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錢就可以念」…實驗教育仿國外名大學 教育部:不行
▲慈心華德福以實驗教育著名。(圖/翻攝慈心華德福官網,下同)
實驗教育正夯,但問題也頻頻出現。宜蘭縣政府日前才處理人文中小學的合約問題,現在身爲領頭羊的慈心華德福教育實驗高中,因爲辦學優良、人數增加,也出現校舍不足的問題,家長忍不住提議「在招生時可不可以挑選家長」,國教署則迴應「公立學校就要公平正義,應該用抽籤的方式」。
《實驗教育三法》修正草案正在審查,不同於傳統教育的作法也成爲一種新興選擇,家長重視孩子的自主意識、挑戰跳脫課堂外的學習;但實驗教育的課程設計複雜、多元,戶外探訪活動多、又沒有考試機制,也造成在收費、課程覈准、行政公文處理上,常受到傳統法規的限制。
人文中小學就是因爲被投訴「違法」,決議在106學年度結束後解約,引起家長抗議、陳情,無奈表示「教學模式、老師的培育、不同的上課地點,這些行政上的流程問題只要被刁難,就很難推動;而且學校創立在《實驗教育三法》之前,與其責怪學校違法,不如重新修法、訂定契約,再由主管機關派人輔導,讓原有的體系能夠繼續維持。」
就算學校辦理成功,在強調高品質的教育體系中,也很容易遇到資源不足的問題,慈心華德福因爲辦學績效高、不只戶籍在宜蘭縣的學生想要就讀,還有許多外縣市的慕名而來,造成校舍不足、學生活動面積降低;家長表示,學校沒有經費建置新校舍,不如比照國外大學「挑選家長」的制度,除了比序之外、開放10%只要家長捐款就能入學,「有筆經費也比較自由。」
但教育部迴應,公辦民營的學校還是屬於公立體系,要對學區的學生負責,經費來源是由政府補助,「要符合公平正義原則」,遇到人數超出的狀況,也應該使用抽籤決定,避免學校主觀意見;陳學聖則認爲,這難免會讓學生有「我是被挑進來的貴族」等想法,對於其他學生也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