使用藍牙語音設備。

影像中國

2020年11月16日,在韓國首爾陽川區一處老年福利文化中心,一名老人和教學機器人在學習結束後合影留念。

新華社記者 王婧嬙攝

爲了讓廣大老年羣體更好適應並融入智慧社會,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出臺多項舉措,支持老年人學習運用智能技術,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使其充分享受信息社會、數字化生活紅利,提升老年人在信息化發展中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韓國

努力建設包容型數字社會

本報駐韓國記者 張 悅

疫情初期,我看到新聞說政府開發了一個手機應用,可以查詢附近藥店位置及其口罩庫存,但我這個年紀的人哪會用智能手機應用啊!我又不好意思麻煩晚輩,只能挨個藥店尋找口罩。”78歲的首爾市民許宗德說。

當前,隨着韓國的數字化進程日益加快,越來越多的民衆通過網絡和智能終端獲取信息,生活便利性得到提升。然而,數字化的快速發展也給一些使用智能技術存在困難的老年人增添了不便。“現在購買火車票大多通過手機,我卻只會去火車站的售票廳排隊買票。但是想買的車票經常已經在網上售罄,只能買站票。”許宗德說,他曾嘗試通過火車站的無人售票機購票,但複雜的操作令其最終放棄。

韓國統計廳的數據顯示,2020年3月,韓國65歲以上人口比例爲15.8%,已進入老齡社會。韓國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引發關注,2019年,70歲以上老年人使用網絡的比例爲38.9%,使用智能手機的比例爲37.8%。與之相對,則是韓國街頭自動售賣機不斷增加、實體零售店不斷減少;銀行網上服務不斷擴大、銀行網點不斷減少,這些都給不擅使用網絡的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擾。首爾市智慧城市政策官李源穆表示,政府應該兼顧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和市民數字化能力教育,“讓所有人共享智慧城市的便利”。

爲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韓國中央和地方政府採取了多項措施。位於首爾市衿川區的木洞老人福利文化中心近日舉辦免費課程,由機器人教老年人使用社交軟件課堂上,教學機器人爲老年學員詳細講解社交軟件等各類手機應用的使用方法。此外,韓國政府還開發了無人售賣系統教學示範機器,由老師手把手教老人使用各種無人售賣系統。

首爾市數字財團還開展了“老老互助”項目。該項目於2020年招募了200名55歲以上、熟練掌握數字技能的老年人擔任志願者,幫助其他老年人學習使用智能手機。這些志願者被派往類似木洞老人福利文化中心等基層老人福利機構,開展線上線下教學,並根據學員水平提供個性化教學服務

當前,由於智能手機通信費較高,韓國部分老年人不得不放棄使用智能手機。對此,首爾市政府聯合通信公司爲65歲以上的首爾市民推出月費爲2萬韓元(約合120元人民幣)的老人套餐,讓老年人能以相對較低的價格享受智能手機上網服務。通信公司同時爲加入套餐的老年人提供智能手機基本操作的培訓服務。有專家建議,企業在設計數字產品時,應充分考慮到老年人的使用需求和便利性,研發老年人適用的數字產品。

“爲解決數字鴻溝問題,我們會繼續開設相關課程。雖然目前服務的老年人數量有限,參加學習的老年人也不是都能學會,但我們用實際行動,爲建設包容型數字社會盡一份力。”木洞老人福利文化中心數字技能教育組組長許真兒對本報記者表示,幫助老年羣體跨越數字鴻溝,讓老年人充分享受信息社會、數字化生活的紅利,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

(本報首爾電)

歐盟

代際數字鴻溝是一項持久挑戰

本報駐比利時記者 張朋輝

“網上預約比打電話方便多了,以後還是得多用網絡!”記者的鄰居、年過七旬的梅茲太太興奮地說。梅茲太太需要補辦身份證,但疫情防控期間市政廳服務時間縮短且實行預約制,她從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區沃呂韋—聖皮埃爾市政廳拿到一張網絡預約說明,上面詳細列出了操作步驟。登錄網站,頁面上可預約時段一目瞭然,精確到分鐘,比打電話更爲省時、便捷。

疫情防控期間,歐洲多國出臺社交限制措施,線上服務等數字化方式加速普及。德國明斯特大學約格·貝克爾教授認爲,歐盟正大力推動數字轉型、發展電子政務,在老齡化程度較高的歐洲地區,老年人數字技能、信息獲取能力受限已成爲不可忽視的問題。2019年的一項調查顯示,歐盟75歲以上老人只有20%偶爾或經常使用互聯網,而16—29歲年齡段的比例則爲98%,代際數字鴻溝顯著。

歐盟及其成員國一直關注解決老年人數字技能不足問題。早在2014年,歐洲議會就通過決議,強調必須保障每一個人在數字時代使用互聯網的權利。2020年10月,歐洲理事會專門就數字時代下的老年福利進行討論,呼籲加強代際融合,確保不斷加速發展的數字化,尤其是健康、社會服務、養老服務等領域的數字化要給老年人帶來方便,同時應爲其保留非數字化的服務選擇。

