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戰後...美國接下來打陸這產業?龍頭廠太強引爆殺機

陸美關係惡化。(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去年第4季交付48.5萬輛電動汽車,輸給大陸競爭對手比亞迪(BYD)的52.6萬輛。美國之音引述專家說法指出,比亞迪的崛起讓西方國家擔憂,電動車可能成爲陸美下一個地緣政治戰場,特別是電池領域。

根據美國之音報導,曾經多年執筆於亞洲時報(Asia Times)的美國經濟學家高德曼(DavidGoldman),是美國著名的大陸觀察家之一,他1月7日在X平臺上表達對北京政策扶持下飛速發展的各項產業表達擔憂,首先是太陽能電池板和鋼鐵,再來是電訊基礎設施,以及半導體及電動車,並示警大陸工業正在追趕美國。

尤其比亞迪積極海外擴張讓歐美國家警惕,報導指出,比亞迪的野心不只想超越特斯,比亞迪從2022年起積極擴展海外市場,包括日本、泰國、德國、瑞典、紐西蘭、澳洲等多個國家,並在部分國家建立了自主工廠。北京2015年啓動了「中國製造2025」的製造強國戰略,旨在取代美國成爲領先世界的經濟大國,其目標是主導下一代技術的開發和生產,其中包括新能源汽車。

報導分析,比亞迪與特斯拉相比,享有巨大的價格優勢,比亞迪的電動車平均售價低於3萬美元,特斯拉平均售價則約4.5萬美元。

法國外貿銀行首席亞太經濟學家Alicia Garcia Herrero預測,電動車可能成爲繼半導體之後的陸美下一個地緣政治戰場,尤其是在電池領域。

但歐美能制裁的工具很有限,美國早在前總統川普時代就對大陸進口汽車徵收27.5%的關稅,歐洲方面,歐盟執委會主席範德賴恩(Ursula von derLeyen)去年9月13日表示,歐盟將對大陸電動車補貼展開調查。