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佳作描繪時代新貌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精品佳作描繪時代新貌

——第十四屆全國美展進京作品展側記

本報記者 賴 睿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4年10月10日 第 12 版)

大國崛起·飛天(水彩·粉畫)  賈 巍作

向海圖強 逐夢深藍(壁畫)  馬 鑫作

金色土地(中國畫)  沈曉明作

悅動青春(油畫)  何振浩作

建設者(雕塑)  石 英作

紅樹家園(中國畫)  湯洪貴(海外華人)作

國慶假期期間,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博物館內熱鬧非凡。由文化和旅遊部、中國文聯、中國美術家協會共同主辦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第十四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進京作品展”正在兩館舉辦。展覽聚焦時代主題,濃墨重彩抒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生動描繪百姓幸福生活,充分展現了近年來中國美術事業的發展成果。

本屆全國美展分爲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在全國13個分展區展出4814件作品;此次進京作品展爲第二階段,包括從這些作品中評選出的686件佳作,涵蓋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水彩·粉畫、壁畫、漆畫、藝術設計、工藝美術、陶瓷藝術、綜合材料繪畫、實驗藝術、數字藝術、動畫作品等豐富的藝術門類。

聚焦時代發展

從飛天圓夢、大國工匠到高鐵進村、生態環保……步入展廳,一大批聚焦時代發展新貌的美術作品引發觀衆共鳴。“在國慶假期期間看到這些表現大國重器、發展成就的作品,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10月1日,正在中國美術館參觀展覽的李女士說。

本次全國美展作品聚焦全面小康、文化傳承、科技創新、生態環保、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文明交流互鑑等重大主題,描繪了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藝術家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題,以小人物折射大時代,以小畫面展現大氣象,通過豐富的表現手法,捕捉時代的脈動。

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舉世矚目。這次進京展中,表現該題材的作品不在少數,比如水彩·粉畫《大國崛起·飛天》、版畫《天問·探月》、雕塑《問鼎星辰》等。其中,油畫《飛天·中國航天人》以大筆觸嚴謹而輕鬆地表現了女航天員在太空艙中怡然自得的飄浮感,畫面誇張了太空艙的縱向空間深度,從側面描繪其他兩位男性宇航員實驗工作的專注。女宇航員充滿自信的笑容讓人印象深刻,透出輕鬆而明朗的心境。

鄉村新貌也是衆多創作者關注的主題。比如漆畫《鄉音笑語》展示了鄉村豐富的文化生活,雕塑《活力四射》定格貴州村超賽場上進球的一瞬。中國畫《新村雪霽》是一幅山水作品,描繪了雪後新農村景象及社會發展速度日新月異。畫面下方是一座矗立在浩瀚大地上的高架橋,橋上一輛高鐵列車飛馳而來;高鐵上方描繪了高低錯落、整齊有序的建築場景,表現出新農村建設的欣欣向榮;鄉村上方是一座拔地而起、巍峨雄峻的大山,大山幾乎佔據了畫面中上部大部分空間,極富藝術張力與視覺衝擊力,驕傲之情、自豪之感洋溢在畫中。

花鳥題材中國畫《休慼與共》描繪的是北極熊一家在冰雪之上休憩,獨角鯨、虎鯨,北極的鮭魚、洄魚、鯡魚在冰層之下自由穿梭。“我希望通過展現北冰洋生態圈的祥和美景,表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激發觀者對生命意義的思考。”作者羅玉鑫說。

呈現人間煙火

“全國美展是以美術的語言來講述中國發展的故事,既有宏大敘事,也有人間煙火。”中國美協秘書長王平說。創作者們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作品透露出鮮活的生活氣息和深厚的人文關懷,勾勒出熱氣騰騰的生活圖景。

多年來,畫家李傳真一直關注那些爲城市建設貢獻力量的人們。今年參展的中國畫《暖》以工棚中秋聚餐爲主題,通過細緻刻畫人物神態、動作和環境細節,定格了新生代產業工人生活中充滿溫情的瞬間。“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對勞動者有着天然的親切感,他們就是我身邊的親人、朋友。”李傳真說,這幅作品讚頌平凡生活中的溫情以及勞動者的樂觀堅韌,傳達出一個簡單而永恆的主題——團圓與幸福。