老年人對新事物適應相對較慢,軟件設計方便易用尤其重要。歐盟資助的“阿爾弗雷德”項目研發了一款老年人專用的人工智能虛擬管家,老人可以與之交談、向其提問或對其發出指令。虛擬管家系統還會依託大數據、物聯網、人機交互等技術,爲老人提供活動建議,鼓勵老年人進行社交活動,同時監測他們的健康狀況,以及通過個性化遊戲幫助他們保持身心活躍。該項目使用語音識別技術,既簡化了操作,降低了使用門檻,也避免用戶長時間看手機屏幕,方便了老年羣體。

針對老年羣體最關注的醫療需求,歐盟及其成員國也在積極探索數字化解決方案。歐盟資助的“ProACT”項目專爲老年慢性病管理設計了一個應用系統。不同於以往常見的單一疾病管理系統,該系統以病人爲中心,聯結多個醫療服務提供商,對相關體徵數據進行綜合反饋,並提供定製醫療方案。目前,該平臺正處於測試階段,歐盟希望進一步簡化操作流程,爲老年人提供更高質量數字醫療服務。

過去兩年間,歐盟在“2020年地平線”項目投入15億歐元,用於開展消除數字鴻溝的相關研究。2021年至2027年,歐盟“數字歐洲”項目還將投入24.5億歐元支持人工智能及其普及研究,繼續推動數字化轉型並提升民衆的數字技能。

有評論指出,代際數字鴻溝反映出歐洲社會對老年羣體服務和需求重視不足的問題。伴隨着未來不斷產生新興數字技術,代際數字鴻溝將是一項持久挑戰,老年羣體獲取數字服務的權益不容忽視。

(本報布魯塞爾電)

智利

幫助老年人積極融入數字化生活

本報駐巴西記者 朱東君

根據2018年的一項調查,智利60歲至75歲的人口中,60%沒有使用過電腦;60歲以上的人口中,49.1%從未接觸過互聯網。智利國家老年人服務局負責人貝爾加拉認爲,在數字化時代加速到來的背景下,一些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時遇到困難。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間,由於支付賬單、辦理手續、購物等日常生活事項都轉向線上模式,數字鴻溝有擴大的趨勢。

5年前,66歲的聖地亞哥教師索尼婭第一次接觸電腦。作爲學校教齡最長的老師,平日她教學時,上傳文件、播放幻燈片都有他人幫忙。疫情發生後,當接到學校通知要開始網絡教學時,索尼婭有些不知所措。在其他老師和女兒的幫助下,她磕磕絆絆地學會使用視頻會議軟件爲學生上網課。因爲不熟悉,不僅準備網課的時間經常比上課時間還長,上課時也緊張,生怕操作出錯。

除了上網課,索尼婭最近也用上了智能手機。對於新手機,她也感覺“用起來不方便”。老年醫學專家薩利齊認爲,智能終端的設計需要充分考慮老年人操作的便捷性。一些操作界面上的信息以彈窗形式呈現,字號小,畫面對比度低,內容堆積冗雜,會讓一些老年人感到困惑。

爲此,智利推出一些專爲老年人設計的數字服務,在優化使用體驗上下足功夫。疫情防控期間,智利基金會等機構合作發起了“電信連接”活動,向1750位老年人發放特別配置的智能手機。手機屏幕上有一個鮮亮的紅色通話按鈕,按住3秒鐘即可接通呼叫中心。老人的求助事項如不緊急,中心會轉接至老人的看護或家人、鄰居;若遇緊急情況,則會直接聯繫醫療機構。活動負責人認爲,這項嘗試提供了一種數字養老的新思路,特別是身處偏遠地區的老人,只要當地有電話信號,就能享受看護服務。

目前,智利的人口預期壽命已超過80歲,60歲以上人口約佔總人口的20%,很多老年人獨自生活。爲幫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信息化社會,智利也開展了不少具有針對性的數字掃盲活動。其中,由智利國家老年人服務局與私營機構合作開展的“老年人數字融合計劃”,在智利16個地區建立32家老年人數字中心,配備共計200臺電腦,由志願者爲老人講解如何上網、處理和保護個人數據,以及編輯文本和表格等。

“不管多大年紀,都可以開始學習。”70多歲的戈麥斯很喜歡這個活動,以往當家人談論社交媒體上的內容時,他總是插不上話,學習使用電腦給他的生活帶來了十足的獲得感和滿足感。

聖地亞哥市政府也與教育機構合作開設“數字學校”,爲當地多個老年俱樂部提供數字培訓服務。培訓內容包括收發電子郵件、使用社交軟件等,以方便老年人與政府機構溝通,接收相關社會文化服務信息。組織方希望學員能把課上學到的技能帶回社區,教給夥伴或是鄰里,讓更多人受益。

貝爾加拉觀察到,近年來老年人學習智能技術的興趣日漸濃厚,各類培訓課堂總是坐得滿滿當當。“老年人渴望通過數字技術同親朋、社羣保持緊密的情感聯結,我們要做的,就是把聯結‘工具’送到這些老年人手中。”

(本報里約熱內盧電)

版式設計:蔡華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