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密使命》:紅色交通線的無名英雄如何展現險境裡的忠誠擔當

日前在央視一套收官電視劇《絕密使命》從一羣看似平凡的交通員講起,從一座小小交通站潛入一段隱秘而偉大的歷史

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回望崢嶸歲月,戰場有前線與後方不同,英雄卻無大小之分。

日前在央視一套收官的電視劇《絕密使命》便從一羣看似平凡的交通員講起,從一座小小交通站潛入一段隱秘而偉大的歷史。全劇終時,網友以這樣的留言與它告別:“看了這部劇,就明白現在我們爲什麼強大地屹立世界。”

在“理想照耀中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主題電視劇展播的重點片單裡,《絕密使命》是略顯特殊的。作爲描寫上世紀30年代的革命題材,它不直擊激烈廝殺的戰場,轉而將目光投向鮮爲人知的中央紅色交通線,聚焦荊棘密佈中那些無名英雄,謳歌險境裡的忠誠擔當。

正如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尹鴻所言,這部作品在突破創新中抒寫了信仰之美,“這種信仰的魅力可以解釋,爲什麼在艱苦卓絕的年代裡,中國共產黨能夠從弱到強,在困難重重的局面下,最終爲歷史和人民所選擇”。

以小站點書寫風雲,以人物弘揚格局

《絕密使命》與此前曾在央視播出的《絕命後衛師》《絕境鑄劍》同屬“閩西紅色三絕”系列。但與前兩部作品謳歌紅五軍團34師、落筆古田會議不同,《絕密使命》以小寫大。尹鴻說:“一條交通線在整個宏觀革命歷史中,可能不算太濃墨重彩的一筆,但它關聯着從中央到蘇區幾乎所有的重大事件,比如中央向蘇區的轉移,其中有一段複雜的黨史。這部作品通過一條交通線,將複雜的大時代環境和事件串聯了起來,以一個小切口展現特殊時期中國共產黨的組織方式、活動方式,可以說是以小站點書寫了大風雲,以小人物弘揚大格局。”

具體來說,劇中涉及的顧順章叛變、中央蘇區第二次反圍剿、上海中共中央與贛閩地區的合併等重大事件,都以小處着眼的方式呈現。通過交通員傳遞上層叛變的情報,來展現事件的嚴重性與緊迫感;通過運送食用鹽藥品等戰略物資,來體現國民黨圍剿期間,中央蘇區生活條件的艱苦;通過護送“大表哥” (原型葉劍英)、“爺叔” (原型周恩來)等重要人物過境,昭示中央領導機關的轉移。

而在人物塑造方面,劇中主角潘雨青鄒叔寶基層交通員,都不是衝鋒陷陣的將軍。相反,他們煙火氣十足,船工、酒家、販夫走卒等便是他們的日常身份。這樣的人物接地氣,亦帶有當地“土著”文化色彩,是中國共產黨與工農羣衆緊密結合的具象體現。《絕密使命》以這兩位主人公爲代表,表現了一批在信仰、信念、忠誠的引導下,有勇氣有智慧的優秀共產黨人。就是這羣看似貌不驚人的基層黨員,衝破國民黨特務的“白色恐怖”,向蘇區輸送重要人員、緊缺物資、秘密情報,以鮮血生命維護了紅色血脈的暢通,在當地留下“一盞伯公燈,滿門烈士”的革命記憶。

以艱苦卓絕下的赤膽忠心,彰顯共產黨人的初心

“三絕”系列的總策劃袁錦貴曾說,在劇本開發階段,《絕密使命》最震撼人心的是歷史的真實。上世紀30年代,爲了加強黨中央與湘鄂贛、鄂豫皖、閩粵贛等革命根據地的聯絡,建立了長江線、北方線和南方線三條主要秘密交通線,《絕密使命》再現的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南方線。它從當年的黨中央所在地上海出發,途經香港、汕頭、大埔、永定、長汀等地,最後抵達瑞金。歷史上,這條三千公里的“地下航線”在多次反“圍剿”中始終保持安全暢通,6000多擔物資從白區運到蘇區,護送200多位領導幹部安全過境,中間沒出過任何差錯,一批批交通員爲此歷經血與火生死考驗。但他們沒有一個貪生怕死,沒有一個叛變,更沒有一個畏難而放棄任務,有的甚至付出了寶貴的生命。

著名文藝評論家李準說,這一連串“沒有一個”正是該劇在精神文化上的突出貢獻。“它激情謳歌了‘忠誠’這一共產黨人最寶貴的品質。艱苦卓絕下的赤膽忠心,是共產黨人戰勝一切困難,一步一步帶領中國人民實現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光榮夢想的最強大的精神力量。”

《絕密使命》從一開篇就道出了中央交通線的嚴峻與危險,偵緝隊、國民黨軍隊、民團白狗子在交通線上設下重重關卡,六名進步學生被國民黨偵緝隊槍殺,青溪站站長潘雨青甚至親眼目睹交通員爲了保護情報被亂槍打死在江中。但越是艱難兇險的環境,越是彰顯共產黨員的鬥志與信仰。護鹽小組在爲蘇區送鹽的途中與國民黨發生槍戰全部犧牲,鹽塊上面沾滿了烈士的鮮血。同天飯店聯絡員孫同階爲了保護黨組織,放棄逃跑機會,受到嚴刑拷打寧死不屈,壯烈犧牲。交通員李科長爲了保護鄒叔寶同志不落入敵人之手,主動承認自己是周成,最後不願做俘虜跳崖,在犧牲前傳遞出情報……

三千公里的秘密交通線上處處是殺機,爲什麼共產黨人能把戰略情報、食鹽、藥品、槍支和人員,安全送到中央蘇區?如此殘酷、慘烈的犧牲就在眼前,卻爲何還有這麼多人前赴後繼?李準說,《絕密使命》通過真實又密集的犧牲描寫,把對於忠誠和信仰的書寫推向了極致,也把這部作品的精神價值從90年前延展到了今天。劇中的交通員說:“我們選擇這條路出發,只知道有出發點,不知道有沒有歸途。”秉持這份毅然決然的忠誠與勇氣,一羣基層中國共產黨人用生命走出了一條路、一條中國共產黨走向勝利的路。(作者:王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