油畫《悅動青春》《茶園派對》《追夢人》等通過描繪城市青年人的動感瞬間,表現快節奏城市生活中的青春能量。《悅動青春》描繪了已深入城市衆多角落、鍛鍊兼娛樂的滑板運動,動感十足;《茶園派對》中,年輕人在臨時搭建的茶園帳篷裡盡情歌唱;《追夢人》中,青年們在沙灘上飛奔跳躍,他們飛揚的姿態傳遞出青春的活力。

“很多作品讓我感受到一種富有生活質感的明快。之所以有這種印象,和這些作品高度還原現場、真切捕捉生活瞬間密切相關。”中國美協美術理論委員會主任尚輝說。

木雕作品《幸福的溫度》表現了一位老太太給老先生掏耳朵的生活場景。老太太聚精會神,老先生愜意放鬆,體現出兩人之間多年的熟悉和信任。這個看似平常的生活場景,背後是老兩口相濡以沫、幸福走來的一輩子。

油畫《新能源生活——充電樁》描繪了一位年輕母親在路邊駐車充電的場景:年輕時尚的母親笑容滿面、頑皮的孩子正在按自動車把手、霓虹燈光渲染下夜晚多姿多彩……畫面定格的這個日常瞬間,體現了中國科技進步給百姓生活帶來的巨大改變。

培養新生力量

“遙想當年,20歲的靳尚誼,23歲的方增先,24歲的楊之光、侯一民……他們初出茅廬,以力作亮相全國美展,經不斷成長,成爲藝術大家。”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爲山表示,許多新中國經典美術作品,正是通過全國美展逐漸爲大衆熟知,如董希文的油畫《春到西藏》、羅工柳的油畫《地道戰》、吳冠中的中國畫《春雪》、詹建俊的油畫《潮》等。

全國美展與新中國同齡,是目前國內展覽規模最大、作品數量最多、最具影響力和權威性的國家級綜合性美術大展。75年來,全國美展始終與時代同向同行,推出了一批名家名作,以視覺藝術的方式見證了新中國建設、發展與繁榮的輝煌歷程。

“中青年美術家羣體已經成爲全國美展參展報名的主力軍。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全國美展對於中青年美術家的挖掘、鼓舞和培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次展覽爲我們發現扶持青年優秀才俊、藝術家提供了非常好的機會。”中國國家畫院院長劉萬鳴說。

80後沈曉明是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在讀博士研究生。他參展的中國畫《金色土地》採用金字塔構圖,並對寫意筆墨進行探索,讓人眼前一亮。他說:“這幅作品畫的是耕作和養育我們的土地。我沒有畫一個具體時空中的生產或生活場景,而是把所見到的身處不同時、在土地上耕作和生活的人疊合在一起,形成了意象化的中國人羣像。”

值得一提的是,數字藝術作爲新興的藝術門類首次進入全國美展平臺,參展作品面貌豐富多元,有大量藉助AIGC的生成式作品。這些作品打破學科的壁壘,實現了美術設計甚至是計算機、建築、人工智能、數字科技等多領域的團隊協作、深度合作。創作者也來自不同領域,既有數字藝術從業者、藝術家,也有來自院校、研究機構、企業的專業人員,還有科學家、科技工作者。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範迪安表示,縱觀第十四屆全國美展,可以看到中國美術與時俱進、全面發展的鮮明特徵:一是展現“國之大者”,以豐富的丹青畫卷爲時代塑像、立傳、明德;二是堅持以人民爲中心,在美術創作中彰顯鮮明的“人民性”,以“大美術”方式服務社會、服務人民;三是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優秀傳統,堅持守正創新。“我們要以第十四屆全國美展爲新起點,秉持銳氣,繼續探索,推動中國美術向高質量發展,爲建設文化強國作出新的貢獻。”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